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乱象始作俑者:门槛低、无标准、层层代理缺监管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游学乱象始作俑者:门槛低、无标准、层层代理缺监管

正值 游学 夏令营旺季,游学市场乱象丛生。近日,清华大学招生办发表声明称,百年育才在进行清华大学2017 科技创新 夏令营推广活动时,在宣传材料中声称此次“2017年优秀中学生科技创新夏令营”是由清华大学理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和材料学院主办,有清华大学多位教授学者作为夏令营老师,优秀营员可直接获得相关院系老师向清华大学招生办的自主招生推荐等。清华大学招生办将对百年育才(北京)教育咨询股份有限公司以清华大学为背景进行夏令营宣传依法追责。据业内人士透露,冒用国外名校的名义招生的游学项目屡见不鲜。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发现,有过游学体验的学员,对游学过程满意的不到一半。游学项目质量差原因何在?目前来看,游学的承办主体既有 旅行社 ,也有教育机构,还有学校,使得监管部门权责不明晰;国外游学产品来到国内需经过层层代理,造成价格虚高;而游学既有旅游和学习的内涵,游和学占多大比重,目前没有标准,这些使得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中国游学市场非常混乱。

原因一:市场大,门槛低, 游学机构鱼龙混杂

2017年5月1日,国家 旅游局 出台的《 研学 旅行管理规范》开始实施。该《规范》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要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计划当中,并健全经费筹措机制、组织管理、安全责任体系。政策东风吹,使得游学市场火爆了起来。世纪明德联合创始人王学辉表示,游学市场从爆发前夜,直接变成了“处于爆发期”的状态。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 目前游学行业的渗透率仅为5.5% ,与游学行业较为成熟国家比,渗透率提升空间巨大。2016年我国游学人数约为325万人次,其中国内和国际游学人数分别约为260万人次和65万人次。2016年我国游学行业的市场规模约315亿元,其中国际游学和国内游学的市场规模分别约为195亿元和120亿元。我们预计2020年我国游学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未来四年CAGR约40%。 预计2020年,游学市场将达到千亿市场空间。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游学主要有四种操作模式:首先是正规教育培训机构操作游学项目;其次,是以学校为载体,由中介机构组织承办夏令营的相关活动;第三种是学校自己组织的夏令营,大多能够直接通过学校外事办与境外中学甚至是大学取得联系进行夏令营的组织安排;第四种是依托中外学校的友好关系,进行互访形式的海外游学活动。

上大三的大学生王同学(化名)向北京商报记者报料称,她在2016年暑期与8位同学一起前往了美国圣路易斯大学,这是王同学所在大学的院系组织的游学活动。在美期间,非上课时间,由跟校方合作的私人旅行社带她们游玩。王同学称无法判定旅行社是否为正规机构,但是有一件事情让她心有余悸。当时旅游乘坐的车辆,被同行的机械学专业男生看出来,是由七座车改装而成的“小型巴士”,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车内安全带与座位分离,但由于旅行社否认这是改装车,学员们人在国外不希望产生纷争,此事便没有再追究下去。

为什么旅行社存在这样的安全隐患?国际教育专家张亮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到目前为止,游学始终存在着承办主体不明确、市场范围未划定、准入门槛低这一系列现象。他具体解释到,对于游学和游学机构的范围,市场上并没有给出明确定义。2012年教育部曾联合公安部、国家旅游局和外交部四个部门,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出国参加夏(冬)令营等有关活动管理的通知》,但该通知并没有对市场产生过多影响和支配力。目前来讲,对于游学的实施主体和承办主体尚不明确,相对混乱。包括旅行社、留学中介机构、教育咨询公司或者培训辅导机构这些机构拥有行业资源,去实施或者组织游学活动。游学的承办主体始终没被确定,而办学门槛也由于没有市场准入标准而无法被确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资深人士对于游学现状表示,旅行社有海外资质的可以承办“游学”,但是对于培训机构设立的游学项目,目前仍然处于“民不举官不究”的境地。在法律层面上规定并不全面,培训机构和有出境资质的旅行社合作,便成为了合法行为。

原因二:行业尚无标准, 游而不学引争议

北京商报记者在调查问卷中发现,有的学员认为学了知识,长了见识,而有的学员觉得是“光玩了,没学到什么”,有的学员认为自己只是在名校参观了一下,并没有感受到名校的内涵。

今年5月1日落地实施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指出,研学游的承办方是与研学旅行活动主办方签订合同,提供教育旅游服务的旅行社。这认定旅行社成为承办研学旅行的主体。张亮表示,由旅行社来实施研学旅行活动,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旅行社本身的人力资源和常规业务是旅游,而我们定义的“游学”,实际上是以走出校园旅游为途径,让学生去学习的一种模式。研究和学习才是目的。旅行社能否满足学生游学中“学”的诉求,还有待观察。

王学辉也表示,关于“只游不学”其实理解不能偏颇。从产品上来看,名校游学、研学旅行、营地教育,由于形式不同,因此“游和学”的占比始终不同。针对教育部发布的“研学游”,王学辉个人建议是“游”和“学”的比例可以按照50%和50%来界定。他提到,实际上还有一类是营地教育——偏美式的夏令营。依山傍水,湖泊、帐篷,在营地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美式的各种体育活动、军事训练、艺术活动和科创活动等等。由于营地是固定的,它几乎没有“游”的成分,这种情况下,教育成分就占到90%以上。

原因三:信息不对称, 层层代理价格虚高

有不少网民抱怨,一些国外游学的项目价格偏高。北京世青国际学校校长助理李锰对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国外游学项目价格高的情况,有着层层转包的因素。在游学涉及到的每一个环节都加收费用,并且三四线城市孩子的花费可能比一线城市的孩子花费更多,原因在于信息不够透明;一线城市市场化程度更加成熟,价格相对合理。

王学辉对此表示, 游学实际上是处于旅游和教育培训之间的一个交叉市场,在各项财务数据正常情况下,游学的利润也应该是介于旅游和教育培训之间的 。他举例说明:运营良好的旅游公司纯利3%-5%;运营良好的教育机构纯利大概将近20%;那么,介于旅游和教育之间的“游学”公司,纯利多数在这两者中间。他也透露,世纪明德目前的毛利在10%左右。行业平均状况虽然如此,但是不排除当中有个别公司通过信息不对称等情况去进行“暴利”行为。

原因四:缺乏监管, 如何明晰权责需要探索

王学辉说,游学行业确实缺乏监管,由于没有一个明确的对于“游学”领域的监管部门,目前教育局、旅游局、工商局等部门都可以进行监管,但也都可以不管。目前游学公司是以一般公司的流程在运作,本身监管比较难,他建议,游学项目跟学校合作的话,基本上都会是长期合作的客户,因此最好是能够在进入学校的时候进行招标,教育局、学校、家长、学生等等都可以作为代表,然后进行公开招标,这个方式对于长期客户来讲是可行的。

同时他还建议, 对于TO B的市场,最好通过招标去考察公司;而TO C的市场方面,建议不盲目听信宣传,而应该去实地考察公司 。由于没有第三方鉴定机构,目前来看通过熟人口碑介绍方式是可信度最高的。张亮也表示,能不能在约定的承办主体当中将游学实施到位,还有一定的过程,游学市场需要发展的空间,同时需要旅行社等单位加强自身人员储备、培训,以完善“游学”这一新兴概念。旅游局、工商局、当地教委如何联合执法,如何在监管中明晰各自的权责还需要探索。

随意打赏

始作俑者?始作俑者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