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亿中国处方药外流市场,零售渠道占多少?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4000亿中国处方药外流市场,零售渠道占多少?

【编者按】对于零售药店而言,政策变化中危与机共存,既有因降价而下架,也有以价换量的增长。长远而言,医药分家、处方药外流的政策趋势不会变,零售渠道处方药业务将出现爆发式增长,相关机构已开始预测其市场容量和时间表。

本文发于中国药店,作者为徐国;经亿欧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2018、2019年以来,有一种现象日益成为常态,那就是众多的原来集中全力做医院端的处方药企业开启组建OTC队伍,将自身的品种、培训、费用等资源不断向药店倾斜,这种转变也带来零售药店终端处方药销售占比的持续攀升。当然,这种现象的大背景其实在于新医改政策的持续落地,比如控制医院的药占比、公立医院推行零加成、4+7带量采购不断扩面、禁止医院限制处方外流等等,由此使得之前医药分家的终极路径日益清晰,零售药店终端未来将成为药品销售主渠道的目标更加具备可信度。

对于零售药店而言,政策变化中危与机共存,既有因降价而下架,也有以价换量的增长。长远而言,医药分家、处方药外流的政策趋势不会变,零售渠道处方药业务将出现爆发式增长,相关机构已开始预测其市场容量和时间表。

销量驱动增长

过去3-5年,医药市场整体陷入低迷处境,处方药的市场增速始终低于5%。2019年开始走出阵痛期——随着“腾笼换鸟”初见成效,肿瘤药和创新药进院速度加快,提振以医院市场为主体的处方药整体市场增速上升到8.1%。(见图表1)

4000亿中国处方药外流市场,零售渠道占多少?

处方药零售市场的增长同样可观——2019年零售渠道的处方药销售占比达到45.3%,高于2017、2018年的43.6%和44.8%,销售额则增长了4%。(见图表2)

4000亿中国处方药外流市场,零售渠道占多少?

据艾昆纬 (IQVIA) 产品总监王璐分析,零售渠道处方药销售的增长有两大原因:销量增长、新产品上市。“处方药市场的增长,一方面是受销量驱动,带量采购导致外企品种降价显著,提高了药品可及性,推动产品销量的上升,这是市场增长的主力;第二大主要动因是新产品上市。”

自2019年3月后,集中采购的试点城市百床以上医院渠道销售额同比上涨7.8%,零售渠道虽销量同比略有下降,但销售额依然保持上升,而未中标的进口原研药在零售渠道赢得了更多的销售量。未中标原研药受集中采购影响,在4+7试点城市的零售渠道市场占有率上升,增长速度显著高于所属分子的其他产品;在非4+7试点城市的零售渠道,随着集采扩面,落标原研药和有品牌力的优质仿制药依然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这种趋势与OTC、保健品是截然相反的,OTC、保健品由于大量的网上引流,销量长期下滑,其增长动因主要来自消费升级背景下,平均单价变化带动的市场价格上升。

“无论零售市场还是医院市场,处方药的增量都来自于销量的增加,从全球趋势来看,处方药市场也是由销量驱动增长,说明医院和零售是可以一起把蛋糕做得更大的。”王璐分析认为。

零售渠道有望成为第一渠道

随着处方外流大趋势的发展,零售渠道有望成为第一渠道,这取决于三个节点:一是处方外流,二是医保统筹账户放开,三是零售渠道能够承接大量处方外流的市场容量,尤其是药事服务。

2018年至今,各地都在尝试及探索电子处方流转,处方药在药店处于引流状态,相对保健品和医疗器械业务占比较高,增速也略高。根据艾昆纬数据预测,随着医药分家的推进,处方药外流规模约为4000-5000亿元,其中零售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在这样的前提下,医院市场的药品分发功能越来越弱化,中国零售渠道可能成为第一渠道。

在线上渠道,随着网售处方药政策放开可能性的加强,王璐给予了乐观预期:短期来看,网售处方药针对与线下相近的慢病、常见病品类,B2C电商巨头首先做到品牌发展,线上处方的开具处于初期阶段,市场规模预测80亿元左右;中期,随着电子处方量的爆发式增长,线上处方开具成为常态,更多自费和慢病处方药会在网上销售,市场规模可以达到将近500亿;从长期来看,如果能对接医保系统,包括在线公共医疗保险系统和商保,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

从整体处方药零售市场分析,随着分级诊疗和医药分家深入实施,预计2020年约有4000亿左右的市场规模从大医院流出到基层市场和零售(线上+线下),大部分体现在城市社区服务中心或者县医院,1000亿左右有可能直接流入零售渠道,其中线下承担900亿规模,线上承担60~80亿的规模;到2023年这个数字将达到5500亿,3700亿在医院系统内部转移,1800亿进入零售系统,其中线上占比会越来越高,从原来不到10%提升到将近30%。(见图表3、4)

图表3.png

图表4.png

“在药事服务的角度说,线上线下是同一个起跑线。无论线下零售企业还是线上网售平台,强调的都是以治疗领域为特征的患者服务。”王璐表示。

政策变化下的变局

继一致性评价之后,4+7带量采购再一次对医药企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二批带量采购中标结果显示,4+7带量采购全面扩围,25个品种降幅较大,与联盟地区2018年最低采购价相比,中选价平均降幅59%,与4+7试点中选价格水平相比,平均降幅25%。

“经过2019上半年的推行,运行基本平稳,实现了4+7到4+N的快速转换。我们预测未来在区域扩大的同时,品种也会越来越多,将会从药品逐渐过渡到高质量耗材、普通耗材。” 九州通医药集团行销总顾问耿鸿武表示,4+7试点只是预演,4+7扩围才是决战的开始,下个阶段将进入全国联采新时代,降价将继续从临床向零售传导。

耿鸿武认为,分析当前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等政策对药店的影响的时候,不能光看表面,未来的影响还会很多,比如产业链价值转移,研发费用、生产费用增加,销售费用减少,产品利润会发生转移。因此,企业要转型,进行机制性的转变。

“药店向哪里转型?未来药店将承揽它的新职责,一定会按照患者的诊疗行为进行划分,突出以临床价值为主向,形成医院药房、慢病药房、普通药房的新结构。”耿鸿武表示。

往期文章推荐:

乐心亮相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怎样讲好智慧医疗生态的故事?

募资超12亿港元的中国抗体上市即破发,免疫疗法未来可期吗?

政策向好,技术狂飙突进,大健康创新还有哪些拦路虎? 

恒瑞医药PARP抑制剂申报上市,抢滩10亿美元抗癌药细分市场

“小分子药第一股”诞生,募资超3亿港元的亚盛医药要讲什么故事?

「医药新势力」面对宏观利好,药企与投资方该如何制定“行动指南”?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