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敲碎打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智慧城市需要顶层设计
【编者按】如今的 智慧城市 建设,吸引来大量各行各业的企业参与,在大幅推动了建设进程的同时,也带来了另一问题,就是建设中的碎片化。从信号灯到园区摄像头,深入到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大量玩家等待着入场。
但智慧城市如果想要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就要从更高的角度进行整体设计。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各地的建设热情日益高涨。截至目前,全国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以上的地级城市和32%的县级市,总计约有500座城市已经明确提出正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彭森在日前于深圳市举办的2018(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上如是说。
当前中国正处于城镇化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在城镇化进程中,更衍生出了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了各种“城市病”,例如异常脆弱的基础设施、日益加剧的交通拥堵、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进城务工人员的蜗居生活……这些都是城镇人口快速增长中出现的问题。
上述城市病,从另一方面揭示了智慧城市不是万能的。诸如地面沉降、空气和水环境污染、城市地面不透水层、超大城市中的蜗居、基础设施跟不上城市的发展等问题,是智慧城市无法解决的。要解决以上城市病,只有同时抓好现实城市的设计、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关于城市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才能使智慧城市落到实处。曾有专家说过,信息化可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25%的问题,而余下的75%则需要通过顶层设计解决。智慧城市是政府在城市管理理念和模式上的改革,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期持续的系统工程,只有做好顶层设计,才能推进系统工程。在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现场,各方专家也指出,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各方协作、顶层设计,更加强调信息互联互通,切忌产生割据现象与“信息孤岛”。
何为“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一个工程学术语,其字面含义是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同时也是一种民主集中,是从若干的谋一时、谋一域中科学抽象出来的。“顶层设计”不是闭门造车,更不是拍脑袋,而是从全局的角度进行总体架构的设计,对总体架构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各促进因素、各限制因素等进行统筹考虑和规划,以集中所有有效资源,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前段时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国家标准。规定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总体要求、基本过程及需求分析、总体设计、架构设计、实施路径设计等,适用于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也可指导信息化领域的顶层设计。
目前,我国各智慧城市试点也已展开顶层设计工作。但就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而言,怎样的架构设计理念既能摆脱千篇一律的现状,又做到足够“接地气”,以更快的速度落地实施?有专家指出:“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有一个前提,就是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的理念,把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这样才能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家园。”
另外,也有专家发表观点,认为在目标设计方面,智慧城市规划不仅要提出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更重要的是要提出实现的效能目标。对于城市中的各功能模块,要明确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的阶段性目标,做到层次清晰,推进有序。 在制定规划时,要加强与周边城市信息化的结合,广聚周边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善用周边已有的信息和平台资源,减少重复建设。在信息层面做到积极地开放共享,业务系统积极地互通和协同,配套机制层面做到积极配合与对接。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永宏建议,在智慧城市建设具体步骤上,需要确立从国家到地方的建设协调管理制度,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滚动规划。智慧城市项目建成后,要实施成效评估,加大推广力度。
结语: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是一个工程,而且是一个过程,因此需要我们建设者们在设计之初,就要要从全局以及长远考虑出发,因地制宜、一城一策,并要遵循集约化的建设原则,避免资源浪费,同时要考虑落地实施的可能性。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在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科技创新带动资源集聚等方面着力颇多,创新机制、产业升级、人才引流、协同发展等带来了多方面的机遇。相应的,人工智能、人才赋能正深刻地影响着商业步伐。
2018年10月18-19日,亿欧将在深圳举办 “引擎·引领” 2018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BATi) ,集合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智慧城市、智慧安防、智慧交通等一众热点问题展开探讨,分析科技创新未来趋势,盘点技术革命下的发展契机。
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664?herkunft=6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