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配送的高效或将倒逼快递配送效率的提升
外卖大战驱动 即时配送 大发展,高速发展仍可持续。“宅”、“忙”和技术进步为即时配送发展奠定基础;餐饮外卖交易频次高、用户规模大粘性强,极大推动即时配送发展,目前已经占即时配送业务量的近7成。17Q1,即时配送订单数量达到14.11亿单,环比+42%,同比+385%;其中50%以上用户频率超过了每周1次,粘性显著提升。
物流行业新市场,加速快递行业变革。即时配送在运营模式、高峰时期、物流环节和业务规模上和快递差异巨大。根据我们的测算,即时配送员的薪酬和快递员大致相当,短期不足以对快递员形成巨大冲击;但即时配送的高时效或将倒逼快递配送效率提升。 京东与圆通分别试水将高峰末端配送外包给 达达 与蜂鸟 ,增强业务灵活性,快递和即时配送的业务合作或将成为常态。
行业TOP4分获BATJ支持,构筑资源壁垒。即时配送平台TOP4分获BATJ战略投资,借助上游资源优势,积极抢占市场、挖掘数据、构建完整产业链。截止2016年底,即时配送行业CR4高达71.5%。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百度外卖(连同百度骑手)5亿美元出售给饿了么,上游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缺乏上游支持的配送平台将逐渐被淘汰,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竞争日益激烈,增流量、升效率、提服务、拓展盈利模式为核心。平台追求盈利和配送员提成是不可避免的冲突,提规模符合双方共同利益。考虑到配送速度已经到达瓶颈,服务质量(准时和全面)成为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算法的进步将使派单逐渐替代抢单成为配送主流,拓展新的盈利模式成为平台生存之道。
一、即时配送迅速兴起,打造完整产业链条
即时配送是指配送平台接到用户通过PC或者移动互联网渠道即时提出配送到达时间、数量等方面的配送要求,在短时间内响应并进行配送的方式。
“ 懒人经济 ”和“ 生活快节奏 ”近年来促进即时配送物流市场的发展,中国即时配送市场用户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各大平台提供的便捷到家服务。即时配送具有即时性和离散性的特点,因此流量、运力和调度系统将成为整个配送环节的关键。
1.即时配送高速发展
中国即时配送市场的发展以2011年人人快递成立为起点。2015年受益于上游外卖平台疯狂扩张带来的大量订单,即时配送行业高速发展,随后,各个外卖平台开始自建配送体系, 蜂鸟配送 、 美团众包 、 百度骑士 纷纷诞生。经过2-3年高速增长后,市场逐渐趋于理性,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并将百度骑士纳入蜂鸟配送队伍,市场呈现蜂鸟、美团和达达三足鼎立态势。
从最新融资情况看,2017年即时配送领域在不到9个月内涌进数十亿人民币资本,表明资本对即时配送行业前景较为乐观,敢于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战略布局。
过去几年外卖平台大力烧钱补贴,用户规模和用户粘性大幅提升。2016年,即时配送用户规模达到2.31亿人(同比+35%)。17Q1,即时配送订单数量达到14.11亿单,环比+42%,同比+385%;其中50%以上用户频率超过了每周1次,粘性显著提升。
2.“宅”、“忙”和技术进步驱动行业发展
餐饮外卖交易频次高、用户粘性强、用户规模大,近几年来的飞速发展对即时配送行业的兴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占即时配送业务量的近7成。中国外卖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国内主要外卖平台GMV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
国内传统的电话订餐业务并不发达,为外卖平台提供了发展空间;
其次,中国的人口数量多、密度大提供了订单量基础和配送基础;
中国人力成本低,有足够的人员可以从事配送;
最后,中餐品类复杂,使得用户在点餐的时候要依赖线上菜单,而非电话。
(1)“宅”成为即时配送行业兴起的驱动因素。“宅”是当代大部分年轻人的假期标签,无论是大学生还是职场人士,社交生活已逐渐转移至移动社交平台,外出需求减弱,促进了即时配送行业的发展。
(2)“忙”成为职场常态,白领人士成为外卖消费主力。加班已成为白领的职场常态,超过70%的白领需要加班,特别是互联网和房地产行业,紧张的工作节奏使“忙”成为公司人的最真实写照。在腾讯企鹅智库抽样调查中,高达76%的人承认自己是懒人,不愿意花时间做家务或者相关事情,70%以上的人愿意尝试外卖和生鲜食材配送。
(3)智能手机普及加上精准的定位功能等为即时配送扫清技术障碍。此前,技术问题是即时配送及网上订餐发展的主要障碍。随着智能机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位置的即时配送服务开始变得简单。定位技术日益精准和平台处理系统的进一步完善,使得即时配送效率大幅提升,规模扩张和盈利成为可能。
3.即时配送催生众包物流,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针对即时配送即时性、离散性的特点,行业诞生出了全新的配送模式--众包配送,即把原本由快递员承担的配送工作转交给大众群体来完成。蜂鸟配送官网数据显示,蜂鸟配送众包平台注册骑手已超过300万,其认证人数甚至超过了整个快递业从事配送的人数,极大地缓解了外卖配送高峰期人力短缺的难题。
众包模式在平台的发展初期具有不错的扩张效果。但是由于其自身存在的弊端,以及上游平台的需求差异,自营配送以及加盟模式在即时配送行业中依然占有较大的比重。各大配送平台在实际运营中并不单一选择一种配送模式,而是会针对不同的需求灵活选择多种配送模式,以提升服务品质。
二、物流业新领域,加速快递变革
1.即时配送VS传统快递
(1)运营模式存在差别:即时配送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同时完成高频率的取件和派件工作,一次完整的取派才算一笔订单的达成。在频繁的取派中,如果配送平台的系统算法足够先进,必能衍生出不少顺路单和合并单,大大提高配送效率。因此,即时配送对于平台系统即时计算要求更高。而快递配送则以派件为主,上门取件的次数较少,提升效率主要依靠强大的转运系统。
(2)配送高峰时期不同:外卖是即时配送的主要业务,其工作时间随着外卖有明显的峰值变化,从在线订单数据的时间分布看,配送的高峰期是午餐和晚餐时段,同时2016年在下午茶时段和宵夜时段配送量也有所提升。快递配送的高峰期则一般在上午9点和下午3点左右,早上8点之前和晚上9点之后基本不会配送。
(3)两者规模差距巨大:即时配送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与快递业务相比无论是员工数还是日均单量都有较大的差距。据Trustdata给出的数据显示,目前即时配送行业骑手有30万人左右,与一线快递员工的200万大军在规模上相差甚远。
据蜂鸟配送官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蜂鸟配送日均配送订单超过450万单,是中国最大的即时配送平台。根据比达咨询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即时配送市场研究报告》中给出的蜂鸟配送在即时配送订单量市场份额为依据估算,目前即时配送的日单量超过1500万单,与快递行业日均单量8600万单相比,差距不小。不过,从2016Q1到2017Q1的单量增速看,即时配送增速要明显高于快递行业。
2.平均工资与快递业基本持平
为了对即时配送平台众包的配送员的工资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我们对他们的工作情况作出以下假设:
每个快递员每日从10:00开始工作,21:00结束,一天工作11小时,每月工作26天。
在乐观、中性、悲观三中假设下,每小时配送单数分别为3/2/1单,高峰时期由于订单剧增易产生顺路单,单数变为非高峰期的3/2/1倍。
以上海为例,30分钟路程的订单,平均每单定价为7元左右。
对于蜂鸟配送的专职配送员,其在当月满勤(工作26天)的情况下可以获得2180元基本工资。每个月配送如果在0-300单内为1元/单,301-500单内为5元/单,501-900单为7元/单,901单以上可达到8元/单。
除此之外,如果月配送单数排名靠前或评价靠前还可以获得额外奖励。以每个月工作26天算,如果平均每天能够配送30单左右月收入能达到6000元,如果能够配送50单以上,则月收入能够过万。
相较于众包员工而言,专职配送员采用派单模式,系统会优先将优质订单分派给专职员工,因此专职骑手的日均配送单量普遍高于众包骑手。
根据58同城发布的《2016服务业高薪排行榜》统计数据,快递员的平均薪酬为7028元,大约相当于即时配送员日均送单40左右,基本为行业均值。因此我们认为快递员短期不会大量流向即时配送行业。
3.高时效服务“宠坏”用户,倒逼快递配送提速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客户对即时配送期望的送达时间大都在30分钟以内,目前即时配送行业的实际送达时间也基本能达到该要求。相较而言,快递业“最后一公里”配送则往往需要半天以上,如果不巧快件在下午到达网点,则有较大可能第二天才进行配送。因此,被即时配送服务“宠坏”了的客户极有可能向快递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倒逼快递企业增加“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时效性。
随着客户对于配送时效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快递业正在积极地做出相应调整迎接新挑战。
4.快递与即时配送合作或成常态
为应对即时配送威胁,满足顾客需求,提升企业的效率,2016年京东与圆通等快递企业尝试将末端配送环节外包:分别在618、“双11”期间将末端配送外包给即时配送企业,以缓解短期巨量订单带来的巨大配送压力。
15年成立的即时配送企业“点我达”自2016年下半年就开始承接菜鸟网络末端的派件和揽件业务。“点我达”承接快递包裹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配送员用菜鸟裹裹App直接接单;
(2)承接“三通一达”等快递公司的业务分流;
(3)通过菜鸟与“点我达”的系统打通后,众包配送员直接用“点我达”App接单,这也是最主要的接单方式。
快递公司若能将末端配送业务完全外包给即时配送平台则可以缩减公司的组织结构,轻资产运营,且避免快递量峰谷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冲击。
但是由于快递货物价值通常较高,且末端配送是快递公司与客户接触的最重要环节,快递公司对于末端配送的服务质量要求高,所以未来较大可能只会将“最后一公里”配送外包给直营的即时配送平台,以最大限度的保证服务质量。
三、烧钱大战持续,BATJ入场提升行业壁垒
1.日均烧钱千万,盈利不是第一目标
以外卖业务为例,根据美团众包App数据显示,目前美团外卖每派送一单,平台平均补贴骑手3元。根据各平台披露的日均单量数据以及艾媒咨询公布的其所占市场份额数据推算,即时配送行业日均订单大约在1500万单。即时考虑到其它平台补贴力度低于美团以及非外卖订单的因素,即时配送行业日均补贴金额在千万量级。
即时配送平台花费如此大价钱补贴骑手必定有其远期的考虑,或许是:
目标1:抢占市场。物流行业人员流动性非常大,哪个平台给的工资更高,配送人员就往哪走是普遍现象。而即时配送行业的特性决定了即时配送平台需要大量的员工以保持其时效性以及规模效应。各个平台在垄断之前仍处于抢占市场、抢占人力资源的大力补贴阶段。
目标2:构建完整的物流体系。即时配送平台以刚需的外卖市场作为切入点,用高频次使用的外卖训练组建出一套强大的配送系统,然后再用它来服务所有的同城配送服务,这样一来,完整的物流体系就形成了。
目标3:服务于上游外卖平台,构建完整产业链。配送应该是服务于产品、依托产品而存在的,通过提升客户体验反向促进产品销售,以产品销售环节的利润来补偿配送环节的投入。以配送作为切入点,向上游整合,才是其最终目的所在。以饿了么为例,饿了么是中国最早的在线外卖平台,目前已经通过上游有菜、中游饿了么、下游蜂鸟配送打通了互联网餐饮上下游产业链。“买菜+外卖+配送”三轮驱动促进互联网餐饮产业发展。
目标4:挖掘用户数据,进行精准营销。即时配送平台在替上游行业进行末端配送时可以获得与客户直接接触的机会以及获得用户数据,从而能够进行最精准而高效的推广。拥有客户数据之后,即时配送骑手可以在与特定客户(白领、学生、男士、女士)接触的短暂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精确推广。未来关于生活服务类的业务拓展机会将会更多,也更精准。
2.BATJ站台行业TOP4,龙头地位难以撼动
从最新融资情况看,即时配送领域TOP4背后各自出现了互联网四大巨头BATJ的身影,与一般的风投相比它们的投资并不仅仅为了财务上的收益,更多基于战略考量,它们给所投企业的,不仅仅是金钱,往往还有技术上的支持和服务:
(1)蜂鸟配送(饿了么):17年4月获得了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进一步的增持,总投资额为4亿美元,由于持股比例没有发生变化,意味着其他股东也进行了增持,此次饿了么将至少获得10亿美元的投资。饿了么将与阿里合作 人工智能 研发新的调度引擎,与口碑深度结合获得多平台入口导入流量;
(2)美团专送(美团外卖):则获得了腾讯30亿美元的投资,并获得了微信流量入口,腾讯生态圈的支持为美团外卖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并增强了客户粘性,使美团外卖可以轻而易举地扩大市场份额;
(3)达达配送于2016年与京东到家(京东推出的超市生鲜O2O平台)合并,合并后京东拥有新达达47%的股份,此次合作很好地解决了双方“一方有订单无人配送,一方有人配送无订单”的窘境,形成商业闭环。新达达拓宽了流量入口,丰富配送品类,得到了来自京东的供应链资源持续完善即时配送物流网络。京东则将新达达融入京东干线、仓配和配送站体系,形成了更大的物流网络,帮助其应对高峰物流,服务本地生活。
(4)百度骑士则依靠百度的 大数据 和智能调度系统进行竞争,百度骑士依靠智能调度系统合并大量订单,提升了配送效率,同时根据百度大数据对用户进行分析,使个性化服务达到极致。在创立之初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其上游平台百度外卖过度追求品质服务,商家数量一直上不去,限制着订单的增长,使智能调度系统失去了其原本的优势。同时在行业进行疯狂补贴抢占市场的同时采取了保守策略,导致市场的严重流失,最终不得不折价出售给饿了么。
四大互联网巨头支持的四大即时配送平台牢牢占据着即时配送行业的龙头位置,即时配送行业CR4高达71.5%。
即时配送平台要想获得市场机会,除了自身能力,还需要两方面的外力支持,一是资本,二是战略协同方。即时物流领域是集团军协同作战,对团队、资金、上下游资源的要求都很高,能独立存活非常不容易,集团之间天然抵触,从订单源就开始控制。
阿里系的订单不可能由京东系来承担,哪怕亏损也不会把订单流到体系外。有BATJ四大互联网集团支持,即时配送行业形成了巨大的行业壁垒,如果没有和某一家上游资源合作,其他平台甚至很难获得一张“入场券”。
3.各方竞争日益激烈,百度外卖掉队折价出售
自百度大幅降低补贴之后,饿了么与美团的用户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外卖市场呈现双雄争霸趋势,百度外卖逐渐远离第一梯队。同时Trustdata在《2017年上半年中国外卖O2O行业发展分析报告》中给出的数据也显示,百度外卖平台的用户粘性在TOP3外卖平台中长期垫底。
细观百度掉队原因,大概是在饿了么和美团在疯狂招募地推人员,抢夺商家店铺,发起一轮又一轮的补贴的时候,百度选择降低补贴导致了订单量持续下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后果,进入恶性循环。
8月21日,报道称饿了么将以5亿美元收购百度外卖,与百度外卖去年20亿美元的估值相比缩水75%之多。我们通过O2O行业常用的估值法“P/GMV估值法”对百度外卖进行估值后发现,百度外卖本次急于出手,折价出售的可能性较大。
百度外卖愿意最终以5亿美元折价出售,可能有两方面考虑:(1)一是17年单量下滑,导致GMV下降,从而影响到估值;
(2)另一种可能是持续的亏损和难以追回的市场份额让百度意识到外卖领域已无力回天,决心转型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将百度外卖业务折价出售给饿了么。
在饿了么成功收购百度外卖后,即时配送行业将实现三足鼎立格局。蜂鸟配送将百度骑士收入旗下之后,除能得到客户资源,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外,还将获得百度骑士配送系统的技术支持,进一步完善其派单系统,降低配送成本,提升配送效率。在流量与技术双双加强之后,蜂鸟配送在即时配送领域的优势将进一步扩大。
四、竞赛进入中后期,“转型”将成未来趋势
1.多方利益参与博弈,专注提升单量成为唯一突破口
即时配送行业涉及多个参与方,各方利益处于不断的博弈中。配送员希望获得更多单量或更多提成;平台希望提升单量、配送费或降低提成比率;客户希望得到准时、高质量的服务以及更低的价格。
然而外卖商品价格往往不高,顾客可接受的配送费上限较低,提价较为困难。关于提成问题双方利益难以达成一致。
面对这种情况唯一的突破点就在于提升平台流量,充足稳定的订单源是即时配送平台实现盈利的关键。
一来可以提高平台和配送员收入,二来大量的订单会为平台和配送员带来更多的拼单,扩大规模效应提高收入,降低成本,为客户带来更低的价格。如此良性循环,推动即时配送行业的快速发展。
而稳定的订单普遍有两种来源:一种是依托平台优势如饿了么之于蜂鸟,一种是利用平台或者线上线下合作,例如达达京东沃尔玛。此外,改善服务质量升级用户体验带来的口碑效应也能使平台获得相对稳定的客户源。
2.算法不断进步,派单或成主要模式
作为共享经济在出行方面的典范,Uber和滴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运行模式,Uber以派单为主,滴滴则以抢单为主。对即时配送平台来说,选择抢单模式还是派单模式同样是一个关键问题。
抢单模式和指派模式各有利弊,相较于算法要求严格的指派模式,抢单模式实现起来比较简单,并且给了配送员更多的自由选择权。不过以百度骑士、蜂鸟配送和美团专送为代表的指派模式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就目前来看,包括达达在内的许多众包平台也开始探索指派以及推荐算法的研究,在部分场景应用指派和推荐模式,以提高配送效率。但目前在该方面的技术还并不完善,对配送效率的提升还不明显,所以目前大多数平台还是以抢单为主,派单为辅。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派单模式所占的比重应该会越来越大,逐渐替代抢单模式。
3.配送速度已达瓶颈,即时配送转型“准”和“全”
与其他020产业一样,即时配送平台已跨越前期的跑马圈地阶段,进入比拼品质、服务和产业渗透能力的中期。“快”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全部的诉求,“准”和“全”也成为消费者重要需求之一。
在价格战与速度战结束后,用户会越来越“挑剔”服务质量,谁能提升用户体验,谁将获得更大的主动权。
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后,即时配送的配送速度在保证配送员安全驾驶的前提下已经接近了极限水平,再提升速度难度较大,而且对于用户的意义不大。数据显示,56.5%的用户相对于速度更快更希望配送更加准时,且大多数的用户更在乎配送的质量,尤其是卫生、员工素质等方面。
从配送品类占比看,外卖仍占据即时配送的主要市场,目前各平台似乎并不急于提高价格去获取更多利润,而是专注于扩大配送市场的规模。行业目前仍处于用户增长红利期,积攒稳定的客户源可为以后利润实现奠定基础。
各个即时配送平台正在引导用户的配送需求从外卖衍生到水果、生鲜、商超、药物等生活消费的方方面面。拓展更多的品类,带来更多的流量与订单。除此之外,通过拓展其他品类的配送业务还可以提升客单价,为平台带来了更高的提价空间。
4.即时配送高频触点,价值待发掘
各方积极布局即时配送都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即时配送平台由于能够直接接触客户,可获得的资源非常之多。在未来,即时配送平台要获得长远的发展还需利用其现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更多的盈利方式,扩大盈利规模。
积极开发LBS广告服务。即时配送平台在替上游行业进行末端配送时可以获得末端用户精确的数据并获得与客户直接接触的机会,从而针对不同的目的地商圈进行不同的产品营销、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和方式,对客户进行最精准而高效的推广。通过合理利用平台带来的大量流量,将流量最大程度地转化为平台收入。
充分利用沉淀资金获取利息收入。目前,几大即时配送平台给予骑手的待遇仍然采取的是随时取现模式,骑士可以将收入随时取出,以快速地扩张骑手规模,并未将大量的资金流水进行充分的利用。不过在即时配送行业度过市场培育期,当企业拥有足够的议价权之后,即时配送平台很有可能学习网约车平台和外卖平台,对骑手的业务收入规定一个特定的取现时间,获取沉淀资金。
积累数据,服务上游平台。除此之外,即时配送平台在配送环节获取的数据可用于服务上游平台,支持其调度系统的完善以及为营销策略和企业战略的制定和修正提供依据,具有宝贵的利用价值,是近些年来各大企业的必争之地。
依据对主要平台电商的分析,我们认为到2020年之前,行业增速在30%左右是大概率事件。当前:
A 行业格局持续优化 ;
B 行业上下游还存在巨大空间供优势企业开疆拓土 :“打通上下游、拓展产业链、画大同心圆、构建生态圈”;
C 传统电商旺季即将到来,阿里和京东定位逐步清晰,又相互竞争促进行业更快速的发展 。
行业增速不达预期:电商快递仍然占据行业70%以上的份额,若电商GMV增速快递下降,不可避免拖累快递行业增速。
价格战 :快递市场格局逐步清晰,但仍有部分快递企业(如百世快递)主动引发价格战,主流快递企业被动参与。
人工成本上升:人工成本占据快递成本较大比例,若人工成本上升,同样会影响快递企业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