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饱受质疑到上市,锐明技术能否躲过巨头围剿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从饱受质疑到上市,锐明技术能否躲过巨头围剿

亿欧科创12月17日消息,今日,深圳市锐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锐明技术”)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今日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交易。 

锐明技术的股票在12月4日开放申购,发行价格为每股为38元。据上市公告书显示,锐明技术本次发行的市盈率为22.99倍,发行市净率为17.24倍 。  

该公司本次公开发行股票2160万股,网上发行数864万股,网下配售数1296万股,占发行后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为25.00%,全部为新股发行,原股东不公开发售股份。 

据亿欧了解,锐明技术主要从事 以视频为核心的商用车监控信息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该公司产品由各类车载监控终端、车载摄像机、专用车载外设、主动安全套件等硬件和管理平台软件组成 ,主要应用于城市公交车、巡游出租车、网约出租车以及“两客一危”等各类商用车辆。 

饱受质疑,艰难坎坷,终获上市 

锐明技术的上市之路在3年前就开始了。其实 早在2016年6月17日,锐明技术就进行过IPO预先披露 ,但同年,锐明技术在企业核查的敏感期主动撤回IPO申请,宣布终止IPO审查。 

至于终止IPO的原因,锐明技术曾表示,2016年上半年海外订单增长较快,由于产能不足,急需资金,因此管理层决定先吸收外部投资者,暂缓申报IPO。 

如今,时隔三年,锐明技术再度向A股发起了冲刺并成功上市,但与首次申报IPO剑指上交所主板不同, 锐明技术这次将上市的目的地已经改换至门槛更低的深交所中小板。 

其实, 在锐明技术上市前夕,一直饱受着市场的大量质疑。 

首先就是募投项目受到质疑 。就IPO融资数额而言, 锐明技术2016年拟IPO募集金额为3.28亿元,而这一次IPO募集资金增加到了8.208亿元但项目并未发生改变,仅仅是将项目体量扩大 。 

募投项目中,作为此次IPO最重要的项目——商用车综合监控信息化产品产业化项目,备受业内关注。招股书显示,该项目预计在达产期后,可实现年产商用车监控信息化产品41万台套。可以看到的是,此次IPO募投项目将公司现有产能进行了明显的扩大。 

新招股书对该项目盈利能力有所调高。 但在产品平均单价下滑背景下,项目盈利能力反而变高,就显得有违常理。 

从锐明技术披露的2016年-2018年主营产品销售价格变动来看,2018年公司两个产品平均价格较2016年有明显降低。 在相关产品销售单价下滑背景下,公司对募投项目盈利能力还进行了调高 ,背后的原因令人关注。 

其次锐明技术的招股说明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可思议的情况。 

其中,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就是锐明技术直到 2017年还在向一家已在2012年就被吊销的关联公司采购 。 

这家公司名叫“南京宁加悦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是锐明技术董事长赵志坚的姐姐赵颖惠及姐夫杨植树100%控股的企业。 

根据新招股说明书,南京宁加悦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已于2012年3月31日吊销,但其身影却出现在锐明技术2016年、2017年的供货商名单中。2016年采购了296.77万元,2017年度采购了144.47万元。 

在2016年的第一版招股书中,锐明技术对南京宁加悦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只字未提。尽管南京宁加悦的名称出现在新版招股书中,但锐明技术依旧未对这几笔关联交易进行详细说明。 

锐明技术持续从一家已被吊销的公司频频采购商品,且这家公司的实控人为董事长的亲属,这背后让人生疑 。 

同时锐明技术在准备上市期大额分红也遭到业内质疑 。 

招股书显示,锐明技术在2015年6月、2016年4月、2017年6月和2018年5月分别分红1550万元、1800万元、2880万元和4536万元,4次分红累计1.08亿元。不仅如此,2016年披露的招股书显示,锐明技术在2013年和2014年两次分红,分别为672万元和1550万元。公司在准备上市前进行了多次大额分红。 

对此市场人士表示,市场存在部分拟IPO企业在上市前夕不顾公司资金状况 选择大举分红掏空企业的情况,后续企业的经营发展或受到一定负面影响。 

最有意思的是, 锐明技术因为招股书错字多而被证监会罕见点名 。 

招股书算是较为严谨的文件了,早前虽然也有拟IPO企业的招股书偶尔出现文字错误被贻笑大方,但被证监会书面点名批评的,却是近年来头一次,这罕见的一幕发生在锐明技术身上。 

早前在2016年就已经有过一次申报IPO经历的锐明技术,按理来说应该经验丰富,但在其此次向证监会申报的IPO材料中,却出现了多处文字错误,惹得证监会书面发文对其点名批评。证监会在对其此次IPO反馈函问题的第61问中直言“招股说明书存在较多文字错误”并要求“发行人和保荐机构仔细校对,切实提高申报文件质量。”这也让市场对锐明技术的信披质量产生担忧。 

内忧外患,锐明技术亟待突围 

虽然质疑和不合理众多,但锐明技术仍然上市了,并在今天收盘迎来了“开门红”,但其未来表现如何,还有待市场观察。  

从饱受质疑到上市,锐明技术能否躲过巨头围剿

近年来, 锐明技术的营收和净利润均保持了持续的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的问题凸显。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锐明技术除了在17年利润迎来了高速增长,增长率达到62.2%外,其余年份均保持着30%-35%左右的增长率。 

从营收来看,近五年来,锐明技术营收分别为4.05亿元、5.88亿元、8.52 亿元、11.83亿元、14.86亿元,均维持了稳定的逐年增长,但明显增长的速度放缓,19年的营收增速约为16年增速的一半。 

“内忧外患”可能是锐明技术营收及利润增长放缓的重要原因。 

“内忧”来自锐明技术研发力度开始下滑 。虽然锐明技术研发费用持续增长,但投入力度却在下滑。2016年-2018年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1.61%、13.64%、11.4%。可见2017年公司发力研发后,2018年投入占比开始下滑,11.4%的水平还不及2016年。 

在市场激烈竞争中,技术优势是影响公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分析指出,在研发投入力度下滑背景下,锐明技术如何直面国内外龙头企业的竞争,如何保证市场份额的稳定将是一道难题。 

而“外患”则来自锐明技术所述行业的激烈竞争 ,不仅要面对国外巨头的冲击,同时还要面对国内竞争对手的市场蚕食。 

全球安防行业巨头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早已不再满足只在安防领域发展,很早就在汽车电子监控产品领域进行布局。巧合的是,自2014年开始,锐明股份逐步退出固定视频监控产品业务,转向商用车综合监控产品领域,当时 一定程度是因为锐明技术有意避开与两个巨头的正面抗衡。 

但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依靠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和市场销售能力,不断向锐明股份所在的细分领域渗透,后续锐明技术的毛利率和产品单价或进一步下降,业绩增长亦或难以为继。 虽有意避让,但如今两大巨头主动上门,锐明技术将面临重大考验。 

上市与行业火热,可能是最好的良药 

面对这样的格局,此次上市可能是锐明技术的一味良药。在资本的帮助下,锐明技术可以将更多资金用于四大项目上,主要包括商用车综合监控信息化产品产业化项目、研发中心基础研究部建设项目、营销与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和补充主营业务相关的流动资金。 

对锐明技术而言, 大量资金既可扩大现有产品产能 ,满足公司业务发展的需求,还能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响应个性化需求,提升公司的定制产品交付能力;提升研发条件及吸引优秀人才;增强市场营销能力并有助于改善公司的财务结构,减少财务风险。 

此外,近年来我国视频监控行业市场规模延续增长态势。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2017年期间,我国视频监控市场规模从242亿元增长到1,06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3.54%。而交通领域是其中最大的下游行业应用市场之一,2016年占比达18%。 

车载视频监控,作为视频监控行业的子行业,将地面固定场所的视频监控功能应用到移动的车辆上,是视频监控在交通领域的重要应用。有别于主要应用于商业、工业、社区、家居及平安城市等固定场所的视频监控,车载视频监控需要在复杂的车辆工作环境下(如车辆高速移动、持续振动与冲击、高低温、恶劣电源、人为破坏、防水防火等) 保持良好的图像处理和智能分析性能,对产品的技术要求较高。 

随着公共交通的客货运事业蓬勃发展,商用车辆在营运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和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监管部门和营运企业对提升运营安全及管理效率的需求日益增长,车载视频监控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提高。 

整个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大,可能是锐明技术的另一利好。这样可以形成类似目前安防行业的格局,即虽然 头部马太效应明显 ,但只要市场够大,赛道够宽,就能容纳更多的玩家。 

上市不是终点,锐明技术要想随着整个行业市场水涨船高,就必须 加大研发投入,打磨出自己的优势产品,提升产品与解决方案的多样性 。这样才可以避免主营业务与巨头直接竞对后,对公司整体营收与利润都产生不稳定因素,这样才不会淹没在巨头的洪流中。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