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从业二十年的周志文讲讲,关于车联网你需要知道哪些事
(图为麦谷科技CEO 周志文 )
车联网 到底是什么?或许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这个热门词汇从 物联网 兴起以来,就一直在汽车领域保持着很高的热度。但是,车联网包括什么技术?它能做些什么?它现在发展到了什么阶段?这些问题,很多人并不知道答案。
为此,亿欧专访了麦谷科技CEO周志文,这位自称是“95后老男孩”的车联网行业探索者,从1999年就开始从事卫星导航及车载电子产品研发。而其创办的深圳麦谷科技,就是一家以车联网运营服务为主的互联网公司。
车联网到底是什么?
早期的车联网(国际通行叫法应该是Telematics——车载远程信息服务系统)形态,主要由国外车厂主导,聚焦解决其用户在汽车使用中的问题(售后数据收集、紧急救援服务等)。但当时互联网发展不成熟,更没有物联网的概念,因此只能做到简单通讯,形不成网络,更没有生态可言。
周志文坦言,他本人最早参与研发的车联网后装市场产品形态,可追溯至当初的老东家在2001年的高交会上,展示出的在加长红旗轿车上的车载e-Car(车载PC)。而后来,2003年底开始研究的国外Telematics系统、2005年开始研究的汽车总线技术及OBD类应用,这些都是当下车联网的技术基础。
在车联网早期,一些客观因素严重制约车机联网的演进,比如说移动通讯网络设施建设滞后及带宽不足、车载操作系统不够开放、导航电子地图数据不完善、联网通讯成本过高等。但当下,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4G移动大屏车机出现,一系列车联网+的新生态模式出现。 例如 车联网+安全( 智能驾驶 /ADAS/HUD)、车联网+内容(路况/音乐/视频等)、车辆网+服务(导航/停车/共享出行/维保/充值)等,也包括UBI保险、汽车金融等依赖车联网 大数据 的新服务业态。 在生态系统形成后,车联网的价值将开始真正逐步显现。
车联网的市场有多大?
车联网的市场有多大,这件事难以说清。因为它的上下游价值链条很长,下游涉及的行业众多,单以规模而论,车联网的市场规模可能至少在千亿以上。
根据公安部交通安全局公布的信息, 截至2016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9亿辆。 将这些车辆之间,车与人之间,车与道路环境之间进行联网,哪怕只看流量运营,都将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汽车的联网渗透率才近10%。 不难想象,当普通汽车逐步实现联网,大量的车况信息、驾驶行为、出行数据开始流通,这里面累计产生的海量数据都将存储在云端,车联网后台的 云计算 、大数据处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这之外,车联网还与 道路环境建设、 汽车后市场 、金融风控、内容分发 等众多行业形成交叉,每一部分都不可小觑,当车联网开始大量普及,就带动众多行业和交叉行业的爆发。这之后,多元化下游需求市场的萌发、滞后的互联网渗透程度,两者产生碰撞,极有可能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车联网还是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很关键的一环。通关车辆间、车辆与环境间的通讯和信息交换,将大大降低自动驾驶所需的传感器成本。而这种信息汇总到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系统中时,可以实现车辆和道路的实施调控。
“别人都去淘金挖矿的时候,麦谷聚焦的是基础支撑服务”
周志文说,“毫无疑问,车联网未来必然是钻石矿,目前大部分的厂家都在想着去挖矿淘‘钻石’,而麦谷甘愿先去干好‘卖水和卖盒饭’的基础支撑服务。”
麦谷车联网目前确立了“1+3”的产品战略:基于 麦谷智云 能力支撑中心,构建 智能麦联、麦联宝、车贷保 三大运营平台,拓展连接,实现数据联动,从而开放生态。
截至目前,麦谷智云的 云服务 平台上累积管理了400+万的连接,周志文表示,这充分打磨了麦谷对于百万级物联网设备的连接管理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在1到2年时间内,麦谷将打通这3个运营平台的内部数据,实现数据联动,从而实现“连接-数据-服务”的运营模式。
未来,开放后的平台将形成以车联网“连接”为中心的生态模式,推动车联网产业链上下游的全面进步。帮助更多车载硬件厂商、TSP运营服务商、O2O服务商快速构建车联网云服务系统,创造新的价值。
周志文表示,目前车联网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这股浪潮中,“ 唯有坚韧者方能遂其志 ”。
本文作者李基祥,亿欧专栏作者;微信:ligi_avd(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