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4+7”落地超预期,“缺医少药”仍待破除

亿欧大健康4月17日消息,昨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陈金甫介绍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和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医疗救助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相关提问。
此次例行吹风会,是4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延伸。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此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2019年集中采购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保障基本药物采取多元化供保措施,同时推动医疗救助相关制度落地。
“4+7”进展超预期,中标品种采购完成27.31%
自去年底“4+7”城市 带量采购 中选结果公布以来,25个中选品种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达到96%的表现,让整个行业都在思考中选品种的正常供应与政策执行落地的进度问题。
陈金甫介绍,从4月1日11个试点城市全面启动新一轮的集采政策开始,截至4月14日,25个中选品种在11个试点地区采购总量达到了4.38亿片/支,完成约定采购总量的27.31%,超出预期进展。“消除了以往大家对医院采不采、用不用的担心。”陈金甫说。事实上自实施药品招标以来,对其最大的诟病就是只招不采,招采不合一。2001年发布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试行)》中虽然已经体现带量采购的思路,但在执行中仍是出现落实不到位的状况。
国家 医保局 的成立是促成转变的契机之一。 去年7月,国家医保局曾下发通知,召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辽宁、广东、福建、四川、陕西等省级药品招采行政部门于8月3日召开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座谈会。除此之外,国家医保局组织还召开“仿制药量价采购座谈会”17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生产企业受邀参加。
多方统筹的结果是,中标药品的质量和供应得到保障,使用量超出预期,医保预付、回款等有关政策基本上全面落实。 从试点的效果来看,试点地区肿瘤、乙肝、高血压、精神病等重大疾病的患者用药获得质优价廉的药品,医疗费用出现显著下降。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务院第43次常务会议精神,会同有关部门抓好下面三方面的工作。”陈金甫透露, 2019年,带量采购的监测和督导等试点工作将进一步推进,并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及时启动试点的评估、总结,指导完善试点政策。 此外,国家医保局还会根据试点评估的结果,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完善集中招标采购的政策和制度,研究部署扩大试点工作。
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缺医少药”仍待破除
例行吹风会上,曾益新介绍了我国在医疗救助方面的工作进展。据统计,到2018年,有关医疗救助的全国各级财政支出达到399.7亿元,其中资助城乡困难群众参保6692万人,包括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在内的困难群众1.2亿人次受益。而在实施住院和门诊救助方面,2018年全国平均次均住院救助水平和门诊救助水平达到1151元和106元,救助对象参保缴费的压力和政策范围内个人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但医疗保障工作仍然面临比较突出的问题,出现“高额费用负担高,还有一些自费药的目录和一些罕见病的情况”。曾益新指出,医疗保障将主要从以下四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
一是做到“应保尽保”。 曾益新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大病保险增加对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个人负担的补偿,特别是对困难群众给予了倾斜性的支付,完善托底保障的功能。
二是在参保的扩面上,“一个不落”。 “困难群众参保率基本在98%,从我们扶贫攻坚的安排来看,困难群众,包括低保的、特困的、建档立卡的,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个方面,基本上是按照百分之百扩面的,让每个人享受到制度安排。”曾益新补充说。
三是扩大医疗保险用药范围。 曾益新介绍,在国务院的推动下,抗癌药的谈判准入取得相关进展。按照今年的部署,国家还准备启动 药品目录 的调整,对于一些价值高、独家专利的创新药品,可能通过谈判的形式把它纳入保险,这样逐步扩大用药范围。
四是保障水平的提高。 2019年的政府财政增加了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提高支付水平和报销能力。而最关键的一点则是,在对建档立卡群众脱贫攻坚期间,取消大病保险的封顶线。
此外,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也有待推进。曾益新分析,阶段性、局部性药品短缺的现象,一方面是原料药或者制剂生产的企业暂时性停产,部分原料药容易被操控垄断造成药品供应紧张,加之部分地区药品配送不到位导致供应的不稳定。而从政策层面说,部分地方在药品招标过程中缺乏一个客观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标准,使得企业没有供应动力进而出现短缺现象。
2020年,我国将形成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首先是对短缺药品的发生、出现短缺的情况,能够及时监测到,所以要 提高短缺药品监测和预警能力 。”曾益新说,在这个基础上,国家还将 建立用药清单,实现清单管理,把原料药的供应保障起来 。而从根本上说,关键点回落到 生产力 之上。
“因为有一些药品是绝对短缺,就是我们的研发能力,比如说一些罕见病的药品,因为没有研发出来,或者没有能够仿制出来而产生了短缺,要把这方面的能力提升上去,把一些绝对短缺的药品给解决好。”曾益新最后补充说道。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和医改政策纵深发展,我国医疗服务行业也正迎来一个新的升级阶段,即是从“规模”向“价值”的变革。医疗产业与新技术逐渐融合,单纯“走量”的医疗项目不再是投资首选,大量“伪需求”将在消费者“用脚投票”下出局……如何能够转危为安,借力打力,最终在资本寒冬后的2019脱颖而出?
2019年7月25日-27日,亿欧大健康将主办 “GIIS 2019第四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 ,峰会以“雁栖健谈——从【规模】到【价值】的医疗变革”为主题,围绕医疗大数据、医药创新、非公医疗和科技医疗四大细分领域的市场环境、投资热点和产业变革等话题展开探讨。与此同时,亿欧大健康将会在3月-4月陆续举办: 医药创新产业沙龙(3月22日) 、 医疗大数据产业沙龙(3月29日) 、 非公医疗产业沙龙(4月26日) 、 科技医疗产业沙龙(4月19日) 。欢迎大家关注!
活动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85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