打破智慧城市偏见:不是各行业信息化的总和,而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打破智慧城市偏见:不是各行业信息化的总和,而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本文转载自 华为 企业服务 ,原标题《打开 智慧城市 服务大门的五把“钥匙” 》。亿欧智慧城市对文章进行二次编辑,供读者参考。


智慧城市作为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产物,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 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热潮。

但是在全球很多个成功的智慧城市项目当中,最难的就是服务的落地,作为智慧城市方案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智慧城市服务是否应扮演一个“关键先生”的角色?

智慧城市落地面临四大难题

智慧城市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从信息化时代就有数字城市的建设目标,到互联网时代又有无线城市,直到数字化时代才明确了智慧城市的理念。

但相比传统信息化,智慧城市并不是简单的所有行业信息化的总和,它的模式不仅是一把手工程,更是对整个城市各行各业数字化能力的一次重塑,智慧城市所面临的是系统性的难题。

  • 首先是决策人的上移 ,也就是所谓的“一把手工程”。因为,智慧城市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必须要有一个高屋建瓴式的 顶层设计 :要自上而下地规划,从智慧城市的具体构想,到项目的执行和评估标准,再到子系统的配合执行、各环节的互联互通、交叉信息的处理等等。所以,一个好的顶层设计,是智慧城市成功的先决条件。

  • 其次,因为城市的复杂性很高,包含了几乎所有大行业,比如,交通、教育、环保、通信、旅游、工商业等维系城市运转的多个子系统都涵盖其中。如果要让这些各司其职的系统交汇并交融与协作,首先要在数据层面做拉通,所以从行业垂直建设到城市统一规划 ,需要更注重平台建设

  • 第三是资金的难题 ,每个城市的财务水平各不相同,完全依靠财政拨款的形式很难走通整个智慧城市的流程,所以资源的多元化也会成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特征。

  • 最后的问题在于服务, 因为智慧城市项目中多涉及云数据中心、大数据系统等复杂场景,对产品的需求涵盖全 ICT 产品、多厂家产品,传统的各厂家以单一设备带动的独立分割的交付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业务上线需求。

换言之,智慧城市的“大场景”更复杂更系统要求更高,必须提供更完善更主动更整体化的服务解决方案才能保障客户业务的顺利实现。比如,客户使能业务的方案,整体服务解决方案,跨产品规划设计和项目运作经验,以及拉通各产品跨域的集成和项目管理能力强的专家等等。

正确打开“智慧城市服务”的五把钥匙

我们知道,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有很多种不同的“大脑”的概念,但这种大脑却无法解决大脑到神经末梢的很多问题,而智慧城市的网络结构,却像是神经系统,需要更多的服务作为“触点”。

华为一直认为,智慧城市就像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有机体。而赋予城市生命力的,是神经系统。而这个神经系统背后首先是华为的智慧大脑,提供从技术到流程完整集成的、互相关联的智能化城市运营管理平台。通过华为提供的云、IoT等创新技术,从前端感知、数据传输、大脑决策,再到肢体行动实现闭环,让整个城市有机地运作起来。

华为对智慧城市的理解颇为深刻,为了解决以上四大痛点,从智慧城市服务的角度,华为现在手上,有五把钥匙。

  • 第一,总体规划层面,要满足多行业业务需求。基于行业属性特点分析,总体规划设计架构、资源池、服务目录等,使得ICT系统与业务更具备契合点,针对不同行业的具体要求,设计各自系统的优化内容。

  • 第二,在云服务上,要统一管理,提升云服务含金量。尤其在网络架构复杂、资源池分散情况下,实现统一的资源、服务管理;并提供更多高价值服务,如容灾、数据共享,增强政府各行业部门的上云动力。

  • 第三,在上云过程中,要做到标准化操作,支持业务有序上云。政府各行业部门现网规格不一致,需进行标准化覆盖,降低上云的难度;各行业业务持续上云,需基于调研前瞻设计,在上云过程支撑弹性扩容,快速调整,消除上云顾虑。

  • 第四,在运维方面,要进行主动运维,确保稳定高效安全。建立清晰的运维机制,明确多方运维责任分工;通过工具平台集中监控,建立运维规则模型,主动发现健康隐患;

  • 第五,在生态层面,更强调应用集成,将合作伙伴的应用集成到华为的平台中来,共同服务于城市的智慧化。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信息化2.0时代智慧城市是什么信息化2.0智慧城市概念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应用信息化程度傲慢与偏见教育信息化信息化服务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