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焦虑:中小银行存款压力大,银行行长掉头发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太焦虑:中小银行存款压力大,银行行长掉头发

“这两年存款压力一直比较大,但今年的压力可以说更胜以往。”某城商行北京营业部负责人这样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为符合不得使用同业资金投放贷款的监管要求,今年初总行就下发通知要存贷挂钩,有存款才能有贷款,以防止流动性风险。”

同业业务的收缩,对于部分依赖同业存单来调配流动性的银行而言本已是“致命打击”,加之近期资管新规和《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相继落地,中小银行流动性匹配压力开始凸显。

“别看过渡期还长,留给银行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在存款考核和流动性管理等问题上,中小银行的压力更大。”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如是说。

流动性管理遇挑战

按照定义,商业银行流动性是指资产融资以及在债务到期日偿付的能力。

一直以来,我国银行业主要依靠存贷比等传统指标反应流动性风险,自《巴塞尔协议III》实施以后,存贷比变成一个监测指标,流动性覆盖比例成为具有约束力的监管指标。

近几年来,明显依赖短期批发市场融资、期限错配和加杠杆成为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重要盈利手段,新增资产与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逐渐增加了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针对这一漏洞,最新公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提出对资产规模在2000亿元以下的银行使用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这一新的监管指标,分析人士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个简易版的流动性覆盖比例,目的是为中小银行建立起一个与之业务复杂程度相适应的类似流动性覆盖比例的监管指标。

未来, 资产规模不小于2000亿元的商业银行应当持续达到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流动性比例和流动性匹配率的最低监管标准。 而资产规模小于2000亿元的商业银行应当持续达到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流动性比例和流动性匹配率的最低监管标准。

即使设置了充足的过渡期,但在资管新规、大额风险暴露、同业存单纳入MPA考核等政策的叠加影响之下,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仍面临挑战。

尤其是对于中小银行而言,业内专家表示,考虑到目前仍处于紧平衡的资金面以及日趋激励的存款竞争,预计其在短期内获取充足的长期稳定资金的难度仍较大,过渡期内将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流动性比例低于法定要求”首次出现在银保监会公示的银行业罚单中。

4月19日和23日,上海银监局先后公布,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西班牙桑坦德银行上海分行因上述原因被出具罚单。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表示,这是“三三四十”现场检查以来,监管首度就流动性比例问题开出罚单。

据了解,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需要预留超额准备金,包括头寸,每天的管理都需要符合监管规定。流动性短期出现问题,可能是工作人员没把握好头寸,分支机构放贷没有与牵头总行沟通好,或者受月末或者季末因素影响等。

业内人士表示,判断机构是否出现流动性风险要结合各项指标综合评估。流动性比例出现问题,一般是流动负债比较多,较大可能是总负债里存款较少。

“流动性管理办法,实际上就是一部‘流动性抗旱秘笈’,说到底就是让银行少做同业、少搞错配、多准备点存款最好是长期存款,以提高抗旱能力应对即将到来的全球性‘缺水’。”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赵建解释称。

揽储或者缩表

对于存款的重要性,银行基层网点负责人似乎更有发言权。

“存款是银行的生命线,这一点基层行感受更明显。”某股份制银行西单支行行长郑旭(化名)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以前发行同业存单是中小银行补充流动性缺口的重要渠道,现在这种方式行不通了。”郑旭坦言自己每天压力都很大,想方设法拉存款,“头发都掉了大半”。

郑旭的工作状态正是银行业经营现状的一个缩影。

根据央行最新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4月份新增人民币存款5352亿元,同比多增2721亿元。其中,居民户存款减少1.32万亿元,同比多减1000亿元,反映出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化背景下,银行理财、公募基金等资管产品对存款的分流作用进一步增强,表内居民存款的流失仍在加剧。

“中小型 银行存款 增长困难的情况不会结束,可能要持续1至2年,这种情况下贷款还是要优先发展,那么资产端的其他资产可能会继续压缩,尤其是同业资产。” 天风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廖志明认为。

存款流失的结果,便是银行资产规模增速放缓。

正如赵建所说: “如果没有一般性存款,要改善流动性办法下的一系列指标,似乎只有一个办法——缩表,将整个资产负债表按照存款尤其是久期较长的存款来进行腾挪摆布。”

“此时,存款就像资本一样,成为制约银行规模的重要指标。”赵建表示。

《金融时报》记者梳理近两年来上市银行年报和季报发现,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等多家银行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缩表。其中,中信银行缩表力度最大,四期内有三期降低了资产总量;其次是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连续两期降低资产总量;最后是城商行和农商行,有一期总资产负增长。

回归传统存贷业务

分析人士认为, 存款流失将倒逼银行加强表内零售存款的争夺,在存款利率上限逐步放开的背景下,银行表内负债成本的趋势性上行将成为必然。

《金融时报》记者近日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发现, 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正成为银行力推的揽储利器。

在某大型银行金融街支行客户经理给记者的宣传单上,能够看到三款期限分别为38天、94天、185天的结构性存款产品,预期收益率分别为4.15%、4.3%和4.4%,起售金额均为5万元。

“如果要保本的话,就存大额存单。”上述客户经理介绍说。

近期有媒体报道称,各银行纷纷上调大额存单利率,幅度普遍较基准利率上浮40%至50%,部分城商行100万元起存的大额存单涨幅甚至达到55%,收益远高于同期定期存款。

“除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外,个人认为还得依靠公私联动,抓好代发业务。”某股份制银行大兴支行行长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随着市场利率的逐渐抬升,中小银行近期面临着成本和流动性的双重考验。 业内专家表示,未来银行应对的措施包括: 一方面,银行回归存贷业务的本源,发展以存定贷的模式,拉长负债端久期以匹配资产端;另一方面,加强资产负债的精细化管理,即用高流动性的负债对接高流动性的资产。

同时有专家预计, 资金成本的上升将倒逼银行进行资产结构的调整,未来银行低收益资产投资的比例将会大幅减少。银行将持续以高收益率弥补资产增速的放缓。 在银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持续上升,在总资产扩张受限的情况下,更多的银行将回归贷款业务,以更高的收益率来弥补总资产水平增速的下降,从而保持稳定的净利润水平。

“对于存款基础较为薄弱的城商行与股份制银行而言,负债端提高零售存款等稳定资金来源,资产端提升信贷资产质量、合理配置优质债券资产将是其主要调整方向。”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兼金融业务部总经理徐承远表示。


太焦虑:中小银行存款压力大,银行行长掉头发

6月15日,「2018全球AI领袖峰会——智能+新金融峰会」聚焦银行业创新、金融科技创业,推进金融业务智能化及新一代智能金融的基础设施和应用版图。20多位重量级嘉宾邀您一起开启全面赋能的「智能金融」时代,详情请戳 http://t.cn/R3brFsG

随意打赏

民生银行行长中小银行转型中国银行行长中小银行金融一网银行融资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