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博脑科董事长、总经理张阳:非公脑科的“破”与“立”
2019年7月25日至27日,由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指导,怀柔区经信局、怀柔区商务局、怀柔区卫健委战略支持,亿欧公司、亿欧大健康联合举办的“雁栖健谈”GIIS 2019第四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于2019年7月25日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峰会为期3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业内人齐聚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共商中国大健康产业的“下一个十年”。
本次峰会以“从‘规模’到‘价值’的医疗变革”为主题,采取领袖峰会+4场产业论坛+项目路演的形式,聚焦医药创新、医疗大数据、 非公医疗 、科技医疗四个主题,聚集50多位重量级嘉宾与数千名观众,共话变革机遇,见证医疗产业从“规模”到“价值”的发展新纪元。
大会上,三博脑科董事长、总经理张阳发表了题为发表了题为《非公脑科的“破”与“立”》的演讲。他的主要观点如下:
1、作为民营企业,落实体制和机制还是依靠国家政策的开放。任何行业,只要国家政策开放够度,没有哪个民营行业是占弱势的;
2、从外部环境来看,对 社会办医 最大制约是政策环境;
3、不管 民营医院 还是公立医院,人才培训体系应该一视同仁,以同一个标准,便不会特殊化。
以下为演讲速记(有所删减):
各位嘉宾大家好,今天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在这里分享非公立医疗的发展。
在15年前,三博脑科是天坛医院知名的脑外科专家创建的医院。现在有7家医院、6家运营、1家建设;而我们博士生导师有9名,硕士生导师则有19名。我一般不太习惯把非公立和公立的分开排,通常把所有医院排在一起。因为我们面对的竞争对手就是公立医院,而公立医院的所有学科在医院是名列前茅的。如果把他们排在一边去,我们自娱自乐还是危险的。
从脑科来说,我们怎么理解非公医疗的“破”与“立”的呢?三博脑科从创建初期到现在,我的想法和我们正在践行的,也是在走一条中间路线。 我们作为民营企业,其实在体制和机制方面,跟公立相比较,我们还是有很大的优势。但是我们的发展还是需要依靠国家政策的开放。任何行业,只要国家政策开放够度,没有哪个行业民营是占弱势的。
通信巨头华为,为什么能成为全世界的前两名呢?在90年代,我国的通信行业不灵,后来国家开放通信行业了。华为是三个国企最后突围出来的一个民营企业,现在已成为国际科技的巨无霸。还有互联网行业,中国出了很多高科技企业,而且在全世界做的良好。个人认为,国家刚开始监管的时候,不知道如何管理更合适,于是逐步放开后反而造就了巨大的成就。
医疗方面也是这种情况。发展中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个人认为,从外部环境来看,对我们社会办医最大的制约还是大环境。
公立医院有很多沉积多年的优势。虽然中国公立医院都是公立体制的,但是它走的是和全世界优质医疗服务机构接轨的一条路:医教研一体化。我们好的医院从协和开始,全部都是大学的附属医院。今天,我觉得中国医院医疗技术能力前15%可以比肩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水平。美国最好的医院和最差的医院有20%的差距,而中国县级医院和协和差距太大。中国主要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公立医院走的方向绝对是没有问题的。在两个领域——大学和医院,都有一批知识分子孜孜不倦的去做学问,认认真真工作。我们所有的组织业态包括医疗医院和大学是可以做到基业常青的,很多时候跟所有制度没有关系。一百年以前的协和是私立的,一百年后则是公立的。
三博脑科刚开始发展“破”的是体制和机制,“立”则是立医院的品牌和实力。“三博”是指博医、博教、博研。全世界最好的医院都是医教研一体化的医院。现在谈起医生集团,好像随随便便就能干起来。可是,之前一年能挣好几百万的时候,全国顶级的医生就那么几个。想从公立医院走出来,对大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心理挑战。“破”和“立”不言而喻。
我们在考虑做什么样的医院的时候,要做就做全世界最好的医院,医疗科研教学一体化的学院。能不能做得好呢?不好说。在2016年,梅奥CEO到我们医院访问,那时候是他们的医院成立160周年。当我介绍我们三博脑科是医教研一体化的时候,CEO激动的向我们展示LOGO。LOGO上有三个盾,他说他们也是医疗科研教学。
我们把这样的模式复制到其他的医院,北京的医生专家长期驻扎在外地医院,让老百姓别跑上来,在医疗水平上尽量把北京和全国的距离拉近,甚至等同。经过几年的努力,重大疾病、脑外科不用出省,在我们医院做就可以了。北京大专家常驻,老百姓不动,我们人动,专家动,这就践行了高端技术服务大众,让更多的病人得到更好的服务。公立医院能这样要求吗?公立医院做不到我们这样的体制、机制。“破”就是这样想出来的。
“立”,我们已经成为首都医科大学核心的医院了,973计划、863计划,所有国家重大课题我们都有。我们SCI年平均是100分,前年140分,去年100多。去年,我们的一位大教授上了美国神经外科杂志的年度封面;今年六月份,我们的一位医生获得了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全球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这个大奖到目前中国只有六个人获得到的,这是未来神经外科的明日之星,其中前五位全是科研型的,我们这个是临床型的。他去年发表了12篇SCI文章。 医疗科研教学不是公立医院的专利,要想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好医院,可以向医教研一体化发展。 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是通过科研和教学提升医疗技术能力”,我们北京三博的青年医生中80%都是在国外培养的,另外,骨干医生70%都是在国外进修学习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对标世界最好的医院像克利夫兰、梅奥,跟他们对标,看看我们到底差距在哪儿,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这个“立”,医教研的核心,就是专项人才的队伍建设。我们现在的社会办医,投资管理运营往往做的很好,还是差在医疗能力,必须要提升我们的医疗能力。坦率来说,老百姓看病来了,还是要解决问题。我们的医院如果解决不了问题,老百姓还会用脚投票走向公立医院,虽然老百姓对公立医院有一些不满,但是公立医院的医疗技术能力是有目共睹的。 如果老百姓来民营医院解决不了身体的健康问题,还是会回公立医院就医。政府也是一样的,给我们开放了很多东西,安排了很多政策,而我们的医疗能力却不提升,政府也会很失望。
医疗能力的核心还是人才队伍的支撑,是我们核心能力的建设。三博脑科现在是60后领着70后、80后干活,而90后跃跃欲试接班。三位创始人都是50后,现在年手术量不到3%,我们就把这样的梯队传承、 延续下来。每个医院都有自己人才培训体系的办法,我们是按照国家的标准去“立”。国家要求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不管民营医院还是公立医院,大家一视同仁,同一个标准,不会特殊化。
民营医院发展时间短,很多东西做的不到位。就个人而言,最讨厌的是不同标准,一个标准才能显示公平性。只要给我们公平的大环境,我们就会把剩下的事做好,如果做不好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三博脑科有制度和机制,还有激励政策。在三博脑科,如果学科不突破,跟公立医院的差距是很难缩小的。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们医院所有的医生40%博士,60%是硕士。在三博脑科要想成为骨干,通常会读到博士。人才队伍有自己的,也有从别的单位挖过来的。人才队伍越雄厚,能解决的问题越扎实。我们会“破”,国家已经给你破局的办法,自己能不能立起来,那得看自己。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