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巨头与卡组织银联开始新一轮对决
在声势浩大的对决中, 支付宝 、微信支付密集布局十余城;而 银联 迅速反应,在此前覆盖300多个地市交通 银行 卡闪付(含电子现金)的基础上,以手机闪付和扫码支付等多种无卡支付方式,不到五个月便连下广州、无锡、济南等20个地级市,甚至还和支付宝在其大本营杭州短兵相接。
此外,在创新移动支付领域,银联和支付宝都已经有成熟应用落地: 银联称之为“无感支付”,支付宝谓为“空付”,两者皆锚定停车缴费,以自动识别特殊信息载体(即车牌)的方式,进行免密支付。
对于银联来说,“智慧交通”旗帜下不同的移动支付方式(闪付、扫码、无感支付),都是对四方模式的捍卫;而于合作银行或者组织(如Apple Pay)来说,都是合谋自设线下流量入口。
又是一轮新的较量开启。
卡组织的两大砝码
第三方支付巨头和卡组织银联开始了新一轮对决,这一次的赛场定在了交通出行的移动支付。
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银联已经闷声将手机闪付、扫码支付等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低调铺到了广州、无锡、济南等20个地级市,而且只用了5个月的时间。在银联内部人士看来,这与其在去年末就将银行卡支付(含电子现金)覆盖到了全国300多个地市的交通网络上,不无关系。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支付宝扫码支付拿下了武汉、温州等共16城(含县级市);微信支付紧随其后,夺下了广州、合肥等6城。银联在五个月内攻下20个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仅仅是卡组织对线下支付市场主权的宣誓,更像是其在一次又一次市场化移动支付争夺战里,历练出来的组织架构响应速度与业务研发实力的展现。
银联对自身在交通领域创新支付的两大核心优势,总结如下:
一是产品,银联产品体系丰富,涵盖NFC、二维码等各类支付方式。 根据地铁公交行业特点,银联可以为合作机构提供包括免签免密支付、行业二维码支付等专业化、个性化的精准支付产品解决方案;
二是资源,银联作为支付产业的基础平台,连接产业上下游各类服务机构,能够最快整合包括发卡机构、收单机构、机具厂商等在内的产业各方共同参与建设,推动金融标准与行业需求融合。
组织架构实时谋变
交通出行这一高频交易场景,是银联最新的战场。如果说上述两大砝码是银联作为卡组织的天然可见优势,那么银联在后台不断做出的市场化调整,或许才是其下一步直面竞争的关键。
记者了解到,随着市场与业务需求的变化,银联内部组织架构的优化调整一直不断。银联已成立 金融 与民生事业部,该部门负责所有的交通、金融和政府民生行业(包括教育、医疗、通信、数字、娱乐、财税等)综合支付服务。
“市场化”烙印,正在一点一滴深入银联这个庞大体系的运作。这当然不仅仅体现在银联开展的一个又一个大型商家优惠营销活动上,而是内部对自我的认知。一名内部人士直言,银联内部的忧患意识空前。一个自上而下的例子是:其高管团队在近两月内,已经至少三次亲自集体深入一线商户考察银联云闪付受理环境;而银联内部对自身的定位,已经变成“行业综合支付服务提供商”。
两个银行前沿支付案例背后的银联身影
在最近密集发出的宣传稿件里,多家银行毫不掩饰对自家APP支持手机闪付过闸乘车的自我肯定。毕竟交通出行是典型的小额高频场景,用户粘性较强,从这一线下流量入口切入实际支付应用,能最大化撬动活跃客户。这也是为什么交通出行会成为眼下移动支付新一轮重点布局场景,支付宝和微信都在争。
相对于覆盖面较广的银行卡闪付,银联和发卡行对交通领域的创新移动支付出手较晚。但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是,这次大鳄的业务研发与推进速度,实在比较快。
以招行为例,记者从了解到,在银联此前推出的实体卡闪付过闸基础上,该行零售网络银行部手机银行项目组从今年8月初开始着手研究并做功能优化改进。仅用时两个月,便落地Apple Pay闪付模式过闸,用户将无需手持实体卡。且颇值一提的是,记者了解到,招行是首家同时支持储蓄卡、信用卡Apple Pay过闸的。
“ ‘四方模式’(卡组织、发卡行、收单行、商户)还是很健康的,不是一种一家独大的格局,我们不用担心用户入口和数据被别人卡主。我们内部评估了一下,地铁移动支付,是很重要的获客场景。所以就跟银联一碰即合,在原有实体卡闪付方案上做改进 ”,一位招行零售网络银行部手机银行项目组人士告诉记者。
在对地铁全线网闸机完成升级改造后,广州地铁成了银联闪付Apple Pay过闸乘车的规模化试验田;而在此之前,广州早在去年末就已支持银联信用卡闪付乘车。截至目前,银联闪付阵营共有近150家商业银行,可想而知随着越来越多大型城市Apple Pay闪付过闸的铺开,银联的清算、发卡行的手机应用和Apple Pay本身的活跃度,都会迎来增量。
而重要的是,即使还未全面落地Apple Pay闪付乘车,在银联的推动下,目前已经有至少20个地级市的主公交干道(含地铁)上,全面实现了银联手机闪付、银联二维码支付等创新支付方式。
银联的迅速求变不仅仅体现在上述和招行合作的例子上,另外一个例子是:即使是最近热炒的“智慧交通”概念,银联也追得比想象中紧。在支付宝与上海首启车牌识别支付“空付”不到三个月,银联就联合民生银行在深圳落地“无感支付”。
车牌识别支付的逻辑是:如果条形码、二维码等储存商品信息的图形可以被当做支付依据,那么,具有特殊职能的一连串数字可不可以?答案自然是肯定。
于是民生银行和银联合作,在深圳机场试点无感停车缴费。“无感”的意思是,车主在进出机场停车场时,不需要像以往一样掏出手机扫码,也不需要递现金,而是坐在车里什么都不用做,即可完成付费。
背后的技术是车牌识别和银行卡快捷支付叠加,将银行卡账户和车牌信息打通。逻辑很好理解:车牌是具有法律效应的,搭载了车辆的登记号码、登记地区和车主基本资料,相当于一个交通管理局的账户。当我们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车牌进行识别,就等于识别这个虚拟账户的信息,为车辆和车主“核身”。而一旦确认身份无误,就可以自动从车主此前绑定的银行卡内划除相关费用。
事实上,相关技术早已较为成熟,我们在一些银行APP内绑定银行卡时,手机对银行卡拍照进而识别数字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倒推整个“无感”支付的流程,用户只需要在相关APP上添加车牌信息、开通自动缴费,绑定银行卡及输入个人信息(输入手机号码、银行卡号、姓名、身份证),最后就可以完成这个免密支付。
“ 其实之前我们已经在30多个停车场推出过实体卡闪付缴了,为了让客户有更好的体验,我们行个人金融部就牵头主导,跟银联研发推进了两个月,将这个无卡免密支付给推出来了,而且我们同时支持借记卡和信用卡。推出后短短几天开通该项服务的用户就直线上升。跟银联合作推出创新移动支付,符合我们行轻型战略方向。 ”,一名民生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无卡、无码(非扫码支付)、无现金的免密支付背后,不仅仅是便民,而是银联和银行,利用各种 大数据 识别客户身份、进而允许支付、允许金融交易发生的野心。在两个银行系创新支付的案例背后,银联高效响应与迅速运作,可见一斑。
亿欧智库正式发布《2017中国智能金融产业研究报告》,该报告在梳理智能金融概念、宏观环境和公司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七大应用场景,并分析了金融机构的智能金融应用以及互联网巨头的布局,最后总结了智能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详情点击: 《2017中国智能金融产业研究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