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笑而不语,华晨有苦难言,中方“躺着分钱”的日子要结束了!
7月12日,凤凰卫视柏林前方记者报道,称 宝马 将提高合资股比至75%,德国《经理人杂志》也报道了该消息。
“我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连日来,宝马都无法按捺住内心的激动之情。
不过,对于已经跟宝马有了15年婚姻生活的 华晨 来说,宝马的喜悦乃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的,这两天,华晨哭得很伤心。因为,它要失去对“摇钱树” 华晨宝马 公司的控制权了。
不难猜测,在这次变局的背后,兴奋不已的,不止是宝马,也许还有大众、奔驰、通用等诸多汽车制造商;另一方面,除华晨外,还有很多长期以来仅仅依靠“合资”就能躺着分钱的国内汽车制造商,也正处于惶恐不安中。
合资股比放开,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7月12日,据德国《经理人杂志》报道,宝马将增持华晨宝马合资公司的股份,持股比例“至少75%”。这个决定是7月9日在德国的柏林峰会上做出的,只是今日才被曝出。
自1994年的《汽车产业政策》出台以来,那些通过与中国公司合资才得以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汽车制造商,在合资企业中的持股比例,从未超过50%这个上限。 如果宝马真能将持股比例提高至75%以上,它将成为汽车产业合资股比放开后的第一个案例。
早在2017年6月6日,就有媒体在一篇题为《宝马想吃合资股比放开第一口螃蟹》的报道中指出:“未来几年,如果中国开放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中的持股比例,宝马公司将增持在华合资公司股比。”
时隔一年后,同样的消息再度传出,自然容易引发联想。
因此,这次的消息虽然十分简短,却犹如一颗深水炸弹,在汽车圈掀起一股惊涛骇浪。
面对媒体的求证,宝马方面并没有正面回应yes或no,而是在一份邮件中十分暧昧地说:我们无法就目前我们与合作伙伴华晨正在进行的谈判进行详细评论。
而华晨集团董事长的回应则可以浓缩为“一派胡言”。
不过,华晨的矢口否认并未能拯救投资者的信心。从今天13:00开始,华晨中国的股价一路猛跌,最低股价跌至11.18港元,跌幅达18.39%,7月12日收盘时华晨中国股价为12.00港元,跌幅12.41%。
2017年度,华晨中国总盈利38.99亿元,其中华晨宝马贡献了52.38亿元,也就是说,要是没有华晨宝马,华晨集团在2017年的亏损为13.39亿!一旦华晨集团在华晨宝马的股权降低到25%以内,则能拿到的利润分成也将大幅度下降,这将会使华晨集团的财务报表变得非常难看。
宝马要增持在华晨宝马的股份,对华晨集团来说,不仅意味着财产损失,甚至是“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胁”。 因此,股价暴跌是情理之中的事。
期待多米诺骨牌效应
根据发改委在4月17日公布的合资股比放开的时间节点,宝马集团将合资股比提升至75%,最早也要到2022年才能实现。不过,这一消息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或许不用等这么久。
4月10日晚上,即中央领导人在博鳌论坛上宣布放开外资车企股比限制的当天,《建约车评》在《合资车企被斩断“生存根基”》一文中评论道:
这一极具魄力和前瞻性的决策,意味着中国汽车产业格局将进入崭新的时代,而合资车企,作为一个特定历史的阶段性“产物”,失去了存在基础,在完成了中国产业决策者赋予的职能之后,将逐步走向覆灭。而 合资车企的覆灭,必然伴随着本土自有品牌车企的凤凰涅磐。
当时,这一论断在业界引发强烈反响。
长期以来,合资车企外方股东的重心都放在收割中国市场,对在本土搞产品研发毫无兴趣,并且,他们也十分警惕中国人掌握核心技术;而对中方股东(大多为国企)来说,由于有外方的品牌背书,只要做好代工,躺着就能分钱,因此,他们根本没有心思做产品研发。
这样的企业,在软实力上,没有愿景、只有极其明确的“使命”,没有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只有共同“捞钱”的共识;在硬实力上,没有自己的核心研发能力。
而放开股比限制,让外方在合资企业中的占比超过50%、60%、75%、90%,甚至最终达到100%的独资,这就等于在合资车企阵营中引入了一条鲶鱼。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将成为合资车企中方股东们必须亲身体会的生存法则。
从今以后,中方股东不能再过以前那种“躺着就可以分钱”的安逸日子了。虽然从短期,投入重金做产品研发、精耕市场会比较辛苦,但对那些富有进取心的自主品牌来说,在这一轮洗牌中,它们将有机会分到比以前更多的蛋糕。
长歌当哭。眼下,对饱受股价暴跌之苦的华晨集团来说,最需要做的事是“化悲痛为力量”,将注意力从合资业务收入的减少中转移出来,将心思都放在如何做好华晨金杯、中华车等自主品牌上面。
背景资料
长期以来,外国汽车制造商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合资政策充满了抱怨。呼吁放开合资股比“50%”限制的声音也彼此欺负。但出于对国家产业安全的考虑,中国政府方面一直没有松开。
据多家媒体报道,2016年4月底,国家相关部委负责人在2016中国汽车论坛闭门峰会上透露“汽车合资企业中方股比不低于50%的底线受到外方强烈质疑,我们能顶多久顶多久。”不过该负责人仍表示,股比放开已进入倒计时阶段,“长则8年,短则3-5年就会放开”。
2017年4月底,由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则有明确表述:“将完善内外资投资管理制度,有序放开汽车产业合资企业股比限制。”由此也引发了业界对这一问题的更加深入的持续讨论。
然而,2017奶奶5月2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表示,中国鼓励外商投资包括汽车在内的高端制造业,并将继续放宽限制,有序扩大开放。不过,当时,商务部正在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放开外资股比限制的主要是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电池、摩托车等,整车企业并不包括在列。
2017年10月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委副会长董扬和中国汽车供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均透露,“国务院已作出决定,电动车合资股比也许在明年(2018年)就能放开”。这次的消息中,合资股比放开终于录到了整车企业,不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合资股比放开针对的是新能源汽车。
2017年11月9日,外交部的网站出现了两句话:逐步适当降低汽车关税。在2018年6月前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开展放开专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试点工作。新能源车外资股比限制放开,终于从口头上升到书面。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次所说的放开股比限制,仍然是针对“新能源车”,并且仅局限于“自贸试验区范围内”。
2018年4月10日,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对外宣布,将尽快放开对外资车企的股比限制。这次,终于没有再特别强调“新能源车”,也就是说,燃油车也有机会享受到放开合资股比限制的福利了。
然后,4月17日,发改委明确了合资股比放开的时间节点,实行过渡期开放: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
在美国大打贸易战、倒行逆施的时候,中国却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来迎接挑战。对放开汽车产业合资股比,除一些不思进取的企业外,产业界一片叫好之声。
这次,宝马提高在华晨宝马中股权占比的协议,是在中国总理访德期间、在中德两国总理的共同见证之下签订的。
总理说:宝马在合资公司中持股比例超过50%,是一个新的“第一例”。即外资股比放开后的第一例。总理说还,中国在今年进一步推动扩大开放的措施,既是为了保持中国经济稳中向好,也表明了我们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态度。
当然,宝马在这个节点上选择加深与华晨的合作关系,也跟美国发动的贸易战有关。
去年宝马从美国运到中国的汽车数量超过10万。就在上周,宝马还表示,了减少中国加征的25%进口车关税带来的影响,宝马不得不进一步提升中国地区产能,而这一任务目前只能由宝马的合资企业华晨宝马来完成。
提升合资股比的背后,是宝马将大量的产能从美国转向中国。想必此时此刻,大洋彼岸的特朗普,内心的阴影面积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