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放疗技术、深耕肿瘤医疗服务市场,海吉亚医疗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6月29日,海吉亚医疗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吉亚医疗)在港交所上市,今日开盘,海吉亚医疗高开23.24%,报22.8港元。截至发稿,其总市值达144.6亿港元。
据其招股书,它将募集资金19.858亿港元,主要用于升级自有营利性医院、建设新医院和收购医院。此次上市,海吉亚医疗的基石投资者有高瓴资本、OrbiMed、Lake Bleu、老虎基金以及Hudson Bay等。
海吉亚医疗成立于2009年,经营或管理7个城市的10家以肿瘤科为核心的医院网络。它专注于连锁肿瘤治疗及脑科医疗机构的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以旗下医院数目及 放疗 相关服务产生的收入计算),截止2018年月31日,海吉亚医疗是国内最大的肿瘤医院集团。
作为头部肿瘤医疗集团,海吉亚医疗身处于增长空间巨大的 肿瘤医疗服务 市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分析,中国癌症发病宗数由2014年的约3.8百万人增至2018年的约4.3百万人,预计2024年将达约5百万人。肿瘤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国内肿瘤医疗服务市场也水涨船高——该领域的总收入从2014年的2040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3323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6583亿元。
市场潜力无限,海吉亚医疗的业绩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据招股书,2017年到2019年海吉亚医疗营收分别为5.96亿元、7.66亿元和10.8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4.9%;净利润分别为-4651万元、241.8万元和397.8万元,经调整净利润则分别为4853.9万元、9338.6万元和1.72亿元。
来自海吉亚医疗招股书
三大业务并进,放疗业务优势待加强
海吉亚医疗的业务主要包括:医院业务、第三方放疗业务和医院托管业务。海吉亚医疗招股书显示,2019年前两大业务板块的收入占比为99.4%。和医院业务收入结构占比变高相比,第三方放疗服务的收入占比越来越低。
来自海吉亚医疗招股书
首先,医院业务是指自有的民营营利性医院及提供一系列肿瘤医疗服务及其他医疗服务,所赚取收入主要来自住院医疗服务和门诊医疗服务。这也是该公司的核心业务,2019年医院业务占其总营收的87%。招股书上的数据显示,医院业务的收入增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就诊次均收费金额增加引起的,和就诊人数关联性并不是很大,2018年的次均收费较2017年提高了33.51%。
来自海吉亚医疗招股书
在医院层面,单县医院和苏州沧浪医院加起来占其2019年营收的近一半。这其中,苏州沧浪医院是海吉亚医疗收购的四家医院之一。除了这家医院,它还收购了龙岩市博爱医院、成武海吉亚医院、安丘海吉亚医院。它所收购的医院逐渐成为其收入的主力军,比如苏州沧浪医院和龙岩市博爱医院的收入合计占2019年总收入36.4%。而在自建医院中,只有单县海吉亚医院还算实力相当,它的收入占海吉亚医疗2019年总收入的26.1%。
来自海吉亚医疗招股书
其次,第三方放疗业务,即提供放疗中心咨询服务、相关维护和技术支持服务等。它为15家医院合作伙伴(包括其托管医院)的放疗中心提供服务。在专利技术方面,海吉亚医疗主要采用以 伽马刀 为放疗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拥有42台国内最先进的专利立体定向放疗设备。这背后的支持来自海吉亚医疗的子公司 伽马星 ,它是中国最主要的伽马刀生产商,其联合创始人宋世鹏被誉为“中国伽马刀之父”。
旗下医院和放疗中心位置说明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其2017年-2019年的收入结构,第三方放疗服务是海吉亚医疗毛利率最高的业务板块,比如2019年的毛利率约为64.6%。但收入占比持续走低,由2017年占比22.6%降到了2019年的12.4%。这也意味着,海吉亚医疗没有发挥好自身放疗业务的核心优势。
此外,医院托管业务,即管理及经营拥有举办人权益的民营非营利性医院并从中收取管理费。根据医院托管协议,海吉亚医疗负责为期40年监督和管理医院的日常营运,以此获得相应的管理费。医院托管业务能为公司贡献比较稳定的现金流。
实际上,近几年的密集收购让海吉亚医疗增长收益的同时,其负债也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根据财务数据,2017-2019年负债分别为20.86亿元、21.71亿元和24.16亿元。虽然它的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但整体仍然高企。
从该公司的上市募资投向计划中不难看出,海吉亚医疗的收购扩张的意图仍然强烈。它在招股书中表示,约60%的募资将用于单县海吉亚医院、重庆海吉亚医院及成武海吉亚医院(均属自有营利性医院)的升级,并在聊城、德州、苏州及龙岩市设立新医院;约30%将用于合适机遇到来时,在人口庞大、对肿瘤医疗服务需求相对较高的新市场中收购医院。有业内人士分析,上市募资后,海吉亚医疗在实现原收购计划后是否还有充足资金偿还债款,仍是未知。
本文来源于亿欧,原创文章,作者:秘丛丛。转载或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