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挖墙脚、知乎有想法,但都在“平庸化”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头条挖墙脚、知乎有想法,但都在“平庸化”

今日头条不一定 是当下 最具有进攻性的互联网公司,肯定是最会挖角儿的平台。

微头条 不断吸引明星、企业家入驻,给予首页的大流量分发,撼动了微博最宝贵的大 V资源。今年5月 爆出 “火山直播” 2000万入驻费挖走“快手一哥”MC天佑。8月底爆出, “悟空问答” 签下 300多个知乎大V,据说一年 给的外快是 20多万。

高薪挖人的确能剩下一大笔广告费, 今日头条的底气在于信息流广告的丰厚收入, 以及一路开挂的 估值。在众多资讯端及浏览器联合绞杀下越发强大的头条,已与微博彻底交恶;而孵化了近一年问答产品 也获得首页重点推荐,笔者有历史迷朋友在知乎是小透明,但在悟空问答收获不少点赞和评论,做头条问答激情唤醒了。

很明显,头条与知乎之间争斗才刚刚开始,而这两个产品的 “互鉴”、产品改进也很有意思。

一、 两个逻辑迥异,不同圈层的产品竟然能怼起来?

今日头条从草根自媒体流量红利起家,一直到 2017年年初,头条产品大改版,在首页 关注 ”放置在“ 推荐 ”之前 ,才逐渐 摘掉内容 low的帽子。 尽管 张一鸣 坚信, 算法是没有偏见的 ,但是人们注意力跟着 “大 V ”以及关注对象走,远远比机器推荐来的高效。

头条挖墙脚、知乎有想法,但都在“平庸化”

(左图首页显示其实是 “关注”而非“推荐”,并且在首页中加大了悟空问答的 流量 推荐)

但知乎上线初定位于知道 2.0版,最早核心用户程序员及IT人士,继而拓展到各个行业的专业人士及大学生群体。随 知乎用户突破千万级之后,能提的问题大多 可以 搜到答案了, 目前涌现出的问题要么 生僻琐碎 ,要么是 跟热点;而回答门槛也越来越低, 而深度分析也不如爆照及段子条四两拨千斤。 “知乎精英” 不得不承认其 质量稀释 已处常态 ,并非说今日头条挖走 300多个大V之后才突然水化的。

今日头条是一款移动端 Push产品 ,而 PC端更多便于内容编辑的后台 ,并没有啥流量 。但知乎 从一开始就是 为坐在电脑前的上班白领服务的,问答模式往往都是用户主动搜索问题或寻找问题答案的,在 PC站点的 阅读效果、鼠标点赞、键盘输出 方面的 体验明显优于移动端。

在平台变现模式上,今日头条是信息流广告模式, 基本是靠 B端企业 收费;而知乎 “市场” 中的 Live、书店、付费咨询等 均是 直接向 C端用户收费。向用户收费 能保证用户免收广告打扰 ,但平台 抽成是细水长流,远不及广告模式躺着收钱来得快。

今日头条 内容矩阵 “资讯+泛娱乐+问答”不断扩张, 在用户日活数和数据上 还有相当的增量空间 知乎至今艾瑞指数其安装量不过 3500万,但用户优越感始终俾睨群雄,在8月29日“如何看待300多位知乎大V被挖传言”问题中,赞数最高的回答完美 彰显 “逼乎”范:“感谢今日头条帮知乎净化环境”。

头条挖墙脚、知乎有想法,但都在“平庸化”

(日活数据对比来源艾瑞 App 指数,这样粗暴的对比并不合适,但能突出 今日头条的优势在流量,而知乎的优势是质量

二、 知乎的新杀器 ——“想法”,社交化看起来很美

头条挖人行动早就 根据所需兴趣话题进行 锁定 并逐一 对接 ,只是现在才被热议, 这么多大 V停更, 知乎不可能没有防备。有人 说几百个大 V走并不要紧, 但这 忽视大 V的榜样作用, 想想微博此前一直是 小米 粉丝营销的主场 如今 小米的高管均转战 今日 头条。 8月21日上线内测的知乎“想法”产品,一度被解读为对标微博的。

而深度内容深耕的 知乎, 运营起 “想法” 肯定是 驾轻就熟;知乎创始人周源、 COO张亮 亲自上阵 “想法” ,与关注者频频互动; 反观今日头条 做问答要想由浅入深,难度更大,只能借外援。

想法所带来的问题是: 1)想法可能并非是原产地,而是 朋友圈动态 分发 地;( 2 想法 并非是一个全新的产品 此前 知乎就能分享 个人 动态,入口藏得比较深, “想法”的特色是加了 时间轴 并在首页处给予了重视;( 3 )流量依然匮乏, 连周源的想法仅 77万人关注 ,运营者的 “鼓掌”取决于关注者多少,换句话说,并没有对知乎中小 V进行流量扶持。

“想法”对知乎的意义更多强化KOL与粉丝之间互动频次, 并让用户更长时间的 停留在知乎内。 知乎所面临的两难是: 不能一下子放开 测试的 闸门,否则知乎 高质量内容将进一步被碎片化 水化; 而对 KOL 来说 ,想法 活跃度 还不如朋友圈,能否忍受寂寞 坚持玩下去也是一个问题 。反观今日头条 进军问答, 更多了 一股 光脚不怕穿鞋的 魄力 ,任何一点点改善 能超出用户体验的预期。

知乎 铁杆 的忧虑 的是 想法 会不会 沦为 第二 微博 ;但想法无疑是知乎从问答社区转向移动端社交的重要举措,社交产品曲高就必然和寡,没有活跃度就死了,平台为了用户活跃度很难克制不去做 UGC。

阿星 倒是觉得 “想法”并没有机会做成微博,微博 的公共开放性 优于 其他移动产品 ,更适合企业 或明星 SNS 营销, V 正式的发声 依然会首选 微博 ;并且微博可大肆做短视频及直播等一切泛娱乐内容,知乎很难放下高冷的矜持。

三、 产品特色模糊,意味着走向平庸

与知乎做问答是解决专业问题出发点不同,今日头条做问答更多出于满足用户的猎奇。运营头条号的朋友就会发现,带问题的标题总是比肯定句式更容易获得系统推荐。头条的问答模式之所以能够受重视,在于其改变了自媒体发文、读者评论的阅读模式,把用户参与度和创作门槛进一步拉平;据阿星观察,能在评论活跃度上与今日头条媲美,或许只有跟帖文化深厚的网易新闻了。

头条挖墙脚、知乎有想法,但都在“平庸化”

(知乎问题偏知识,头条问答偏猎奇,汇入了短视频,但二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今日头条内容运营的厉害之处是在新闻、微博、短视频、直播、问答等多种产品形态之间做流量勾兑,既可以孵化出单独的 App提升集团估值;又能在移动端上形成一个超级“混媒体”。

但这也是头条的软肋,前文已指出今日头条首页内容更多是 “关注”者放出的内容,这是“千人千面”的效果不佳的曲线救国。但今日头条转向通过“跟人”形式来生产内容,大V都进场了,原先在平台上耕耘的中小V自媒体也能得到流量推荐被压缩锐减。

再加上今日头条只能以 “内容”实现BAT之外另一极的野心,它什么都做,最后可能臃肿的什么都不是。除了以上说的问答社区和微博外,头条还有导向站外搜索、商城,头条树敌越来越多,我在想头条接下来还会不会挖豆瓣的大V。

反观一向 “阳春白雪”的知乎除了自身知识含量稀释,娱乐化氛围加剧,其最大的问题可能不是引入碎片化“想法”增强活跃度,而是如何留住一批平台孵化出的大V,以及在知乎圈内保持高频活跃度的高学历“老粉”。

正是由于碎片化内容加剧,其他产品都上线属于自己版本的朋友圈时,才凸显出知乎以问答来鼓励高学历人士生产深度内容的价值。

聚集了最能写、认知盈余度最高的知乎究竟有多厉害?可能完全超出你的想象。

以今年 3月份刷屏的“学区房”为例,阿星注意到第一篇关于学区房的10万+,是某高校公众号全文转载知乎网友@江左士人关于 “北京高房价是否透支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生活品质?” 赞数最高的热帖。 这篇批判北京房价的帖子引发关于买房讨论的蝴蝶效应,让今年学区房的房价在一片哀叹中又翻了番,是不是很吊诡?

头条挖墙脚、知乎有想法,但都在“平庸化”

(类似的知乎神贴还真不少)

知乎产品的点赞排列机制为很多自媒体精准分辨出了大众传播的 G点所在,在高知用户主动输出内容上,完全甩出头条几条街。 很多自媒体、营销号都在知乎上扒内容或进行洗稿,知乎内容作为天然内容库,免不了为他人作嫁衣的命数。

而忙于做知识付费及信息流想法的知乎,在问答社区上运营的传统优势品类上并无出色突破,知乎问答模式是用户回答的越多,邀请相关回答相似问题就越多,比如笔者偶然有篇共享单车的帖子被点赞过千,后台里邀请我的 233个问题中绝大多数是关于共享单车,很多是重复的。

除问答之外的另一内容重镇 “知乎专栏”,网友之间的点赞才会呈现在首页,而在内容生产者的流量推荐上,知乎与头条相比又落后不少;笔者很多优质内容几乎无人问津,无聊八卦占据上风,那些生产优质内容的用户活跃度下降是必然的。老的大V受利益诱惑被大量撬走,而新大V培育相当缓慢,这或许是知乎最大的困境。

最后的话:

所谓的 “时间战场”是最坑爹的奇葩理论,从以往“各做各的”,做出最有标识度的差异化产品;再到如今各个产品扎堆上线信息流内容、做问答、做直播,把精力放在互抄,及新业务的扶持上,最终产品固有的特色被消磨,原先指望延长用户时间盘算,最终可能让大量用户因中长尾核心生产者的离开而大批流失,而这些产品越来越大、越来越像时,用户只愿更蜷缩在微信里,连打开他们的欲望都没有了。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被转载4次

首发媒体 亿欧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今日头条 知乎今日头条有知乎头条被挖墙脚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