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10亿平米智慧社区,社区半径争做社区服务业的阿里巴巴
10月11日,亿欧受邀参加 社区半径 2.0暨10亿平米智慧社区战略发布会。社区半径提出要争做社区服务领域的阿里巴巴、帮助 物业 公司升级为智慧社区服务运营商的目标,同时启动了建设10亿平米智慧社区、打造社区生态的战略规划。
北京社区半径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4年10月,创始人兼董事长为阿里巴巴前副总裁鲁众,CEO为姜孝鹏,CTO为胡艳平,致力于提供一整套与物业深度结合的智慧化社区解决方案,包括社区物业管理运营平台、物联网智能社区平台以及社区O2O电子商务平台。同时,社区半径也是社区生活服务平台提供商,为物业公司开展社区生活服务经营提供技术、资源以及运营支持。主要产品包括面向物业公司的物管平台、面向物业人员的物管APP半径管家、面向业主的APP社区半径、面向社区周边商业的APP社区半径商服版以及基于NFC技术的支付和智能门禁两大硬件。
会后,社区半径董事长 鲁众,CEO姜孝鹏,CTO胡艳平 接受亿欧专访,解读生活半径的定位、业务模式、发展历程以及盈利规划等关键信息。
客户定位中小物业公司是自然选择
鲁众认为与占比 80%以上的中小物业公司合作是一个自然的选择,大的地产商想做的是跟社区半径同样的事情,他们既不缺少资金,也不缺少能力,因此并不会选择与社区半径合作。而 社区半径之所以以第三方平台的形式为物业公司提供SaaS服务,是不希望与任何公司竞争。 选择中小物业公司是因为他们暂时没有能力做这件事,为真正有需求的客户提供服务才有价值,锦上添花是没有必要的。
老旧小区同样存在机会
姜孝鹏说道: “起初,我们的产品铺向合作的时候是面向十年左右的小区,很多老旧小区没有物业公司管理,所以我们认为并没有合作的机会。但是街道办事处找到我们,恰恰因为他们没有物业服务的主体,从治安和居民服务角度来讲需要我们介入。我们互联网自主化服务便有了更多的价值。老旧小区智能门禁无法实施,但是我们可以提供基础服务,以及社会化力量,包括第三方保洁、治安等。我们的目标是未来能够服务80%社区居住的人口,这80%里面相当一部分是老旧小区,现在国家投入一些资源、资金改造老旧小区,我们也在参与其中的一些项目。”
项目实施的三大难点
1、 技术难点。 物业是典型的异构系统,不同的系统整合在一起,技术难点很多,因此社区半径的大部分投入都在技术上,技术人员占整个团队 80多人中的2/3。很多中小物业的IT系统非常不完善,甚至停留在纸质办公阶段;部分业主使用的手机是非智能机,或者系统版本陈旧,无法安装APP则需要优化成网页的方式;在门禁硬件安装的过程中,电压不稳、严寒、潮湿、对设备的不爱护。这些都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去解决。
2、 物业管理复杂程度高。 物业管理工作是非常复杂、琐碎的,因此想把它规范化、流程化难度很高。而且由于物业从业人员普遍文化水平偏低,因此需要将系统操作简易化,把事情做成简单往往是很难的。
3、 市场教育难度大。 物业公司的担心在于抢饭碗,而并未认识到社区半径是一家为他们提供服务的第三方纯互联网平台。而在业主端,他们的顾虑则是下载 APP的安全性等问题,同样是一个非常难的过程。
如何解决互联网 +物业的同质化和可复制问题?
姜孝鹏对此的回答是: “目前市面上 互联网+ 物业同类型的公司有很多,有一些和一线地产商跟物业结合也很紧密。我们首先做第三方纯互联网公司,不去收购1平米的物业,不介入任何物业管理细节,只做管理和服务,这个方向目前并不多。重技术研发是支撑我们公司的战略,我们首先考虑的是打造物业服务的基础设施。传统物业管理软件企业也在介入O2O领域,但他们更擅长的是物业管理本身。 我们引入互联网化手段更大程度是解决物业、解决业主自主化服务方面 。整个市场是无限大的,我们整个城市人口几乎都是生活在这个社区里面。我们梦想成为这个市场第一把交椅,占到80%的市场份额,但是我们也意识到我们的不足,我们也在努力提升我们的价值。”
那如何才能吸引用户?姜孝鹏给出的回答是: “ 我们做产品核心的原则就是业主越需要什么,什么使用越高频,什么用的最不爽,我们就做什么 ,开门、报修、公告都是典型的痛点。而且我们认为很多梦想和商业无关,例如我们投入了一些功能来希望邻里关系通过社区半径变得更紧密。这带有一些理想主义的色彩,但我们坚信秉承这些理念可以自然创造出商业价值。”
盈利压力大,融资压力小
目前,社区半径布局的门禁都是免费的,目前成本投入已经超过 1亿元。作为一个商业公司,就会存有收入压力。姜孝鹏解释道,现在的门禁是1.0版本,是物联网门禁,通过技术成本相对可控,但是一个小小的物联网门禁不足以承载社区所有的需求,因此开发出了付费的2.0版本的门禁,有更大的屏幕,更多的互动,希望用高附加值的产品付费,弥补我们低端产品免费的成本。
鲁众给出的更多是的设想: “大家也知道互联网那句话,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我们也想广告能不能结合进来,如果这种方式出现,就是门禁他们投资,这样成本就分摊掉了,商业模式就出来了。我们坚信一条, 只要有价值,人人都用,就有商业模式 。而关于什么时候盈利,这对我们来讲确实是很挑战的问题,我们也不能今天回答出来,只能说 一旦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频度足够得高,覆盖的小区业主达到500万以上的时候,大的商业盈利模式就出现了 。但具体是什么样的性质,怎么样做,目前还不明确。”
社区半径现在只接受了天使轮融资,投资方期望值比较高,愿意投入,相较于经营收入的高压力,资金压力反而不大,不必担心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团队人数 保持在100多人的规模, 前期主要是研发投入和市场投入。 技术成熟,标杆做好了,覆盖面积速度快的时候,未来教育成本和实施成本也会降低。
覆盖 10亿平米,具体项目实施是挑战
鲁众认为 10亿平米的覆盖,最大的困难在于实施和落地:“大量物业公司愿意和我们合作,协议也签订了很多,技术也没有问题。但是到具体项目落地,你要跟门禁、业主、具体员工往下走的时候,阻力就会比较大,管理能力、接受度是很大的问题。我们碰到很朴素的问题:‘我这样活得很好,为什么干这个,你得给我钱,不给我钱,我为什么干这个事儿。’这是最挑战的地方。”
姜孝鹏和胡艳平也认同鲁众的观点,物业公司的能动性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一个物业公司背后可能有几十个项目,他们需要鉴定社区半径的产品更新迭代是否速度够快,项目是否符合需求。而当物业公司高管已经没有问题,积极配合时,到项目经理以下的人对智慧社区理解却不那么深刻,这个模式是自上而下的。 现在社区半径的产品设计出一些激励机制让物业管理基层获得收益,模式变成自下而上,成熟后量变引发质变,未来就会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据亿欧了解,社区半径已经与华润、盛世、同进等 120余家物业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签约面积超过6000万平方米。鲁众曾在演讲中说道, 好的战略是三分看,七分做,敢于试错,苦熬才能出结果,而 创造力是自下而上的,要留出一部分预算资金去“浪费”,支持创新、容许试错 。 基于互联网的研发技术、商业的运营服务思维以及资源整合能力,帮助传统物管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物业公司实现软硬件基础物管的互联网化升级和社区多样化经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入来实现共赢,社区半径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016年10月21日,由亿欧主办、蚁安居协办的“速度与激情·2016中国互联网+物流高峰论坛” 将在北京万达索菲特酒店举办 ,20+大咖参与分享,500+观众到场聆听,50+媒体进行报道,亲眼见证物流业的盛会请点击: 详情页面,今年亿欧物流只此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