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陈舒:大数据是网约车发展的“牛鼻子”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全国人大代表陈舒:大数据是网约车发展的“牛鼻子”

3月3日,在中国青年网举办的“聚焦两会:鼓励网约车,发展新经济”专家沙龙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广州市律师协会名誉会长陈舒提出,大数据是新经济发展的“牛鼻子”,网约车行业通过大数据,实现了商业模式和治理模式的转型。

刚刚在两天前,江西省与滴滴出行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以南昌市作为合作试点城市,落实“互联网+”信号灯、潮汐车道、交通诱导屏、交通度量体系、拥堵研判等项目。滴滴出行董事长程维在签订仪式上说,“2017年滴滴努力成为智慧交通运营商,滴滴独特的大数据在济南和交管局试点,实验环境下优化红绿灯降低了区块拥堵40%,和深圳探索公交信息化调度和实时公交。”

今年1月,Uber也向美国的交通运输部门公开了大量交通数据,帮助地方官员改善交通。其所公布的数据源自于数百位用户所发布的出行记录,这些数据涵盖了各个城市不同街区之间来往所需时间。

以下为陈舒发言摘要:

我对网约车的关注是对大数据的关注。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其中提到了大数据的三个意义,第一个,大数据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第二个,大数据成为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第三个,大数据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

网约车的大数据利用正体现了这些意义。

首先,网约车中有共享经济,就是通过大数据使所有资源得到良好、全面、优势的匹配,使资源能够优化,然后达到绿色和节约的目的。

共享就是公众把自己的车、自己的时间通过网约车平台和乘客的需求进行匹配。现在的大城市有这么多私家车,可是这些私家车一个月到底能有多少天跑在路上?如果把闲置的车辆和时间都通过大数据平台充分匹配、利用起来,一个城市以前需要一百万辆车满足出行需求,现在是不是可以降到80万辆甚至60万辆?

其次,大数据有利于行业治理。 我多年研究劳动法律,网约车的经营模式对传统劳动关系是极大的颠覆。过去我曾参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出租车管理研讨,出租车管理有两大难点,第一个难点是出租车公司对司机的管理,因为车是固定资产,司机是人力资本,全部属于出租车公司。所以出租车公司天天要想的是不要让司机调皮捣蛋、创造价值。第二个难点是要保障车辆安全,出租车必须要在出租车公司的修配厂修理,不允许司机在外面修,因为我害怕你弄得不安全了。

诸如此类的管理模式,第一个带来很多矛盾,第二个带来很多负担。

现在,网约车平台可以通过大数据管理司机,比如通过消费者打分,通过消费者对车况的体验、对驾驶技术的体验等等来考察司机。司机做的好就能多得到派单,做的不好就减少他的派单。此外,数据管理还是客观的,有固定的证据,避免劳动者和企业之间扯皮。所以,我觉得网约车通过技术颠覆了过去的那种僵化的管理模式。

这也给了政府治理很多新的启发。前些年一些互联网行业的人大代表就提出来建设公民帐号,建立公民诚信信息数据库,把政府部门掌握的大数据打通。现在让网约车司机跑到派出所开一个无犯罪记录证明,其实这个数据完全在政府数据里面,为什么不能互联互通,通过端口向网约车监管部门开放?开放以后,就把弄虚作假的问题解决了,成本也降下来了。

推荐阅读:

2017两会聚焦:科技创新赋能实体经济

随意打赏

网约车数据人大代表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