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传统汽车工业的黄昏
【编者按】一面是疲于奔命的百年巨头,一面是所向披靡的车界新星。在美国,“新”与“旧”的冲突,被展现的淋漓尽致。通用和福特的厄运,不仅仅是美国的问题,也是中国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将会遭遇的问题。
本文转载自建约车评,原作者杨思宇;由亿欧编辑,仅供行业内人士参考。
美国汽车制造业,正在走向衰败之路。
已经战斗百年的汽车巨头,在汽车产业变革和全球市场下滑的双重打击之下,变得越发狼狈不堪。
特朗普正“积极地”以其独特的方式试图拯救危局,让“制造业重回美国”。然而,这个美好的愿望却正在发挥着完全相反的作用。
与老牌汽车制造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是特斯拉的崛起。这家仅仅成立16年的车企,已经成长为全美市值最高的汽车公司。而苹果,则是另一位即将登台的重磅玩家。
一面是疲于奔命的百年巨头,一面是所向披靡的车界新星。在美国,“新”与“旧”的冲突,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对于仍在努力转型中的传统汽车制造商,留给他们的时间显然已经不多了。
昔日汽车工业的骄子会重新回到舞台中央,还是将彻底沦为历史的记忆?江河日下的美国传统汽车制造业,出路又在何方……
一. 巨头的噩梦
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传统车企建立起来的护城河正在慢慢消失,露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绊脚石。
这场变革对传统汽车工业所带来的冲击,甚至可能会远超曾经那场噩梦般的金融危机。
菲亚特克莱斯勒,在强烈求生欲的驱使下火速与标志雪铁龙联姻,抱团取暖;通用和福特,这一对昔日 美国汽车工业 的顶梁柱,正在冰与火之间苦苦挣扎。
福特的前景,显然是令人担忧的。
2018年,福特全球销量为573.4万辆,同比下滑8.9%。净利润36.77亿美元,同比降幅为52.4%。
今年1—9月份,福特汽车全球销量403万辆,同比下降6.7%,营收1162亿美元,同比下降2%,净利润为17亿美元,同比下降55.3%。
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福特的失利几乎难以挽回。
从2016年开始,长安福特的销量开始断崖式下跌,从年销95.7万跌落到2019年1—10月仅仅卖出了14.7万辆,同比下滑56%。
可以预见的是,福特汽车2019年的成绩单,不会比2018年好。
为了自救,这家在全球范围内员工规模接近20万人的庞然大物,正在进行着一场瘦身运动。
2018年4月,福特宣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未来将停止在北美市场生产以及销售包括嘉年华、蒙迪欧、金牛座以及C-Max等在内的几乎所有轿车车型,只保留野马和Focus Active。
福特CEO韩铠特表示,果断地处理掉那些破坏价值的业务,能够使得福特公司健康的业务得到持续的输血。
2018年7月,韩铠特又宣布,将砸下110亿美元进行一场全球重组计划,对其核心汽车业务进行重大调整。虽然福特并没有具体透露重组细节,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片腥风血雨:
2018年7月,福特宣布将关闭名下10家工厂。
2018年10月,福特向公司内部公布了将“重组人员”的通知,摩根斯坦利预计,作为福特耗资110亿美元重组计划的一部分,福特将在2019年裁员数千人,最终可能导致2.5万名福特汽车员工失业。
2019年5月20日,福特汽车宣布,公司计划在2019年8月底前全球裁减7000个受薪岗位,占全球白领员工总数的10%,其中大约20%的人将是高级管理人员。
整个2018年末到2019年,类似的消息不绝于耳。
福特汽车公司全球运营总裁Hinrichs甚至发出感慨:福特此次重组比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经历的变革还要剧烈和深刻。
一面是钱赚的越来越少,一面却要疯狂地“撒币”。
此时此刻,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传统车企仿佛一夜之间被裹挟进了一个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
2017年2月,福特斥资10亿美元投资了自动驾驶初创公司Argo AI,令人震惊的是,这家公司彼时成立不足一年,没有什么产品案例,网上也搜集不到太多资料。
2017年3月,为了开发车联网系统Sync 3,福特投入了3.75亿美金,在渥太华建立了软件研发中心,并一口气从黑莓“端走了”400名工程师,使整个团队的规模瞬间达到了800人以上,决心不可谓不大。
2018年1月,福特决定到2022年对电动汽车投资将增加至110亿美元,在此前规划的基础上翻了一番。
2018年7月,福特宣布,将成立子公司福特自动驾驶汽车有限公司(Ford autonomous vehicle LLC),并计划在2030年之前砸下40亿美元。
福特的每一次出手,都是大手笔。
然而,福特目前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果依然是令“听者落泪”。
在自动驾驶方面,ArgoAI和Waymo、百度Apollo、Cruise、特斯拉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相比,依然处于追赶状态。
车联网方面,就在福特的研发中心建立九个月之后,却在巨大的中国市场选择弃Sync 3如敝履。
2017年12月,福特和斑马网络正式牵手,未来在华销售的所有福特和林肯品牌都将搭载斑马智行操作系统。
然而,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部门利益的原因,福特本土的车联网团队甚至希望在新的车型加装斑马操作系统的同时,能够兼容Sync 3系统。这无论是从产品开发还是用户体验来讲,都是一场灾难。
在电动化的转型上,福特更赶了个晚集。
11月18日,福特终于在洛杉矶发布了第一款基于纯电动平台打造的SUV Mach-E,这款车在各项指标上全面对标特斯拉的Model Y,但在电动性能、自动驾驶方面都被Model Y碾压,而价格方面却又超过了Model Y,让人不禁为其销量前景捏一把汗。
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福特在电动化上的节奏更是迟缓。
8月22日,福特在中国的首款纯电动汽车领界EV正式上市,令人遗憾的是,这依然是一款油改电的产物。
为了加快向电动化转型的步伐,福特不得不选择和大众合作,付费使用大众的MEB平台。
从种种表现来看,每一笔钱撒出去的结果会是如何,福特尚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目前最好的办法或许也只能是用大笔的美金去赌一个并不明确的未来。
福特的老朋友通用的处境同样不容乐观。
销量下滑、裁员、关闭工厂、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困境……福特发生的一切都在通用身上来了个遍。
更惨烈的是,通用刚刚遭遇了和UAW(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的一场恶战,失血严重,最后以低头认怂告终。
在这次交火中,近五万名工人们长达40天的罢工使通用的北美业务几乎陷入停顿,据估计,通用将产生高达30亿美元的利润损失,失去了至少30万辆汽车的产量。
最终,通用承诺将向美国工人提供优渥的薪资和福利,以及将向美国市场进行额外的投资和增加就业岗位。
作为协议的一部分,通用将会为UAW成员每年将提供3%至4%的加薪机会或一次性奖金、将批准奖金提高至11000美元,临时工工期改为三年并给予4500美元的批准奖金。
此外,通用还将投资美国工厂的金额提高到90亿美元,其中77亿美元为通用“直接投资”。
通用的惨败显然吓坏了福特,当UAW将“魔爪”伸向福特之后,福特甚至没有做丝毫抵抗,火速与其达成了协议。
福特承诺,未来将在美国本土市场投资60亿美元,这一计划将创造8500个工作岗位,5.5万名临时工将有权享有福特提供的相关福利。
对于通用和福特来讲,达成协议并不是噩梦的结束,而是开启了一个更为恐怖的噩梦。这让原本就运营困难的公司背上更加沉重的负担,在这场变革中艰难地调转方向。
UAW,已然成了美国汽车工业“刽子手”。
福耀集团的董事长曹德旺深刻的明白UAW可能给工厂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在最初就下了死命令:“工会进来,咱们就关门不做了”。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甚至直接指责UAW“摧毁了曾经辉煌的美国汽车制造业”,刚烈的马斯克也一直公开表示拒绝加入UAW。
然而,通用和福特显然已经无法按下重启键,这已经他们不得不一直背负的沉重包袱。
就在危难之际,特朗普还不断地跳出来添一把火。
今年3月,他曾禁止玛丽巴拉关闭洛德斯敦俄亥俄工厂。甚至还在在推特上直接对玛丽巴拉发飚:“当我们国家的其他一切都在蓬勃发展时,这一工厂却被关闭了,这让我很不高兴。我让她把它卖掉,或者赶快做点什么别的处理。她却埋怨(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我不在乎,我只是想让它开张营业!”
6月6日,通用汽车在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申请豁免在中国生产的别克昂科威的进入美国销售的25%额外关税,遭到了断然拒绝。
不仅如此,中国为全球汽车工业,生产了大量的轮胎,钢圈,玻璃,整体零部件出口额接近600亿美元,其中2017年美国向中国采购了170亿美元的汽车零部件。特朗普加征关税,给美国车企增加了数十亿的成本。
据一位通用汽车的供应商反应,她几乎每天都在盯着特朗普的twitter,来监测关税政策是否会发生改变,并以此相应地调整生产制造计划。
更让这些百年巨头感到崩溃的是,新的势力,正在逐渐成为舞台中央的主角。
2019年10月25日,特斯拉股价创下了自2013以来的单日最佳表现,市值飙升到了537亿美元。超过通用的510亿美元的市值,成为全美价值最高汽车公司。
这是特斯拉第二次对通用进行碾压。
而早在2017年4月,特斯拉就已经对福特进行猛烈打脸,当时特斯拉的市值达到494亿美元,超过了福特453亿美元。
这家年仅16岁的汽车公司,已然让美国,甚至全球的传统车企在向电动化进军的道路上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
传统汽车巨头常常将自己的纯电动产品看作是“特斯拉killer”,然而,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最终的结果往往是不仅没有把特斯拉kill掉,反而在和特斯拉的产品进行对比中败下阵来。
特斯拉高度的垂直整合能力使其将电动化、自动驾驶、车联网、芯片等最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手里。而到目前,我们尚未看到一家传统车企在哪怕其中任何一个领域,有100%的信心取得成功。
另一个威胁来自苹果。
这家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手握超过2000亿美元的现金,当它决定杀入汽车界的那一刻,几乎无人能挡。
全球顶尖的技术人才纷纷被苹果纳入麾下,几乎很少有人能抗拒来自苹果的“诱惑”,他们将获得的已经不仅仅是高额的薪水,而是打造出一个颠覆性的产品,还有什么比这更激动人心?
苹果大概率将会凭借其强大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生态能力,彻底重新定义汽车的属性,一场新的革命已经在孕育之中……
美国传统汽车巨头可谓腹背受敌、四面楚歌。
百年巨头的黄昏,正在降临。
二.特朗普的挣扎
此时此刻,美国传统汽车工业一片哀嚎。
传统的商业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支撑工人高额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通用汽车在和UAW对抗的过程中透露,其普通小时工的工资、加班费和利润分成每年约为9万美元,熟练技工的年薪最高可达12.3万美元,包括分红和加班费,不包括福利。
然而,通用2018年人均创造的利润仅为4万美元。
相比之下,2018年,谷歌员工的中位数年薪约为24.7万美元,较2017年增长近5万美元。Facebook排名第二,2018年员工的中位数年薪约为23万美元。推特排名第三,2018年员工的中位数年薪约为17.3万美元。
Facebook每位员工年均创造的利润高达63.5万美元,苹果紧随其后,人均利润为39.3万美元,微软公司17.1万美元、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为15.8万美元。
通用汽车的人均创造利润仅仅是Facebook的十五分之一,但普通小时工的工资却是将近是Facebook中位数年薪的三分之一,很显然,通用的盈利能力和它付出的工资水平是失衡的,这让通用和福特这样盈亏能力弱却要承担高额人工成本的公司陷入困境。
为此,美国传统汽车的巨头千方百计地希望将产能转移到墨西哥等劳动力性价比更高的地方,却遭到了特朗普和国会的阻击。
2018年12月,,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玛丽·巴拉因计划在墨西哥工厂生产新车、同时关闭北美五大工厂并裁员15000人而遭到美国密歇根州国会议员的强烈谴责。
2019年3月一早,特朗普睁开眼睛就开始发推特催促通用重开俄亥俄工厂而去关闭中国或者墨西哥的工厂。
美国制造业的衰落已经是老生常谈。而特朗普希望以一己之力,将制造业留在美国。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美国经济结构快速转型,硅谷新贵层出不穷,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开始向亚洲地区转移。到了八十年代,科技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将生产线外迁的趋势愈演愈烈。
为振兴美国的制造业,特朗普从上任以来就开始使出浑身解数。为了达到目的不惜加征关税,发动贸易战,不仅对汽车这样的传统工业加以“干涉”,还将手伸向了苹果这样的科技公司。
在特朗普的奋力“抢救”之下,苹果在美国本土仅存的Mac Pro生产线得以保留。2019年11月20日,特朗普亲自前往工厂进行参观并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和身后库克严肃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个残酷的事实是,苹果目前主要产品的生产组装依然是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本土工厂的保留似乎也只是给特朗普留一个“面子”。这家工厂可以说是苹果在美国本土的“独苗”。
然而,特朗普为了振兴制造业,三年以来“一顿猛如虎的操作”,并没有带来任何效果。
美国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11%,低于前一个季度的11.1%,创造了7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特朗普的努力显然最终导致的只能是两败俱伤。
陷入困境的巨人,已然是无路可逃。传统制造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正在带着它们走向“绝境”。
制造业,拼的是成本竞争力,美国人均GDP和人均工资在这里摆着,我们已经不能指望美国产业工人的收入降到中国、东南亚、墨西哥这样的水准。
对于通用和福特们而言,如果不改变商业模式,注定会在欧洲、东亚友商们的竞争下,不断地走向没落。
不仅如此,新的威胁者,已经到来……
三.新贵的崛起
硅谷的科技公司,正在成为最大的“吸金兽”。
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前十名企业中,科技公司占据了7个席位,前五名均为美国公司。大量的资金在向巨头聚拢。
2018年,苹果一家企业拿走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利润的73%,而所有国产手机品牌加起来占全球手机利润的13%。
苹果手机毛利率一直是业界最高的。据此前路透社报道,入门级iPhone X的硬件成本为357.5美元,售价为999美元,意味着其毛利率高达64%。
而根据第三方数据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全球手机厂商利润报告显示,我国主流手机的毛利率,例如vivo、OPPO和华为均为个位数。
苹果显然通过差异化的产品、体验和品牌,掌握了定价权。
“新贵”特斯拉,正在成为“汽车界的苹果”。
特斯拉通过技术创新打造出了与传统汽车形成鲜明差异的产品,让汽车这个延续百年的交通工具真正变成了一个科技产品,令人们眼前一亮,当然,这也就意味着特斯拉掌握了定价权。
不仅如此,特斯拉还将整车的BOM成本压到了很低的水平。
尽管特斯拉处于亏损状态,但Model 3的毛利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大众的毛利率在19%,而通用和福特则仅仅在10%左右。
这也就意味着,特斯拉和大众这样的车企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持续投入到研发之中,而福特和通用与之相比显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更让传统车企望尘莫及的是,特斯拉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
用户需要付费购买特斯拉的Autopilot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也就是说,特斯拉这家车企已经开始靠软件来赚钱。在不增加任何硬件成本的情况下,只要给用户“按下开通按钮”,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利润。
按照马斯克的构想,未来汽车还可以在闲置的时候通过自动驾驶来出去自己赚钱,特斯拉还会从中收取一定的“好处费”,意味着特斯拉真正的可以做到“躺着赚钱”。
在这样的背景下,特斯拉就如同谷歌、苹果、Facebook这样的科技企业一样,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积累越来越多的数据,形成更加强大的生产力,随之而来的是,财富也将会不断向这样的企业集中。
这是曾经的传统车企做梦也想不到的景象。
不仅如此,特斯拉还和苹果一样,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品牌的价值让消费者为其痴狂并且愿意为了它去心甘情愿的买单。
特斯拉和苹果不同的是,苹果将繁重的制造甩了出去,而特斯拉则正在试图通过高度的智能化生产来取代人工成本并且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当然,特斯拉在这方面仍处于摸索过程中,但以马斯克的个性,解决它只是时间的问题。
对于目前绝大多数依然在打造“普通电动车”的传统车企来讲,和特斯拉相比显然处于竞争劣势状态。
没有差异化的产品、在电动车市场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导致传统车企的纯电动产品没有议价权,而目前电动汽车的性价比又没有办法和燃油车持平,消费者显然不会为这样的产品买单。因此,传统车企在与特斯拉的正面竞争中陷入到了极端被动的局面。
差异化产品的背后,是完全不一样的组织架构。
需要有更多高成本的AI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芯片工程师,这都将会持续推高通用和福特们的研发成本,让他们的运营状况进一步恶化。
哪怕是他们在这个领域进入投入,他们不得不投入,但在短期之内,并不能够形成能力,打造出差异化的产品。
智能电动车时代,滚滚而来,将不断地侵蚀通用和福特们生存的基盘。
2018年,全球电动车销量200万辆,特斯拉一家24.5万辆,占掉了超过十分之一的市场。而这还是在Model 3没有出口欧洲和中国市场的情况下发生的。
在美国,Model 3 不断地挤占燃油车竞争对手,同级别市占率稳定在了37%。
特斯拉似乎正在重复着苹果的故事,用少量的几款产品打爆市场,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吃掉更多的利润。
对于大部分传统车企来讲,如果不能打造出具有差异化的产品,则需要通过规模化控制成本,提升毛利率,在价格战中击败竞争对手。
这样的商业模式显然是不够性感的,特别是对通用和福特来讲,沉重的负担已经让他们很难轻装上阵。
四.必然的衰落
手机的故事,正在汽车的身上再一次上演。
每一个产业都存在着新旧替代的问题,这一点在手机行业里体现的尤为明显。
第一波对摩托罗拉、诺基亚、黑莓等国外手机品牌产生冲击的是来自中国的“野蛮人”,中兴、酷派、联想等品牌通过供应链和成本的优势在国内不断蚕食国外品牌的份额,并占得了一席之地。
而就在第一波的冲击还没有彻底完成的时候,手机行业的第二波冲击到来了——智能手机的冲击。
包括苹果、三星、华为、小米,oppo和vivo的攻势,一举击败了全球整个传统手机制造业。
与价格战所带来的打击相比,智能手机对传统手机的变革显然是深入骨髓的,所带来的更是毁灭性的打击。
传统汽车巨头,也正将面临着这样的双重打击。
美国的传统汽车巨头,如今正在汽车产业第一轮的价格冲击之下江河日下,抗风险能力远弱于全球范围内的其他企业。日本、欧洲、中国的车企凭借着更强的供应链以及成本优势,日益蚕食着美国汽车的市场份额。
如今的传统汽车世界,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正在打响,为了在残酷的环境下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传统车企已经是打得头破血流。
然而,任何一家车企在任何一个细分领域和五六个对手进行价格战,最终都会失血惨重。而对于现阶段传统车企来说,为了扩大规模、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合作甚至合并成为了更好的解决方式。
为此,菲亚特克莱斯勒与标志雪铁龙联姻火速联姻,福特和大众共享电动车平台,奔驰和宝马从冤家变成最好的朋友、丰田为了加速电动化转型,和比亚迪成立合资企业共同开发电动汽车…….
当然,他们是否会拥有一个美满的结局,任何人都无法百分之百的给出肯定的答案,但这却是目前传统车企求得生存的不得不做出的抉择。
只有如此,才能提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才能通过规模效应分摊研发费用和降低研发的摊销。
然而,就在第一波冲击尚未彻底结束的时候,智能汽车的浪潮已经袭来,不仅是对美国车企,而是对全球的传统汽车工业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汽车将会成为新的“品类”。
在智能电动汽车时代,传统车企的绝大部分武功都将失效,而应对这个新品类所需要的AI、软件和电子方面的能力却还没有练就。
对于通用和福特而言,这是一个尤为艰难的时刻,诺基亚轰然倒塌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一方面,他们要与传统车企在价格上展开“白刃战”,另一方面,需要与特斯拉、苹果以及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们展开“科技战”。
在价格战方面,强大的美国工会和被白领们绑架的特朗普已经成为通用和福特的噩梦。
这使得他们难以在北美进行裁员并将产能转移到墨西哥这些生产成本更低的地方,甚至不能大规模地通过自动化生产手段来优化人员数量、改善成本结构。
在美国,最大的优势是科技和创新。
硅谷,已经成为美国的未来,只有硅谷的商业模式才能支撑美国人的高工资和高福利。
这些公司的核心商业模式必须是科技驱动、高生产率和高毛利的。唯有如此,才能继续通过高工资吸引优秀人才,在科技领域筑高护城河,并推动创新,维持商业模式的度创性。
通用和福特在美国大规模制造传统汽车,类似于一家公司选择在中国的北京生产鞋袜,注定不会成功。
对于北美的车企而言,唯一的存活方式,就是特斯拉模式。
1. 创新驱动
2.用极致的科技,打造差异化的产品
3.拥有独特的品牌和定价权
4.智能化制造,降低工人数量,抵制工会
5.将产能往中国、墨西哥等国家转移。
现在看来,这一切都不现实。
通用和福特的母体,已经彻底被UAW绑死。对于这些产业工人们而言,通用和福特,犹如一条已经进水的大船,需要不断地修补和丢掉重量,但他们宁愿缓慢地与这些大船一道,永远地沉入海底。
传统汽车制造业的毛利已经越来越低,通用和福特已经没有可能再拿出足够多的钱将自己转型为科技公司。当然,蓝领们也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这不是通用和福特的过错,而是时代的“过错”。
当科技高速重构美国经济结构的时候,科技公司崛起了所带来的问题显而易见。劳动生产率大幅度地提升,带来了两个负面影响:
1. 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而导致公司对员工的需求量越来越低。
2. AI和信息科技使得数据越多的公司,生产力越高,越具备竞争力,这就导致大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万亿美元市值的巨无霸频频出现。在AI时代,10万亿美元市值级别的公司不是梦。
极少部分的科技新贵,分走了太多的财富和资源,并且这些公司不会像通用和福特一样吸纳这么多的就业。
截至目前,美国并没有一种好的分配模式,来应对产业结构升级所带来的财富过分集中以及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劳工们只能仅仅抓住手边能够抓到的东西,那就是通用和福特。
这造成了通用和福特几乎必然衰落的厄运。
通用和福特的厄运,不仅仅是美国的问题,也是中国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将会遭遇的问题。
在生产率高速提升的过程中,如何避免结构性失业,如何能够确保好的分配机制,让绝大多数的公众拥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这或许也是“特朗普新政”和英国脱欧的根源之一吧。
编辑:杨思宇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