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分早幼教的大蛋糕,从“内容”和“载体”切入才是王道
【编者按】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国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新一代80、90后父母教育理念的转变,儿童早教市场迎来蓬勃发展的时代。
不过,儿童早教领域为什么难以切入?该领域的创业者需要注意哪些地方,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本文转自分享投资,经亿欧编辑,供业内人士参考。
早教行业3大痛点
第一个痛点是儿童市场非常细分,不同年龄段的需求相差很大。
同一款儿童教育产品不可能完全覆盖这三类人群:
0-3岁的儿童 信息需求非常不稳定,处于对兴趣的品尝期,任何新鲜事物都愿意尝试;这个时期的早教以家庭教育为主,产品以内容类的线上线下工具为主。
3-6的儿童 开始进入幼儿园,各类传统幼儿园的补充产品如早教中心、AR玩具等启蒙教育类产品成为主流。
6-12岁的儿童 课余时间被压缩,兴趣逐渐稳定在2-3个;这一时期儿童游戏、智能玩具及一些户外体验项目可能更受欢迎。
第二个痛点是低幼儿童娱乐产品巨头早已涉足。
但至今尚未出现品质较高的IP,能够实现类似迪士尼这样电影、电视、玩具、游乐园的全渠道变现。
第三个痛点是早教内容质量良莠不齐。
家长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选择产品,目前大多数家长的决策严重依赖亲子社群推荐。
早教市场细分领域分析
随着移动互联网规模的扩大,早教内容类APP兴起。 目前国内应用市场上大概有5000多款早教类APP,比较热门的主要集中在婴幼儿早教领域,大致可分为儿歌故事类、语言识字类、认知学习类、益智游戏类等。
早教内容APP线上早教工具同样面临变现模式的问题,基本走的是APP-少儿IP-实体产品的路线,但在早期阶段除了软件付费和广告以外缺乏可行的盈利模式。
擅长内容产生、运营的在线早教公司可以与智能电视、硬件厂商合作,精准定位用户群体,为其拓宽销售渠道并实现商业变现。
此外,80-90后一代服务对线上产品的付费意愿增强,则是另一个利好现象。
目前各类早教APP中的典型代表
儿歌故事类: 凯叔讲故事最初是一个专门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微信公众号,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原创故事内容APP及亲子社群,并逐渐衍生出了“凯叔盒子”、“小诗仙”等绘本图书、智能硬件等实体产品。
语言识字类: 新东方多纳从它擅长的语言教学开始,出品了20多款APP,已经开始尝试图书、音频、视频、智能玩具等变现方式。
益智游戏类: 获好未来投资的小伴龙只有一款APP,孩子可以在场景中进行探索式学习,下载量已超过5000万次。
综合类: 铁皮人一开始做数字读物,至今已出品了108款应用,现在带着700万以上的用户量级做起了会讲故事的儿童智能玩具;
新一代父母的消费升级催生了早教+科技的机会。他们更愿意尝试和使用新的教育产品,同时为教育效果买单的意愿更强。 高科技产品进入早教领域,催生了诸多智能硬件产品如儿童平板、故事机、机器人、AR、VR、体感产品等。
早教市场的创业机会在哪?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该领域的初步判断如下:
内容方面:
区别于K12、高校、职业教育,幼儿教育是唯一一个教育与娱乐高度统一的市场。 幼教产品需要着重探索如何寓教于乐的展现,同时,学前教育的买单者和使用者分离,因此幼教产品需要满足孩子和家长喜爱的双重标准。
儿童领域是非常重内容的,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得很快,重图片、移动体验、轻文字,用户群更新很快,寓教于乐的要求更高, 因此儿童教育、娱乐内容IP比成人IP更难孵化。
儿童早教工具/游戏/硬件将孵化出更多有价值的IP,变现方式可能是工具付费、电影票房、衍生品等等,其成长路线参照洛克王国、摩尔庄园、赛尔号和小伴龙。
但是对于很多初创公司来讲,制作一个爆款IP成本巨大、变现困难、用户粘性低,因此成功几率很低,属于不建议进入的领域。
载体方面:
技术带来儿童早教产品的快速迭代,基于智能手机、IPAD的应用将迎来爆发性增长。老的技术载体如点读机、早教机等的市场地位将逐渐被削弱。
目前看到的初创公司做类似小熊尼奥的AR产品、人工智能玩具较多,例如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智能玩具(硬件—内容—IP形象开发,基于AR的早教工具(小熊尼奥、AR学院)。 当然这些硬件都需要配套内容,将硬件和自己的IP捆绑在一起销售,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产业链闭。
相关推荐阅读:
“二胎政策”第2年出生人口下降,教育行业还有“红利”吗?
早幼教产业的“风口”来了,准备好迎接了吗?
红黄蓝后,中国幼教行业将“三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