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走了,非公医疗的春天还会远吗?
【编者按】发展 非公医疗 ,提升其市场份额,使之成为 医疗服务 市场重要力量,撮合非公医疗机构和 公立医院 同台竞舞,进行更深、更广、更大力的合作,或许正走在通往春田的路上。
本文系向亿欧投稿的佳文,作者为姬华奎; 经亿欧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10月8日是寒露,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最后一个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结束,秋天要走了,冬天还没来,在节气里,标志着冬季来临的是“立冬”,“立”冬天来了,春天儿也就不远了,不过,距“立冬”还有一个“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霜降杀百虫”,霜降能把泥土里的害虫给冻死,同时霜降后的苹果更好吃,苹果为了抵抗寒冷,会将淀粉类物质转化成糖分,这样苹果中的细胞液就不容易破坏,也就不容易被霜打坏,这是植物自我保护、适应环境变化的一个办法,苹果植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
前一段时间,2018年08月03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63号)文件,提出:引导非公医疗疗机构加强各环节自律,提高诚信经营水平。健全医疗机构评审评价体系,对非公医疗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的评审评价实行同等标准。
这条政策,在笔者姬华奎看来,对于一些没有特色疗效、完全靠“竞价推广”生存的非公医疗,不啻一个晴天霹雷,他们的冬天已经来了,对于一些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明显、服务质量优良诊疗有效果的非公医疗机构民营医院来说,宛如久旱逢甘露的小树苗得以茁壮成长,他们的春天快来了。
非公医疗快速发展,我国医疗服务体系重要力量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非公医疗,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58号)《进一步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发〔2015〕45号)《关于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意见》(国办发〔2017〕4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63号)等文件,多种举措鼓励非公医疗,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医疗卫生,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新格局。
2018年新增资源继续向非公医疗机构倾斜,非公医疗民营医院占医院总数的61.7%,已成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
据国家卫健委统计信息中心报道,截至2018年6月底,从医疗机构数量上,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99.8万个,医院3.2万个,其中:公立医院12121个,非公医疗民营医院19589个。与2017年6月底比较,公立医院减少445个,非公医疗民营医院增加2436个。
发展非公医疗,务必清除害群之马
患者花了冤枉钱,必然会加深对非公医疗,尤其民营医院的负面印象,宰客的新闻还有可能被传播开来,增添人们对民营医院的不信任感,有些民营医院广告存在违规现象,有些民营医院将没病的人查出病来、把“小病说成大病”,有些民营医院则把医生变成推销员,忽悠病人多掏钱。这些违法违规行为,损害了患者的利益,也损坏了非公医疗机构尤其民营医院的信誉,这样无良的非公医疗民营私人医院,在笔者姬华奎看来,暖春的阳光永远也不会照射在这里,每天都会面临着寒冬的灭顶之灾。
2019年将迎来非公医疗中小型民营医院的倒闭潮,没有真正特色疗效,还把“医生变成推销员,忽悠病人多掏钱”的非公医疗民营医院将迎来冬天,严寒倒逼非公医疗进行自我革新:降低营销投入,增加医生患者医疗设备投入,提升医疗服务品质,同时加强医疗质量和效果监管。
对于非公医疗来说,目前是最坏的寒冬,也是一个最好的暖春。大力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监管,规范社会资本办医,引入有道德的资本,有实力雄厚的资本,让有信仰的人来办医院,可以建立非公医疗尤其民营医院私人医院信用档案,对严重违法违规者,禁止投资方换个地方办医院,防止出现掠夺性经营的短期行为。提高办医环境的公平性,让非公医疗机构们既能有合法盈利,又能不悖仁心,才能实现各方共赢,最终为百姓安康和福祉保驾护航。
三大监管措施,促进非公医疗健康发展
2018年7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转变监管理念、体制和方式,从重点监管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转向全行业监管,采取三大监管措施,促进非公医疗健康发展。
1、 加强社会办医党组织建设 ,引导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强各环节自律,提高诚信经营水平,制定非公医疗疗机构设置的跨部门全流程综合审批办法。
2、 评审评价实行同等标准 ,健全医疗机构评审评价体系,对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的评审评价实行同等标准。
3、 公共卫生服务综合监管 ,加强对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非公医疗院完成公共卫生服务、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紧急医学救援等任务的指导和考核,为综合监管提供依据。
非公医疗期待公平竞争,现在公立医院什么都做,体检,特诊优诊什么都做,他们没有地租,大型设备政府投入,这些是小型的非公医疗私立医院无法比拟的,非公医疗如果没有真正的实力,是很难生存的。
打破僵局,非公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转型迫在眉睫
在新医改形势下,中国绝大部分基层公立医院的运营压力比较大,总体感觉有些不平衡,值此关键时期,公立和非公立民营医院都面临着不得不转型的问题,打破僵局,迫在眉睫。
“大三甲”实际上是虹吸效应,好的医生、好的资料资源,包括一些医保费用,都被虹吸到“大三甲”,排队都排不上号,不只是非公医疗机构民营医院缺少患者,甚至基层医院或者二级医院也门可罗雀。
2018年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数量差距将进一步扩大,虽然非公医疗数量上去了,但患者流量低仍是一大问题。
非公医疗机构是在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不足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事实上,民营医院也不乏走正道、口碑好的佼佼者,那些力求精益求精,有自己的专科优势特色的民营医院,才有可能在艰难的生长条件下茁壮生,才有机会享受每一天都是春天滋养的福分。
近几年来,由于部分公立医院在疯狂扩张过程中负债累累, 民营医疗 发展大势所趋,国家开始从顶层开始不断发力,解除束缚社会办医的“镣铐”。由此,不仅民营医疗中的民营医院、诊所得到了大力发展,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医疗业态,包括医生出来单干形成的“医生集团”,还有从医院独立出来的“第三方独立医疗机构”,还有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形成的“互联网医院”,依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主办的"医协体",医联体+医协体协体发展,国家倡导的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等死者模式+CNMIA医协体(全国多学科医疗协作体云平台等等。
这些新业态的出现,充分地发挥出了“鲶鱼效应”,让整个医疗卫生健康生态日臻完善,要求加强非公医疗机构之间、非公医院与公立医院之间加强融合联动、资源共享。
发展非公医疗,提升其市场份额,使之成为医疗服务市场重要力量,撮合非公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同台竞舞,进行更深、更广、更大力度的合作,或许正走在通往春天的路上,我们翘首期盼,万紫千红、百花齐放,你若盛开,一定是春天到来。
“健康中国2030”的政策定调,直接推动了万亿级市场的不断扩张。而“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也为大健康产业指明了方向。科学生活、健康管理、健康消费等一系列细分赛道上,不断涌现出创新者的身影。新风口之下,如何把握机会进而弯道超车?大健康投资又该怎么找到好项目?
2018年11月30日,北京国贸大酒店, 2018亿欧创新者年会【大健康创新者论坛】 特开免费报名: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09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姬华奎;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