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奥迪抢跑 奥迪在华2022契约还守得住吗?
两年时间过去了, 奥迪 与中国合作伙伴达成的时间点承诺正在发生变化。
6月6日,经济观察报从 上汽奥迪 供应商处独家获悉,上汽奥迪 合资 公司的第一款国产车型为奥迪A7L,且确定将于明年即投产。“之后投产的是一款小型SUV,可能是电动车”,该供应商表示,目前已经在为奥迪A7L做配套准备。
而两天前,一份据称来自上汽大众内部的产品计划也被汽车媒体曝光,该计划显示,上汽奥迪已经框定了包括A7L Limousine、A+ SUVe、B SUV、C SUV在内的4款国产车型,其中A+ SUVe将于今年进入KE(方案决策)阶段,另外3款车型也将在年内进入KF阶段。该媒体也判断称,从目前项目推进速度看,上汽奥迪首款产品最快将于2020年正式量产下线。
对此,奥迪中国回应称,尚未有这方面的信息可对外公布。不过,一周前的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上,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在提到奥迪项目的进展时,已明确表示“具体投放的车型已经有初步的规划”。 这意味着,奥迪在2017年达成的那份针对“双伙伴计划”落地时间的复杂承诺,很大程度上将出现时间上的错位。
此前的2017年5月,为平息南北奥迪纷争,奥迪与一汽集团、一汽-大众以及奥迪经销商达成协议:上汽奥迪的产品将在2021年投产,不能早于2022年1月进行销售,同时,各方将保证在2022年实现90万的销量。
目前看来,通往90万辆目标的路仍充满荆棘,而上汽奥迪的推进脚步却已超过预定节奏。对此进展,一汽方面尚未发声。但从今年初大众集团以及奥迪方面的发声来看,在扩大奥迪在华市场份额的共识下,国产新车型的规划和投产的推进并不复杂,真正的难题在于产品推出后三位一体合资销售公司的成立。
业内观点认为,这个承诺将由奥迪、一汽、上汽三方共同持股的合资销售公司,从获得审批到合资模式的落地,都存在重重挑战。而如今,产品提前一年投放,不排除存在着为合资销售公司的落地留出更多时间的考量在其中。但对于提前协议时间而“早产”的上汽奥迪而言,这会是一个先天不足的婴儿还是一次预而立的抢跑?
至少两款车确定国产
在过去两年中,上汽奥迪项目就像是“皇帝的新衣”,众所周知其并没有像之前预期的那样减速推进。
“目前这个项目还处于保密状态,更多的信息我们也不太了解。我们拿到的是两款车的配套业务,其中第一款车是A7L,”为上汽奥迪做配套的某供应商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此前曾有消息称,由于上汽大众在引入辉昂国产时已经掌握了大众MLB EVO平台的生产能力,因此,对于同平台的产品奥迪A7L,其现有生产能力足以保证。
事实上,直到今年3月以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上汽奥迪项目一直在按照约定的时间点在推进,短期内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但从3月开始,上汽奥迪国产车型将提前量产下线的消息开始浮出水面、广泛传播。“南奥迪”一副即将瓜熟蒂落之势。
更多的消息纷至沓来,3月的日内瓦车展上,大众集团CEO迪斯透露,“在中国,奥迪双合作伙伴的布局已经形成。上汽奥迪项目发展进程良好,未来会在中国市场推出一系列的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新产品,同时,项目的推进仍然需要一点时间。”
5月的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上,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也毫不掩饰,“奥迪项目我们和大众集团也在继续沟通过程当中,具体投放的车型已经有初步的规划,但是在项目正式落地之前还不能对外公布。”
而业内共识认为,陈虹所称的“项目落地”指向的是第一款车型的正式投产以及合资销售公司的成立。因为从去年开始,上汽奥迪项目在其他层面的筹备已经开始快速推进。
在2018年6月的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上,陈虹对外证实“德国大众已经将上汽大众1%转给奥迪公司,这为首款产品落地奠定了基础。从法规和产业政策上讲,(上汽大众)已经具备生产奥迪的资质,这和当年的斯柯达一样”。企业注册信息显示,2018年4月,上汽大众的股权结构已经完成了变更。奥迪出资1.15亿元,从大众集团手中买下了上汽大众1%的股权。紧接着,2018年7 月,上汽大众成立奥迪品牌事业部,由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贾鸣镝掌舵。
这被认为是完成了上汽奥迪项目中关键的第一步。按照2016年11月上汽大众与奥迪正式签署的合作协议。奥迪品牌进入上汽大众后,合作形式将与上汽大众旗下的大众品牌和斯柯达品牌一样,保持独立的品牌运行。制造环节,奥迪将与上汽大众合作生产。
2018年10月,上汽大众MEB新能源工厂正式动工建设,这是大众汽车集团全球首个专为MEB纯电动车型生产而全新设计建造的汽车工厂。基于MEB平台的奥迪品牌的新能源车被证实也将在该工厂投产。
今年3月的大众年会上,大众汽车集团首席财务官弗兰克·威特(Frank Witter)也透露,位于安亭和佛山的两家中国MEB工厂将在2020年投产新能源车型。有消息称,国产的奥迪e-tron预计将于2020年亮相。奥迪e-tron今年3月开始在欧洲市场进行交付,现有交付能力远远无法满足订单。
南 奥迪因何提前启动?
“目前看来,上汽奥迪首款车在2020年就会投产,正常情况下最晚2021年就应该上市了,但奥迪承诺的是上汽奥迪的产品不能早于2022年上市销售,这个时间差有点大。” 有业内人士提到。
此外,按照2017年奥迪与一汽方面达成的协议,90万辆的销量承诺一直被外界认为是上汽奥迪项目启动的关键前提,也是对一汽以及现有奥迪经销商的利益保证。但从2018年初上汽奥迪在车型规划和人事调配上的举动被曝光之后,业界就已认为2017年四方在 “三亚宣言”基础上达成的协议存在被违背的风险。
该协议的主要内容为:各方努力确保2022年实现销量90万辆、第三方不早于2022年1月在中国销售;同时,建立一个上汽、一汽、奥迪三方股权平衡的销售合资公司。
时任奥迪全球市场和销售董事冯德睿在当时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曾对时间点的设置作出解释:2018年,上汽奥迪将进行产品的调研和产品的准备,再之后的两年(2019年、2020年)进行产品的预开发和生产投产等一系列准备,2021年,进行产品投产,2022年初,把2021年生产的产品进行销售。目前看来,上汽奥迪的进展已明显快于当时计划。
不过,对于协议中关键的时间点—“上汽奥迪在2022年之前不得进行销售”,另一种官方说法是,在建立销售合资公司的前提下,无论2022年奥迪在华销售情况如何,2022年1月上汽奥迪的产品都将开始销售。
但这一说法遭到了一汽-大众奥迪的否认。“根据协议原文,目前确实没有明确这一块,可以明确的是奥迪在中国只有一个销售网络,这个是我们重点强调的。”一汽-大众奥迪内部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如果在承诺一个销售公司和统一渠道的前提下,其实上汽奥迪的启动对经销商影响并不大”,上述业内人士称。但对奥迪而言,当下所处形势却一言难尽。今年3月,奥迪重新明确了在华中期目标,希望到2022年,实现每年100万辆的新车销售。奥迪高层同时表示,正在重新衡量中国市场的目标,还会有相应的调整,一切还没有最后的确定。无论如何,奥迪快速提升市场表现的需求都已经颇为急切。
2018年,奥迪品牌在华终端销量为66.3万辆,保持了11%的同比增长。今年前四个月,奥迪在华总销量为20.5万辆。在现有产品结构和增长节奏下,在两年后达成90万或者百万辆的年销量目标,压力不可谓不大。
然而,与上汽奥迪生产筹备环节屡传新进展不同,在上汽与奥迪的合资实体进展上,从今年2月开始,来自大众集团和奥迪方面的消息都显示出谨慎态度。2月27日,在位于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汽车集团,该公司一位高管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到目前为止,上汽奥迪的事情都还没有最终敲定,集团内部对这件事情的争议还非常大。”
这被认为是上汽奥迪项目还存在变数的可能,但也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这种争议很可能是针对三位一体的合资销售公司模式。对奥迪而言,在中国仿效大众采用两家合资公司的模式,确实可以扩市场规模,形成良性竞争;但这同时也存在风险——在此前30多年时间中,奥迪一直依靠一汽,最终成长为中国市场占有率最大的豪华品牌,而在中国市场,没有其他豪华品牌显示出选择两个合资伙伴的意愿,原因在于可能撕裂品牌形象,并导致渠道混乱。
三方合资难题
奥迪与一汽、上汽三方合资的销售公司,被认为是奥迪双伙伴计划落地的最大难点。按照奥迪与上汽在2016年签署的协议,双方原计划成立股比50∶50的合资销售公司。而实际上,一汽-大众奥迪也曾经希望自己建立自己的合资公司,而且在新合资公司中,奥迪持股将上升,进而解决奥迪在一汽-大众奥迪长久以来的分红问题。不过,受到上汽奥迪影响,原本计划在2018年年底成立一汽-大众奥迪销售公司,至今仍没有推动的迹象。
而三方合资的销售公司由于受到从2016年年底持续至2017年5月的奥迪经销商“起义”事件影响,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奥迪在中国实行一个销售公司管理经销商网络,同时将由该销售公司定义网络标准,而现有奥迪经销商都将获得该销售公司授权;奥迪公司未来在中国销售和服务的产品全部在当前的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所有的展厅和服务区域提供销售和服务。” 也即奥迪进口车、上汽奥迪、一汽-大众奥迪都将在一个共同的网络渠道内进行销售。
这是一条最终让奥迪经销商接受新合资公司存在的关键条款,但也是让奥迪陷入进退两难境地的冒险。
“这种三方合资的销售公司,在国内前所未有,其操作复杂程度,可能远超奥迪想象”。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对于所有在中国的合资车企而言,渠道合并从来都是极具挑战的任务,期间往往纷争多年,最终带来的都是终端混乱。
据悉,奥迪合资销售公司成立的原则是三方当中不能有任何一方处在一个绝对主导的地位。同时,还将涉及到各方销售所得对应的利益分配问题、两家合资工厂的奥迪事业部是否并入合资销售公司的问题,以及品牌管理职能在合资销售公司与奥迪中国之间的分配等问题。据悉,奥迪中国最近半年也通过招徕人才等手段,在与一汽-大众奥迪抢夺这方面的话语权——此前这些领域的管理职能都由一汽-大众奥迪全权把控。
冯德睿在2017年协议签署后也曾表示,奥迪要把一汽和上汽拉在一起成立销售公司,这事没人做过。“我现在心里也会打鼓,不知将来会遇到多少情况,要有多少座山要爬。但是遇到问题,总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过,2018年7月,在签署该协议仅两个月后,冯德睿被奥迪革职弃用,对南北奥迪纷争事件的应对不力,被认为是导致其“下课”的主要原因。
在今年3月14日的奥迪2018财年业绩发布会上,奥迪股份公司CEO Bram Scho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时候进一步表示,“未来是否建立与上汽的合资公司,这不取决于我们单方面,需要和中国伙伴进行各方协调决定。”他补充称,“我们需要决定考虑到中国监管等多个方面的决定,才能够最终决定。”
由于该协议是由奥迪股份、一汽集团、一汽-大众和奥迪经销商联合四方签署,上汽方面属于被动接受,因此,在成立三方合资销售公司以及渠道统一的战略上,奥迪需要与上汽单独协商。陈虹在日前的股东大会上表示,“(与奥迪的)合作原则的大方向没有变化,但是具体的合作细节还在协商”。显然,为保持契约精神,上汽奥迪的真正落地,仍然是道阻且长。
此外,如何通过反垄断审查,也是该销售公司需要迈过的另一道门槛。尽管南奥迪动作频频,但销售公司的建立,才是该项目落地的关键。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虽然上汽奥迪2020年首款国产车就将下线,但对新合资销售公司的组建和渠道梳理来说,花费一年多的时间是可能的,而上汽奥迪的产品也或将最终延宕至2022年上市销售。从目前产品的规划来看,奥迪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重心仍会属于一汽-大众。
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燃油车企借增值税下调实行降价。在燃油车统治市场百余年后,新能源汽车产业厚积薄发的时刻何时到来?
6月14日,在亿欧公司于上海虹桥世贸展馆举办“2019全球新经济年会”上,亿欧汽车将承办作为本届年会重要组成部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峰会。在本届峰会上,我们将与来自主流整车厂、核心三电系统供应商、头部充换电服务企业等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游的顶级大咖共讨“后补贴时代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与创新机遇”。
嘉宾及议程: https://www.iyiou.com/a/xnyqc_shanghai_2019/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