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突变,中国医美产业生态出现拐点了吗?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风云突变,中国医美产业生态出现拐点了吗?

【编者按】风云突变,行业蒙圈,许多机构的从业人员陷入不知所措的状态,人们在问:中国 医美 行业的生态,是否到了历史的拐点?答案是现在还不得而知;是否预示着野蛮生长时代的终结?答案是尚需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丽格李滨,作者李滨;经亿欧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深圳在全国率先擂响了医疗严打的战鼓,骗贷温床P2P算是全军覆没,有个线上网络转诊公司也被公安局给端了,还上了央视,涉嫌医疗诈骗和诱导消费。

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这将是一场席卷全国的行业清理行动,民营医疗将经受一次彻底的洗礼,打击非法行医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继深圳之后,湖南、河南两省有多批涉嫌违法的民营医院人员进了公安局。5月7日召开的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宣布新设的机构里,包括了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用A货、水货的医美机构小心了。

紧接着,上海市8部门联合发文,开始了专项整治医疗乱象的行动。8个政府部门是卫健委、网安办、发改委、公安局、市监局、医保局、中医局、药监局。这次行动,参加的政府部门是最多的。

此次行业整顿,虚假宣传将是打击重点之一,也是多数基本合规的医疗机构最容易被查处的弱点,所有医美机构都要抓紧自查自纠,涉及营销方面:

须注意以下三点:

1、机构必须办理《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件,检查有效期时间,提前两个月准备资料续办;

2、各机构严查及整改线上包含但不限于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入驻商城等以机构名义认证的平台,和线下以医院名义出品的所有印刷物料的极限广告用语、虚假包装、夸大宣传等;

3、所有线上咨询端口(包含商务通、微信、微博私信、平台聊天工具等)的咨询师,应一律改为医生助理或客服。

风云突变,行业蒙圈,许多机构的从业人员陷入不知所措的状态,人们在问:中国医美行业的生态,是否到了历史的拐点?答案是现在还不得而知;是否预示着野蛮生长时代的终结?答案是尚需拭目以待。

行业乱象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政策滞后、分散化、商品化和去医生化,是目前我国医美行业的现实,它们是不是导致医美行业长期难以规范的根本原因呢?我们很难分清因果关系,作为一个本来是十分边缘化的产业,突然热了起来,就如同青少年发育的时候,营养不均衡,可能会出现不是长成豆芽菜,就是变成小胖子一样。我们是在缺少规则、缺少知识、缺少装备的情况下,驶入快车道的。

政策滞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看看政府颁布的行业管理法规是何年何月的文件就知道了,相关部门尚未有时间及人力投入对这个新兴产业做深入的研究,以至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大部分医美机构都是在灰色地带摸着石头过河,不知道自己的哪些动作是违法违规的,完全以不被逮着为目的。最典型的就是宣传推广的环节,广告商天天追着推销媒体资源,但是一不留神就是违法广告,媒体一边挣着机构的广告费,一边曝光机构的违规赚眼球。

就在部分省市打击医疗违法违规如火如荼的此时此刻,辽宁卫视推出了一档擦边球节目,叫《美丽蝶变》整形真人秀,两个主持人加一位整形博士,不但出现了医生,还有真人案例的前后对比照片加视频,就医者出面现身说法,整形过程完整再现,中间插播大段整形外科广告。按照现行的广告法和医疗广告法规,是彻头彻尾的违法广告宣传,看得我也是怦然心动,这样的节目,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上呢?如果被举报,责任在谁?

行业的分散化是难以形成行业共识的原因,也是管控难的根由,医美机构虽然并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人口比例,但是因为普遍缺少诚信机制,导致的机构的存在表现出过剩的假象;市场需求旺盛,大量医美机构却填不饱肚子,必然出现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社会现象,似乎是一个怪圈。目前的政府措施,基本都是负面管控,唯独缺少了正面管控行业的组织或机制,这是否也是行业乱象屡禁不止的真正原因?

“回归医疗”是对医美行业过度商品化的纠正,但口号喊了半天,没有人真正理解它的含义;它的另一个现象就是所谓的“去医生化”,完全是一出由上游供应商们(包括设备和产品)共同导演的戏,目的就是过度地销售设备和产品,让设备和产品与医生脱离,医生成为次要角色,投资人误以为是机器和产品能帮他们赚钱,于是广告比医生更重要的怪现象出现了,机器似乎谁都可以用,医生成了注射物的售货员……在这种背离医疗本质的“行业共识”之下,不出乱象是不太可能的事。

可惜的是,行业内人士身在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整天研究销售技巧,不懂得“医疗商品化”和“医疗商业化”的概念区别,把医疗当成一件商品去卖,和发展消费性商业医疗,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人讥讽说“回归医疗”本身就是个伪概念,不谈生存不谈利润就是耍流氓,消费医疗必须首先尊重商业价值,其实恰恰相反,只顾短期效益恰恰是以长远利益的牺牲为代价,甚至是在泯灭整个行业的价值!消费型医疗当然要追求利润,但不是用只顾眼前的杀鸡取卵的方式,而是建立在整体医疗价值充分体现基础上的长远的商业价值。只是这种短视行为在行业内的普遍存在,导致了今天的乱象丛生。

如果说行业的拐点,真正的改变,必须政策先行。

我想起了易中天教授的一个演讲,讲到“法制”和“法治”的区别。“法制”俗称“刀制”,指的是制度层面,建立制度,由人来执行;“法治”俗称“水治”,指的是方法层面,用法来治理,人人依法办事。当下的医疗整改,扫黑除恶,是“刀制”,但是,从行业发展与现代社会的要求,“水治”是更理想的状态。

从根本上治理医疗乱象,就要对行业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参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根据行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出一整套符合核心价值观、利于行业长久健康发展的制度法规。基于中国医美产业的长久之计,笔者斗胆建言,以期抛砖引玉。

第一、降低医生自主创业门槛

应该从政府层面鼓励医生自主创业,以立法的形式对医生,特别是消费医疗领域的医生创业给予保障;同时在制度层面降低医生创业的门槛。有些现行的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对医生创业实际上起到了阻碍作用,也给非法行医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第二、实行医疗机构医生法人代表制

逐步在制度层面从机构为本的管理过度以人为本的管理,在符合国情的前提下,将医疗机构的主要责任人确立为医生,实行医疗机构医生法定代表人制,作为医疗机构设置的前提条件,而且专科医院的医生法定代表人须是相同专家的医生。

第三、实行专科医生制

专科医生训练及准入制度,在发达国家已经推行了很多年,有成熟的经验,我曾专门撰文介绍过美日韩等国家的专科医生培养制度。专科医生制度是解决行业医疗资源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医生准入制度的依据。

第四、监管常态化

变行业监管成为产业监管、全域监管,延伸到上游,扩展到周边,将打击非法行医变成常态。例如对供应商、媒体、第三方平台或渠道、生活美容院等等盲区死角,都纳入监管体系之内。

第五、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分权

准入与监管分离,或许是最适合国情的一种制度措施。行业准入理应由最了解行业的组织来承担,那么这类组织莫过于行业协会、医师协会等组织,这类组织的专业化程度是政府部门没法比的,应该把医疗机构的准入职能委托给专业组织,这类组织的立场必须独立于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而行业监管,则应该交由相关政府部门负责,监管是常态化的。


2019年7月25日-27日,亿欧大健康将主办 “GIIS 2019第四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 ,峰会以“雁栖健谈——从【规模】到【价值】的医疗变革”为主题,围绕医疗大数据、医药创新、非公医疗和科技医疗四大细分领域的市场环境、投资热点和产业变革等话题展开探讨。

活动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85

风云突变,中国医美产业生态出现拐点了吗?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医美医生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