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来临,京东、腾讯和沃尔玛的战时联盟
在阿里集结了所有经济体业务迎战双11的前夜, 京东 召集了一次盟国会议,会议的参与者是 腾讯 、 沃尔玛 和京东到家。
2016年起,京东、腾讯、沃尔玛、京东到家(以下简称为“四方”)以股权的方式、以合作的方式构筑了一个战时联盟,外界怀疑过这种合作的紧密性、持久性和可能性,特别是隔着线上线下鸿沟的京东和沃尔玛。
缔约者们则坚信另一种理论,零售的未来不是“帝国”,而是“盟国”,每个参与者将自己的积木定义清楚,并不断优化,最终不同的积木组合在一起,将演化出无界零售的无限场景。
两年过去,沃尔玛与京东的门店、用户、库存互通的“三通”战略执行过半,达达-京东到家与沃尔玛搭建了仓配一体化“沃尔玛云仓”,在线下,“扫玛购”已推广到180多个城市的近400家沃尔玛门店。外界看到了一个商业体系的形成,但四方的野心不止于此,他们要做的是将已有的合作标准化、普适化,以应用于与更多合作,构筑一个庞大而紧密的零售新城。
而危机依旧存在,联盟模式意味着数据无法完全开放共享,至今京东的 新零售 布局中还未产生真正的爆款,阿里新零售八路大军临前,这个股权关系愈加复杂的战时联盟又将如何前行?
联盟分工
摆在四方面前的,是一个正在历经行业大变局的商超业态和极速涌进的重量级对手,在真正的危机到来之前,他们必须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根据四方联合的发布《中国零售商超全渠道融合发展年度报告》,国内零售商超已经行至第四阶段。第一阶段是从90年代末期开始,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巨头涌入中国市场,华润万家、超市发等国内超市迅速发展,外资、国内零售超市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第二阶段,线上商超爆发,便利店数量迅速扩张;第三阶段,O2O即时消费商超业态萌芽。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线下传统零售商超已经遭遇电商与O2O的全面阻击,而线上商超也面临着线上流量见顶的尴尬局面,双方在接触之前已经进行了各类尝试,但无太多成效。困局是合作的前提,但这场改造并不轻松,外界看到了双方在消费端的合作,但更深层次的合作在中台。
京东和沃尔玛在去年开启了门店、用户、库存互通的“三通”战略,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商城技术中台负责人黎科峰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线上、线下是完全隔离的两套系统,且各自独立发展了相当长的时间。线上系统早已具有标准的接口,但线下却是封闭的。“京东通过多年的改造,才实现了内部系统可开放对外提供服务,线下改造意味着要重新走一遍这条路。”
另一个难点停留在数据上。黎科峰介绍,由于线上线下模式的不同,其数据在数据库中呈现的定义也就不同,“三通”战略要进行数据的翻译、接口的打通、流程的标准化,以实现自动化流程。
这是京东找到的位置,零售基础设施提供商。今年年初,京东进行了一次组织结构大调整,将原八大事业部升级为三大事业群,以继续无界零售改造。在内部信中,刘强东提到,京东要将沉淀了多年的供应链能力、物流能力、数据能力、营销能力、金融能力和技术能力以模块化、平台化、生态化的形式全面对外输出,向社会提供“零售即服务”的解决方案。
京东到家则专注在“最后一公里”。今年8月,达达-京东到家完成的最新一轮5亿美元融资中,沃尔玛投资了3.19亿美元,京东为1.81亿美元。双方的合作除了沃尔玛在京东到家的门店线上化升级,沃尔玛与京东到家搭建了仓配一体化为核心的云仓,基于大数据分析,云仓开设在沃尔玛门店未覆盖的区域,用户从京东到家下单,达达-京东到家的配送员从云仓取货并完成配送。
但相比阿里投资、控股、自营式的帝国发展,零售联盟间始终存在的问题是成员间关系相对松散。从数据打通的进度来看,京东与沃尔玛在2017年提出的“三通”战略在今年进入了2.0阶段,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沃尔玛超过400家门店中的180家与京东实现了部分商品库存的打通。
联盟对面的另一面是,根据 阿里巴巴 近日发布的2019财年第二季度财报,通过采用阿里巴巴新零售技术,高鑫零售旗下大润发超市的约470家实体店中,350家在本季度完成了数字化升级,不仅能服务到店消费者,服务范围更扩大到周边三公里。
作为新零售的旗舰,天猫和淘宝成为全球品牌和合作伙伴商业数字化升级主阵地,目前已经帮助约1200个品牌客户的超过20万的线下门店升级成为了数字化的“智慧门店”。
而联盟式合作可能产生的另一问题是,数据无法彻底打通,也无法集合力产生爆款产品。一个例子是,阿里在体系内的淘宝、天猫、饿了么、菜鸟等积累多年的大数据基础上打造了盒马鲜生,京东的阵营里,尚无此类爆品。刘强东曾宣布要在五年开百万家店的京东便利店,在传闻中也频频陷入倒闭潮。虽然其后官方辟谣称,并未陷倒闭潮,只是终止合作,但对京东而言,新零售的布局依然道阻且长。
零售新城
京东显然也不满足于单个合作的完成,其模式正向更深的层次延伸,对于京东,这也是一次线上流量见顶后的技术化转型。
“任何一种模式如果只是定制的,无法复制,一定无法称之为模式,更无法称之为生态。”黎科峰认为。早期的京东只覆盖少数几个品类,所有的系统也只搭建在单独的场景和极少的类目上,但随着类目愈多,向线下延伸,行业和需求倒逼着平台要去做中台系统和标准化。
9月底,曲美京东之家落地,黎科峰告诉《中国企业家》,虽然内部在前期已经做了中台平台化,但依然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进行数据的翻译、流程的标准化,打通线上线下。改造正在加速,当覆盖的案例愈多,京东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方案,甚至一周就可完成一个店面的升级开店。
这也是京东更长远的规划。在做线上线下融合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的什么是未来可以沉淀下来的,以支持更多线下店的模式。在搭建系统的过程中,将商品管理、订单管理、库存管理、门店管理集结在一套系统,未来无论是加盟,还是自营,只是通过不同的配置、组合、流程的搭建去满足业态。
“越接触传统实体经济,就越会产生敬畏之心。”黎科峰说,“很多人认为线上模式就是高高在上给线下做输出、帮线下提升,但实际上,线下零售模式有众多的差异性,需要非常多专业性的知识。”
一个例子是,线上的用户往往以自主发掘商品为主,而在线下,导购环节相当重要,在线上线下融合的过程中,平台就需要为导购员开发相应的系统、产品。
模式的打通是经营能力和运营能力逐渐提升的过程,对京东而言,这场零售改造是对一批批商品进行一次次地尝试,摸索出将线上线下真正盘活的模式。
回顾2018年,“电商一把手”阿里巴巴和“流量生产机”腾讯在疯狂地收割线下;社区便利店、生鲜店强势扩张;智能货柜开始取代无人货架站上舞台;小程序、社交电商引发巨额资本入局;类网易严选的家居生活形爆发……随着消费升级大潮来临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零售行业迎来了又一转型升级的重要周期。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的通路中,每个环节都面临着创新改造。本次论坛将汇集零售行业创新者,共同把脉零售未来智能化、品牌化的消费新趋势。
详情及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