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天即将到来,这杯“绿色的茶”会引爆茶饮界吗?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2019年春天即将到来,这杯“绿色的茶”会引爆茶饮界吗?

看到“抹茶”两个字,先别急着退出来。

这个清新自然、兼具时尚感和健康属性的产品,现身在哪里,都能引来尖叫和追捧。但在市场上,它为什么就是火不起来呢?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讲讲,抹茶究竟是个什么产品,如何在饮品中正确使用。看完,你明年开春的主打款就有灵感了。

自带健康和传播点的抹茶,离爆发不远了

“太小众了,比较冷门。”

“以前用的时候,顾客看到下面有颗粒,以为产品出了问题,感受不太好。”

“我们也卖过,但反响不太好就下架了。

我问了身边不少饮品研发人员,从工作没多久的初入行者,到连锁品牌研发负责人,对于抹茶,大家都表现得很是冷漠,不怎么看好。

然而,随便在社交网络上翻出一组抹茶或者抹茶颜色相关的图片,下面是一众网友用强烈的语气,表达着对喜爱。

在品牌的相互较量中,饮品业一直在爆发新的创意和价值点。但抹茶这种自带流量和话题的产品为什么始终不受重用呢?

这不是抹茶的错,是你还不够懂它。

2016年,著名美食网站Thrillst,在进行深受中国人喜欢的星巴克饮品排名时,抹茶星冰乐排在第一位。抹茶味,也是星巴克一开始在中国推出的两款星冰乐产品中的其中之一。

新涌现的茶饮品牌里,在长沙当地开了超过100家门店的茶颜悦色,其热销TOP5产品中,就有一款叫“抹茶菩提”的饮品,在其品牌创立5年间一直热销,点评网站上常能看到消费者表达对这款产品的喜爱。

从整个产业角度看,虽不如新茶饮迅猛,但抹茶的整体势能是在不断上升的。而且,抹茶也是唯一可规模化应用的茶品类,可以实现高度集约化、自动化和标准化。

在历史积淀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下,抹茶最早起源于隋唐。2006年,浙江的御茶村开始了国内现代抹茶的生产。目前,据御茶村相关负责人表示,其生产的抹茶虽然依旧以工业客户为主,占到70%,但已经有15%的比例倾向于餐饮渠道,并在近两年呈现出递增的趋势。

搜索抹茶的百度指数,也能印证这个判断:可以看出,从2011年1月1日,到2018年底,“抹茶”的热度是在缓慢上升的,甚至在2018年9月份还出现了一个峰值。

2019年春天即将到来,这杯“绿色的茶”会引爆茶饮界吗?

8年间,抹茶热度缓慢上升(点击查看大图)

国际市场的前瞻性,也许更能代表未来趋势。2015年,日本冰淇淋协会发布了“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冰淇淋口味“年度调查结果,抹茶味位居第三位,喜好率接近50%。另外,抹茶的健康、低热量属性也使其在欧美市场受到追捧。

但不得不说,抹茶原料在饮品使用中还存在不少痛点。如何解决呢?根据调查,我发现了几个常见问题,我们来一一解决一下。

问了几十位研发人员,我为抹茶的4个常见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案

▍认知难题:太太太小众啦

首当其冲的,是解决认知难题。

在这方面,品牌和消费者具有同样的观感——相比草莓柠檬的大众化,抹茶味还是太冷门了,接受的人群面窄。

虽然目前在日本抹茶被广泛运用于甜品饮品快消品中,成为了一个非常成熟的品类。但日本也经历过抹茶应用场景升级迭代的过程,甚至这个过程经历了近千年的演变。

而在国内市场,抹茶正经历一种中国式特色增长方式,仅十余年时间,就解决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过程——从抹茶的最早接触(星巴克的抹茶拿铁和星冰乐),到快消品(农夫打奶茶),再到抹茶专门店(日式甜品店,以抹茶冰淇淋和抹茶甜品为主),最后到各家都有一款的抹茶饮品(销量不高,弃之可惜)。

所谓“小众”都是相对的,在不断优化的使用方法中,做出好的产品、提高销量,“小众”才会逐渐转化为大众。

对饮品业而言,更应该面临的难题不是“小众”,而是如何探索抹茶的多元化应用。

▍口感难题:抹茶都是又苦又涩的?

“又苦又涩,味道怎么这么奇怪?”有不少勇敢尝螃蟹的消费者,吃下抹茶的第一口就被伤到了。

很有可能尝到的是假的抹茶粉——绿茶粉。绿茶粉又苦又涩,而真正的抹茶粉富有海苔香、低苦涩、高茶感、入口鲜爽的特点。这也是影响抹茶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益驱使下,市场上存在不少绿茶粉冒充抹茶粉的乱象,普通人很难分清楚,还没爆发,就把市场做滥了。

2019年春天即将到来,这杯“绿色的茶”会引爆茶饮界吗?

而在抹茶的具体使用上,口感仍需根据不同等级的特点来扬长避短。

比如,等级略低的抹茶,苦涩味会比较明显,因此在甜味和其他风味辅料类上要加重比例,让苦涩的时间缩短,整体味道加厚。而等级较高的抹茶,高茶氨酸的鲜爽度和低苦涩味,适宜做更多变化。

▍成本难题:好的抹茶粉是不是非常贵?

从成本来讲,抹茶价格不低,国内普通的正宗抹茶粉价格在200~400元/1000克。但由于使用量有限,整体的成本并不高。

再以茶颜悦色的抹茶菩提为例,据了解,这款产品里的抹茶粉用量大约在1克左右,主要作用在于提升整体颜值,计算下来,成本也是可控的。

▍技术难题:抹茶里的沉淀物,怎么解决?

有时喝到一杯抹茶拿铁时,仔细观察,确实可以发现里面的许多小颗粒,长时间放置甚至还会出现分层。不知情的还以为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

抹茶并不完全溶于水,它是由水溶性物质和脂溶性物质组成。所以,真正使用抹茶的饮品,一定会有颗粒物。

但是,要想克服这些颗粒物,也有了很好的解决办法。通常,是先按照点茶的方式,将抹茶打均匀,再作为茶基底,与其他辅料融合。这种方法,最大的问题是时间长,难以标准化。星巴克很早就发现了这个难点,所以特别微妙地将抹茶和糖先做预混,让抹茶吸附在糖上(抹茶比糖颗粒更小),然后采用机器搅拌将其打散。

为了优化抹茶中产生颗粒的问题,还有一些方法:

1.温度:好品质的抹茶,使用温水即可打匀(温度过高容易氧化,颜色发黄);

2.奶制品选择:高脂牛奶能起到一定悬浮作用;

3.使用稳定剂:牺牲部分口感,使抹茶悬浮时间更久。

而在日本,真正使用抹茶的产品,都会注明“喝前摇匀”,这已经成为普遍的认知。

最后需要普及一下,抹茶产生颗粒的特性,也涉及到一个常见的概念——抹茶目数。目数越大,颗粒度越细;目数越小,颗粒度越大。

一般抹茶的颗粒集中在10~15微米,即1200目。但并不是目数越高越好,也并非抹茶越细越好。颗粒太粗,抹茶的色泽会偏黑;太细,抹茶的色泽会发白。需要适配多少目的抹茶,最终的决定权由产品研发的需求决定。

肉眼来看,好的抹茶需要满足两个条件:颜色要绿,表示含有更高的叶绿素成分;口感不要苦涩,需要茶氨酸含量高。

▍创新难题:抹茶只能做成冰淇淋、拿铁?

在饮品店输出的抹茶产品中,最熟悉的就是冰淇淋和抹茶拿铁。但从上游开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探索抹茶的运用新思路了。比如御茶村正在布局全国性的抹茶应用网点,发掘抹茶在饮品纬度的不同应用场景。扩展抹茶的应用宽度,不仅仅是和奶的结合。

结语

当下阶段,抹茶的主要使用渠道集中于工业食品和冰淇淋、烘焙中,饮品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但在我看来,作为中国茶的一种演变形式,抹茶本就具有“饮”的属性,也有很大的挖掘价值和潜力,不应该因为“小众”的借口被轻易埋没。

比起“嫌弃”它的小众,不如加大研究抹茶在饮品中的应用。待到春天的季节,给消费者提供一杯最具有生机的产品。

对于这款小清新的产品,你觉得怎么样,会使用吗?

关联阅读

首发丨关茶获数千万元A轮投资,顺为资本领投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