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育信息化、知识付费的新时代,有一席之地?
当一个行业开始发生松动,可能需要被重构之时,往往意味着有诸多新机会将会出现。很多人都把 教育信息化 和 知识付费 当作机会。
跨界者不断的涌入,让还算平静的市场越来越扑朔迷离,于是有更多人挤进战场,有的战争已经拉开,有的还蓄势待发。
泛教育时代 ,教育公司能否在知识变现市场分一杯羹
知识变现算不算一种教育,而教育公司能否在知识变现市场分一杯羹?
目前对于知识变现还没有明确定义,因此知识变现与教育产品之间的边界较为模糊。
“一个有专业技能的人将其拥有的知识通过第三方平台出售给有需求的人,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财富”。
在教育行业中出现一个或多个针对教师群体、提升个人技能与素养的知识变现平台,未尝不是另辟蹊径的一种尝试。至于受众范围更广的知识变现,即使教育行业中已有数家探路者,也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
这一波知识付费:一个机会,两种能力,三个要点
传统的“内容”产品需要适应用户们新的使用习惯和场景,转变为一种新型的在线内容产品——这种转变不仅包含内容形态,甚至包括用户的付费逻辑和使用逻辑,都需要被重构。在许多前沿知识面前,我们都不得不开始进行大量跨界学习。
在社会化的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和分发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分布式”的情况,每一个用户个体都在这个时代被“赋能”,人们也越来越依赖于朋友圈、群组、知乎等社会化媒体来获取信息,而不再一味依赖于“核心渠道”。
如何抓住这波“知识付费”的机会?
第一是要考虑用户的预期,这个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付费意愿。
第二是要考虑用户的学习体验路径设计,这个决定了用户最终使用这个产品可能得到的价值感。
第三则是要思考学习过程中的交互逻辑,这个决定了用户的学习完成率和过程中的学习体验。
近3000亿的教育信息化市场,新的机会在哪里?
据估算,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接近3000亿元。 如此大的市场再加上政策利好以及国家财政教育经费的持续投入,吸引了众多企业涉足教育信息化领域,由于教育信息化产业属于交叉行业,同时涉及到软件信息服务和教育两个行业,参与其中的公司其背景十分多元化,包括传统的硬件厂商、大型出版传媒集团、互联网巨头、教育培训机构,以及一波接一波的教育科技公司等等。
由于不同省市间教育情况、政策导向的差异,导致教育信息化市场极度分散的格局,依据各自背景的不同,在进校渠道上,它们的选择也不尽相同,或从学校单点突破,或自上而下从地市的教育部门入手,更为普遍的方式则是通过集成商,以及当地的代理商接触到学校。对于大公司而言,则会着重从区域教育部门突破,有从业者表示,跟教育局建立合作关系相对来说会更稳定,而单个学校签约更换服务商的频次会更高。
在商业模式上,教育信息化公司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 B2B是大多数教育信息化公司的选择 ,全通教育、网龙、易教、希悦等均向B端即学校或教育部门收费。当然也有
通过免费策略覆盖上万所学校, 在商业模式上选择向C端收费 。
这个大市场还可以从新高考改革、课程和资源建设、教育 大数据 分析、教师培训和区域差异这几个切入点进入。
华中师范校长杨宗凯:教育信息化,到底应该化什么?
“所以信息化最终在于化,化是要改变教育内在组织的模式,通过重组和再造,来改变建立新的组织和结构。”他认为,如果我们只使用信息技术而不改变,不做化的工作,那么就是新瓶装老酒,只会使冲突进一步加大,是反作用。
化的内涵就是在于重组和再造,就是在于结构的重组,流程的再造,最后是文化的再造。实际上它的核心就是利益的再造,教育要素的再造。“所以我们教育信息化十年纲要中,对教育信息化有充分的表述,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的影响,革谁的命,革传统的命。怎么革命?利益的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