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迅速发展下的银行困境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金融科技迅速发展下的银行困境

人都是不愿意改变现状的,可是有一句话“改变是常态,不变才是变态。”

建行最近一直刷屏,从无人 银行 , 无感支付 到 金融科技 公司,那么问题来了:

1. 无人银行 究竟解决什么问题?

2.无感支付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谁?

3.金融科技公司是否能解决银行的转型问题?

在后面的系列课程中我们慢慢解开答案。

我们银行的发展一定是遇到了问题才需要转型,所以从问题导向出发,来谈谈为什么需要转型。

文章来源 | 新零售金融智库微课笔记

课程主讲人 | 胡国强

笔记员 | 黄婷  编辑整理 | 小 智


一、商业银行的发展困局

1.市场变化

目前所处的这一波经济下行始于2015年下半年,与上一次2008年的经济下行有着明显的不同,让我们感受深刻的是这一次银行业受到的冲击非常明显。

在这种导向下,银行业以及整个社会环境,将会受2015年经济下行影响, 进入断崖式的“L”型经济时代。 做银行的,从当前监管的态度可以很明显看到一些问题,即使不考虑人为因素,这种市场下,银行发展的环境是越来越差的。

(1)抑制资产泡沫

中国资产只有两种最有价值, 一是股票,二是房产 。大家看到股市从最低2000点左右上升到了3000多,经历了近3年。实际上,加上快速IPO和创业板之类,上市公司数量大增,最后真正提升的经济水平并不太高。那么需要抑制的大头在哪里?

房地产 。房地产的影响十分大,不仅仅是一个银行的开发贷款是否能回收,更多的是影响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城市中产的生活状况。房价,升不敢升,降不敢降。而对银行来说是“缺钱”,左手缺存款,右手缺贷款。

(2)人民币对外投资

一方面国家没钱,另一方面加大人民币对外投资。外汇储备不能动,同时稳住人民币汇率,加大人民币在海外市场的结算地位。银行更没钱了。老百姓过的日子脱虚向实,经过这个阵痛过后,其实是一件好事。

(3)治理金融乱像

治理金融乱像,看起来是防范风险,实际上是将风险提前暴露出来。银行人欣喜地看到,外面的金融乱成一团,客户们终于可以收心回到银行了。可实际上则不然,无论哪里出现了问题,倒霉的是整个行业。就像2月23日,保监会接管安邦保险,给刚刚恢复一点市场信心的国内保险行业浇上一盆凉水。

(4)国家政策

再加上国家推行去杠杆、加大开放、经济全球化、供给侧改革、资本市场等等政策,对国家是大好消息,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但这些机会银行看不到也摸不到,对老百姓和银行,是一段去泡沫和压实经济的紧日子。

经济下行带来了银行的存款困惑,资金总量下降、争夺资金的竞争对手增加、投资渠道增加、利率市场化、银行议价水平下降,滋生出了一片“资金掮客”,非官方渠道的存款贴水也在水涨船高。

2.风险激增

(1)不良贷款增长

在贷款方面出现不良率激增的现象,按照普华永道数据,中国银行业2017年中期不良率为1.6%,比2016年末下降了0.05个百分点,但不良贷款余额1.3万亿,比上年末增长了4.24%。从“逾期90天及以上贷款与不良余额之比”来看,除了股份制银行是持平的,其它各类银行的比例都是上升。反映出信用风险仍然在暴露的过程当中。说明什么?说明银行的催收做的比较好,贷款投放速度更快。

(2)案件

与此同时,近几年来银行各类案件频发,农行、中信、天津银行、齐鲁银行,几个亿到上百亿的票据案吸引了公众的视线。视线之外,更多造成损失的、未造成损失的案件不计其数,员工职业道德风险和品牌声誉风险集中爆发。治理金融乱像,开展的大检查活动,会将长期埋藏的各类案件暴露出来,遇到的又是一波信任危机。

(3)天价罚单

仅2018年4月,全国各级银监部门一共公布了81张罚单,其中针对单位的罚单51张,针对个人的罚单30张。罚单,一方面说明收到罚单的银行管理混乱;另一方面说明监管部门履职不到位,缺乏监管能力。

所以,这一次经济下行,银行的核心风险并不是技术层面的经营风险,而是管理层面的信任风险。

3.竞争加剧

(1)机构的竞争

银行的竞争对手已经跨界,比较近的是网商银行、微众银行,比较远的更有京东金融、玖富理财、趣分期……还有看不懂的各行各业在切分银行的市场,各种在线理财的线下门店已经开到了银行的身边。

(2)人才的竞争

金融业的产品没有差异的时候,强调销售貌似就成了唯一的出路。可是销售又是入门门槛最低的行业,要这么多高材生干什么?高学历员工在柜台上一压就是一两年,看不到前途的失望,与银行业绩形成了一个鲜明的悖论。

4.客户流失

在客户方面,到店客户锐减、客户行为转型很快,银行的传统服务跟不上客户变化的节奏,以及体验与效益的矛盾,还有资产与规模的压力。

(1)银行网点见不到客户

一方面银行为了降低柜面压力,降低服务成本,大量推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甚至是无人银行。另一面互联网三方支付的迅速占领市场,银行网点越来越见不到客户。再加上强监管时期,银行内部的业务流程无比复杂,业务办理效率极低,带来基础客户体验不断下降,愿意来银行网点的客户越来越少。

(2)大批存量客户处于休眠状态,亟待被唤醒

除去支付,人们对银行的合理交互频度,应该是在每月1次以上。达不到这个标准,且0余额的都属于流失客户。实际上这个标准看起来很低,但对银行来说只有约1/6的客户才能达标。

(3)场景隔离客户

互联网经济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线服务、O2O、“懒人经济”、软件即服务(SAAS)的兴起,你根本不知道客户为什么不见了,银行业核心竞争力正在不断流失。

5.利润下滑

在银行,体现在利润上,与业务规模配套的资产规模不断提升,但资产利润水平却在不断下降。

二、竞争对手变化

市场环境变化快,竞争对手变化更快,以前大家说的弯道超车,好歹都是做银行业的,在一个起跑线上。可现在的竞争对手,都是斜线超车,从别的行业一个侧身就撞了过来。

1.传统银行业

经过几十年下来,网点、产品、营销、价格、项目、资源无论在任何方面,银行同业间已经针尖对麦芒的交换了几十个回合,互有攻守也算打得叮叮当当。你们既是对手,在遇到外部进攻时又是天然盟友,你们利益是一致的,只是闹了别扭的兄弟而已。

2.民营银行

与国有银行相比,民营银行具有两个十分重要的特征:一是自主性,民营银行的经营管理权,包括人事管理等不受任何政府部门的干涉和控制;二是私营性,即民营银行的产权结构主要以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为主,并以此最大限度地防止政府干预行为的发生。特殊的产权结构和经营形式,决定了其具有机制活、效率高、专业性强等一系列优点。

他们发展的如何呢?

一是资产负债快速增长。

二是盈利状况良好。

三是整体风险较低。

3.互联网金融

从互联网迈向金融,从满足客户的互联网需求逐步迈向金融,其思维模式和技术引领的道路在传统金融之外开辟了众多的细分市场,他们走的不是传统银行的路子,但其本质,最终都在与银行争夺存款、贷款、中间业务收入,甚至是边角废料。

4.金融公司

在很多地区,我们都见到过金融公司,他们的存在充分证明了,传统金融机构给市场留下了巨大的存活和利润空间。一方面他们是银行的竞争对手,争资源、争客户、争夺利润空间,另一方面他们完善了银行产品端到体验端的巨大空隙,与银行成为利益共享的盟友。

5.互联网企业

互联网企业迈入金融,并不如互联网金融企业那样飞扬跳脱,但依然坚定而不可抗拒。他们从场景出发,将整个链条金融化,最后落脚到体验,构建出无比坚实的帝国。在体验端,直接解决客户的本源需求,让老百姓的生活只需要“体验需求”和“实现需求”,不需要有顾虑、不需要考虑过程,他们用场景优势和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体验将客户隔离在银行以外。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信任危机”是银行业“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而具有“场景隔离客户”特征的互联网企业,将是银行最难以抵抗的竞争对手。


金融科技迅速发展下的银行困境

6月15日,亿欧在上海举办「2018全球AI领袖峰会——智能+新金融峰会」,关注人工智能AI技术、区块链分布式技术在金融业务领域的创新与实践,推进智能金融不断演进。

开启全面赋能的「智能金融」时代,购票及嘉宾等详情请点击: 智能+新金融峰会

随意打赏

招商银行 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的困境互联网金融困境金融科技 银行金融服务平台金融科技发展网商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迅速科技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