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健康保险问题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本文在学习和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基础上,提出应大力发展健康保险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并在分析总结中国健康保险的探索实践之后,对其发展进行展望和建议,认为需要提升健康险风险管理与风险定价能力、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完善健康与养老服务链,并推进保险与医疗卫生、社保体系的互联互通,推动新技术和 相互保险 制度在健康保险领域的应用。
当前中国保险业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风险积聚的时期。7月14日-15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未来五年中国 金融业 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基本原则、政策措施,以及下一步国家对金融业、保险业的未来发展的具体要求。会议强调要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维护金融安全,要求金融业把服务于 实体经济 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明确了三项主要任务:
第一,金融业的发展要紧紧围绕着服务实体经济;第二,金融业的发展要注重防范金融风险;第三,金融业要进一步地深化改革,这三项任务是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要求金融业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元化的金融需求。在防范金融风险和金融深化改革方面,提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明确了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监管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职能,首次提出了金融监管要针对突出问题加强协调。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金融稳,经济稳。金融活,经济活”,所以金融业要承担的职责不但是金融稳定、防范风险、深化改革,还要协调好金融各个领域,如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相关领域,在这个基础上研究怎样深化金融业改革,促进金融业更好地发展。会议上还首次对地方政府如何管理金融业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地方政府加强金融管理,按照中央的统一规则和事权,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另外,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方面,会议首次提出金融业要做好金融创新,要做好自主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所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业、保险业提出的各方面要求前所未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
对保险行业而言,健康保险问题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党和政府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民生保障与商业保险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是养老保险,另一个是健康保险。关于健康保险,国务院也出台政策明确了商业健康保险税收优惠政策,保险消费者购买了健康保险后,一年中就可以有2400元从工资总额中进行税前扣除。虽然2400元在人均收入中占比不算太高,所获得的税收优惠还不够明显,但这一政策的影响非常巨大,对促进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极为重要。因此在民生保障获得了国家大力支持的情况下,保险行业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如何不断推进民生保障,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发展健康保险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与建立需要健康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发展好健康保险,把健康保险运用好,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看也是非常重要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和国际社会上都做出承诺,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书记的这个提法最早是他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提出的,他当时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生活在历史和见识互相交汇的同一个空间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总书记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展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特别是在重大国际事务上积极发挥建设性引领作用、在世界舞台上把中国声音发出去的意愿。在人类社会实现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一个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充分的健康保障水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密切相关的。
其次,健康保障需要融入所有政策与中国卫生健康领域的改革。 国家把健康问题纳入整个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领域,是有一个很长的路径可以追溯的,从1950年8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卫生大会开始,到1990年在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后中国又将健康问题放进改革开放时期的一个突出位置,纳入党和政府的很多政策和文件中。1996年国家的“九五”规划中首次将健康事业的发展放入其中,并把健康保险写入了“九五”规划。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在这次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包括经济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等全部政策中。
他强调,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共建、共享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要把人的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上。加快推进健康综合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地保障人民健康,是总书记对未来健康事业发展做出的总体要求,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健康的基础。因此,建设健康的小康社会和健康中国,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没有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这是难以想象的。
再次,健康保障是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的任务部署。 2016年8月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了三方面主要任务:一是对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的制度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提出要建立五项基本制度,包括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2017年7月1日起在全民医保制度、分级诊疗制度、药品供应制度方面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提供的健康保险包括医疗保险、手术责任保险、用于缓解医患矛盾纠纷的责任保险等在综合监管制度当中都应有所体现。
二是要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制和三医联动工作机制,为深化医改提供组织保障。我们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另外一只手也就是政府这只手也要更好地发挥作用。两只手配合同时发挥作用效果是非常好的。
三是健全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应遵循的四条基本原则是:总量控制、调整结构、有升有降、逐步到位。这些基本原则确定了公立医院的改革要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要充分调动医生的积极性,要把医生对患者的服务、责任、付出的劳动和应得的报酬以及医疗效果结合起来,提升医生服务患者的积极性和患者的满意度。
同时,“健康中国”战略提出新要求 。“健康中国”是放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上提出来的。2016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提出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同时要按照共建共享的基本路径来建设健康中国。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
另外, 中国老龄化趋势与老龄化社会的需求 。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据不完全统计,按照2016年底的数据,中国老龄人口超过了22,400多万人,在整个人口中大约占17.4%。实际上,在老龄人口中,更应该关注的是失能老人这个群体,根据民政部门统计,中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大约有4000万。这就对健康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要求。
我们的长期护理人员缺口比较大,而且越来越大,目前缺口有1800多万。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长期护理员工人数也亟须增加。另外,对于失能半失能人口还要加强医疗和护理设施方面的建设。这些年保险行业在医养结合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在养老、失能人口护理、护理设施改造方面花费了很大成本。据不完全统计,保险行业这几年在医疗、养老、医养结合、养老设施等方面的投资总共超过了150亿。
最后,保险业“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健康保险的发展要求 。“十三五”期间,保险业在健康保险发展方面要开展好三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在落实国家健康发展纲要的基础上,发展多元化健康保险,完善商业健康保险顶层设计,鼓励保险公司大力开发各类医疗、疾病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全面推开个人税收优惠型商业健康保险;积极开发和提供疾病预防、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养生保健等健康管理服务,探索管理式医疗,降低医疗费用支出。在这方面中国保监会已经协调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发布了一些文件促进健康保险的发展。此外,保险业在健康保险的应用技术和服务方面也在积极创新,特别是 人工智能 技术正逐渐被引入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领域,成为健康保险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
健康保险的实践探索
一是健康保险的发展不断获得政策的有力支持 。健康保险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几个重要文件的指导。一个是“新国十条”,提出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鼓励保险公司大力开发各类医疗、疾病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并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在国务院发布的《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健康保险的发展定位、工作要求及支持政策。2015年5月,保监会、税务总局、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工作的通知》,对试点地区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支出给予优惠政策。2016年3月发布的保险业“十三五”规划中,也特别强调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目前,很多投资机构在投资养老社区、医养结合社区方面,都很愿意和保险机构进行全方位、长期性的合作。健康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是一个朝阳行业。
二是健康保险快速发展,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保险业的“十三五”规划为健康保险的发展勾画了美丽蓝图。健康保险这些年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年均增长速度接近30%,2017年1—6月增长速度已超过40%。预计今年还会快速发展。保险业接下来需要考虑如何做好健康保险的服务,须从三个方面来看:
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发展路径。在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创新健康保险的服务方式,提高健康保险的服务能力,使健康保险能真正有助于国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其次,工作的重点还要放在如何扩大健康保险覆盖面上。健康保险的覆盖从功能和服务方面看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健康保险现在的侧重点还是在报销、补偿方面,下一步要从经济补偿向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健康管理转变,需要健康保险实现全面、全方位的覆盖。
再次,现有的健康保险产品从数量看已经不少了,但针对性还不够,质量上还有待提高。现在全国有100多家保险公司开展了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开发的健康保险产品有1300多个,覆盖了医疗、疾病、护理、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等。但从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保障方式来看,还需要开发一些新的保险产品,使保险产品能够更全面地满足广大投保人的需要。
三是保险机构承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目前中国保险公司经营的健康保险中包括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覆盖人群已经近10亿人。2012年8月六部委共同发布的文件中提出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就是在基本医疗保障基础之上对大病患者发生的高额医疗保险费用给予补偿,这项制度安排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比如说有个在校大学生,在学期间需要开刀动手术,治疗费用需要120万~130万,这样一个费用对一般家庭来讲负担是非常大的,而通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补偿有效缓解了这个家庭的经济困境。截至2016年底,中国大病保险已经覆盖了9.7亿人,累计支付赔款300.90亿元,大病保险患者实际报销比例在基本医保的基础上提升了13.85%,整体报销比例达到70%,城乡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
四是推动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中国在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中提出“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之后2012年青岛借鉴国际经验进行了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随后,卫计委、人社部、保监会、民政部等做了四次详细的社会调查,正面的反馈居多,尽管一些政策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效果是好的。此外2016年在南通地区也开展了试点。这些试点坚定了下一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决心。2016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了相应制度。同时在河北承德等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计划用1~2年的时间,借助对长期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的调查,探索建立为长期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提供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
五是向健康管理组织的理念转变。 在健康保险发展的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包括保险企业也在健康管理的理念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实践探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健康管理的重点要向健康维护职能转变,做好健康维护的管理工作,要鼓励保险机构参与和投资医疗机构,从简单的报销和经济补偿向病前、病中、病后的综合性健康保障管理方向发展,增进参保人员的健康水平,减少发病率。
第二,要开发有特色的养老保险产品,同时还可以开发具有选择权的养老社区,目前中国人寿、泰康人寿、太平养老、合众养老等已积极开拓这类养老保险产品。社会资本越来越多地愿意投资于养老保险产品且发展得很好。比如在上海有一些老年人的健康养老社区在健康保险、养老保险的组织建设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可以考虑利用PPP模式让社会资本广泛参与进来,满足国家健康社会发展和养老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保险公司还和一些国际机构开启了合作,在养老产品、养老社区建设方面引进、学习和借鉴欧洲、美国等在团体建设、组织建设方面的经验,以及在养老技术、养老设施、养老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学习其成功经验的同时,要避免他们走过的弯路。
健康保险发展展望和建议
第一,提升健康风险管理与风险定价能力。 目前中国保险业在健康风险管理和风险定价方面依然较薄弱,特别是在风险定价方面,解决定价问题是健康保险能否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做好健康保险产品的风险管理,发挥出保险产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机器人 、可穿戴设备、物联网的广泛应用,特别是 区块链 技术的引进,对保险公司充分利用大数据,提高风险定价能力会非常有好处。比如通过医保智能审核系统、医保服务App系统、医保结算网络管理、医保 精算分析 等,可以把信息技术、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特别是可穿戴智能设备、基因检测这些技术广泛应用到保险决策系统、App系统、阶段管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提高保险公司对医疗风险的控制能力。
第二,提升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 。健康保险工作的重点就是要使人们能感受到健康保险是相伴一生的保障,因而要有一个总体的、框架性的方案,提升全方位、多元化的保险产品服务。比如在高端服务中,保险公司要特别关注某些重点来开发产品,注意到高端消费群体的不同需要。在长期护理、疾病预防、情感交流、误工损失、便捷检查等方面也要针对不同群体的需要。例如,针对老人在慢性病的护理、多发性疾病、风险保障需求上升的趋势,保险业应推出全方位的健康保险产品,避免过多的医疗费用、医疗资源的浪费。针对80后、90后这样一个消费群体,需要推出多元化的健康保险产品,重点是便捷检查、情感交流和防护,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避免医疗资源、健康保险资源的浪费。
第三,完善健康与养老服务链。 养老和医疗是分不开的,要做好健康和养老保险的结合。有很多地区已经把养老设施建设和医疗结合起来,很多养老社区建设基本都有医生、护士等。还要考虑一些情感方面的交流,比如说幼儿园、幼稚园的免费表演,教师、老人、年轻人之间的交流,患者之间的交流等,这些都共同形成了健康和养老保险的服务链。因此,要把医生、医院、药房、客户、保险机构等几方有效地结合起来,提供包括预防、治疗、康复在内的一体式服务,做好健康管理的大平台,使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共享医疗网络资源,通过综合利用来提高服务水平。在情感交流方面,要提供无障碍交流服务。在信息方面,要实现信息化智能这样一种信息畅通服务。要同时提高健康保险和养老保险的作用,使其有机结合形成整体,把整个服务链打造成一个有情感的服务链。
第四,推进保险与医疗卫生、社保体系的互联互通。 中国保险业应学习美国、日本、欧洲等西方国家保险行业成熟的实践经验,强化保险行业与医疗卫生行业、社会保障部门的信息与技术交流,促进形成“信息互通、风险共担、利益分享”的协作机制。前不久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建立了一个信息共享机制,将商业保险数据、社保数据实现了共享,这对推动保险机构与医疗卫生部门、社保部门合作开发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健康保险、养老保险产品甚至社会保障产品都是非常重要的举措。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保险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规范和推动健康大数据融合共享、开放应用。国务院办公厅的这项指导意见对提高健康保险的服务水平是一个强大推动,这将加快医疗数据交换标准建设,推进保险医疗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建设。因此,保险业要在不同的行业间进行沟通,并建立一个机制,保证信息互联互通的推进,提高健康保险工作的效率。
第五,推动新技术在健康保险领域的应用。 重点是探索发展“ 智慧医疗+商业保险 ”这样一种模式,密切跟踪和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可穿戴设备、便携式检测设备发面的进展,将这些技术应用纳入健康保险的领域,推动健康风险的事前预防、实时监控、实时响应、快速服务。
第六,推动相互保险制度在健康保险领域的应用。 法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发源于教师之间实行健康风险互助保险的相互式保险公司——MGEN公司。相互式保险这种组织形式对我们做好健康保险、养老保险事业也是非常有利的,无论是在共同抵御风险、平等自愿基础上的自我管理,还是保费的公平负担等方面,相互式保险组织都有一定的优势。我们希望相互保险制度能在健康保险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从而提高保险的效率。下一步,我们要在三类相互式保险组织当中深入地做研究,按照公司化运作,在较大区域范围内开展健康保险业务,要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使相互式保险能对股份制保险进行合理、必要的补充。
研究报告分享
10月12日,亿欧智库,联合阿里研究院、微链共同出品 《AI商业化“二次革命”的产业落地——2017中国AI投资市场研究报告》 。报告从三大产业链层次和18个重点行业,到投资机构市场布局和巨头企业投资战略,报告深入探索AI各投资领域的变化趋势,总结AI投资市场主要“玩家”投资规律。
阅读报告请点击: 《AI商业化“二次革命”的产业落地——2017中国AI投资市场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