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嘉医疗赴港上市,“心尖”上的医疗器械将成投资高地?
5月15日,国内医疗器械研发商 沛嘉医疗 (09996-HK)正式挂牌港交所,成为2020年首个登陆港交所的高端医疗器械公司。沛嘉医疗全球发售约1.52亿股,股价曾一度高开74.48%,最高价达到27港元,截止发稿报25.80港元。
同时,沛嘉医疗成为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以来,认购最踊跃的生物科技股。其招股即获零售超额认购近1200倍,冻资额超过2600亿元,晋升今年新股“冻资王”。
招股书显示,沛嘉医疗主要覆盖中国经导管瓣膜治疗医疗器械市场以及神经介入手术医疗器械市场。它于2012年由曾就任世界500强企业 美敦力 、微创医疗前总裁、高分子领域专家张一博士创立。
沛嘉医疗目前已建立集研发、制造及商业化能力于一体的协同平台,并拥有全面的“心脑同治”产品组合。据沛嘉医疗公告显示,此次募资所得款项净额估计约为22.003亿港元。其中:
约65%将拨作开发及商业化核心产品TaurusOne®以及其他主要在研产品;
约10.0%将用于其他在研产品正在进行的临床前研究及拟定的临床试验等;
约8.0%将用于加强研发能力以丰富产品管线;
约10.0%将用于收购、投资、合作等;
约7.0%将用作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
据悉,沛嘉医疗在IPO前共完成了四轮融资。其中高瓴资本、经纬中国和礼来亚洲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活跃其中,可见它一直受到资本的追捧。从招股书上看,上市后,经纬中国和高瓴资本的持股比例分别为9.84%、9.11%。
沛嘉医疗,为何“受宠”?
截至上市,沛嘉医疗拥有6款注册产品及20款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在研产品,包括其核心产品第一代TAVR装置TaurusOne。其中TaurusOne®和TaurusElite进入临床阶段,此外还有神经介入手术医疗器械如Jasper®颅内可电解脱弹簧圈、Presgo®机械解脱弹簧圈等五款产品已经上市。
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救命”疗法,可使主动脉瓣狭窄患者30天全因死亡率和卒中发生率降低75%。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就商业化产品及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在研产品的合计数量而言,沛嘉医疗内地经导管瓣膜医疗器械市场排名第三;神经介入手术医疗器械领域排名第一,其也是首个在中国商业化栓塞弹簧圈产品的国内企业。
据其招股书,沛嘉医疗2018年收入为0,2019年营收为1870万元。2019年,公司经营亏损约2.27亿元,和2018年相比扩大了2倍。目前其核心产品(TAVR装置TaurusOne®)还未实现商业化,其全部收入来自于五款神经介入手术医疗器械。据招股书预计,沛嘉医疗于今年四季度或明年一季度将TAVR装置TaurusOne®商业化。
可预见的是,随着沛嘉医疗正在开发第二代和第三代TAVR产品,其研发费用或许将继续增加。在2018年和2019年前九个月,它的研发费用分别约为2785万元和3154万元(不包括加奇在被收购前的研发费用)。此外,2019年3月,沛嘉医疗收购了加奇生物。后者是致力于研发神经介入全套产品的供应商,成为了沛嘉医疗构建综合介入手术器械平台策略的一部分。
从收入模式看,沛嘉医疗的主体收入主要通过分销商产生。截至2019年9月30日,沛嘉医疗共有56名国内分销商,覆盖中国16个省份、4个直辖市及2个自治区。
“心尖上的生意”:下个值得持有十年以上的赛道?
目前,中国TAVR产品市场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据弗罗斯特沙利文报告,少数国内公司在中国经导管瓣膜治疗医疗器械市场上具有领先地位,该市场还未形成绝对垄断。
基于国内心血管患者约2.9亿的庞大基数,以及TAVR手术渗透率将持续上升,国内TAVR市场即将进入百亿阵营。据华泰证券研报数据显示,预计到2029年,我国TAVR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规模,达到131.2亿元,未来市场空间可谓巨大。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全球TAVR产品市场由2014年的15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4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7.8%,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4亿美元。
在国外, 爱德华 生命科技、美敦力、波士顿科学这三家医疗器械公司占据了90%以上的TAVR市场,基本形成“三驾马车”拉动行业发展的市场格局。
沛嘉医疗是国内TAVR赛道领跑的四大公司之一,其他三家分别是 启明医疗 、杰成医疗和微创心通,其中启明医疗已于2019年12月赴港上市,当时其在认购过程中得到超311倍的超额认购。
随着国内沛嘉医疗的上市,医疗器械尤其是高端医疗器械赛道接下来将引起更多资本的关注。另外,在TAVR赛道前沿的四大公司中,其中有三家背后都有高瓴资本的身影。除了沛嘉医疗,高瓴资本还投资了启明医疗和微创心通。
本文来源于亿欧,原创文章,作者:秘丛丛。转载或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