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丨2017年持续升温的三个关键词:资本寒冬 O2O 人工智能
2016年困扰互联网创业者最多的概念就是“资本寒冬”、“O2O”、“人工智能”等,逢人必聊,论坛活动必谈,无论是验证和证伪,说法始终不会统一。
概念一:资本寒冬
创业者称,资本是娘舅、是外脑、是旋风、是燃料、是另一个维度的自己。
资本寒冬受影响最大的是互联网公司、O2O及商业模式创业的公司。
对功能、技术型、循环类公司影响不大。
对于寒冬,创业公司御寒的方式为:多储备粮草,做付费产品及服务。
投资人称,资本寒冬不是资本的寒冬,是好的项目的寒冬,现在进入了做什么都不赚钱的时节,还得再过几年苦日子,等经济结构调整之后吧。
其实,无所畏寒冬还是暖春,抓住时机的公司都是那些在冬天活下来的,其实多些“寒冬”是好事。
概念二:O2O未央
投资人认为,大家理解的O2O错了,O2O不是简单的offline和online简单的结合,最终O2O还得进一步,帮助offline如何更好的管理用户,帮助online的更好的管理供应链的升级;大家觉得这件事太苦了,还是关注些高科技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现在才真的是O2O发端的开始。
社区创业者称,现在很多人谈O2O色变,称社区O2O已死,但创业者在做O2O时是不是真的在做线上线下结合的事情?这是值得商榷的。不管行业内怎么说,都会继续坚持对的方向,继续社区O2O。
转型又或巨额融资的企业称,O2O并没有错,只是资本的过度关注对一个新兴的模式或行业未必是一件好事,反而是拔苗助长,毁了一片生态;未来大家手机上可以完成一件事的时候,肯定不会再去线下,现在不会用,是因为还没有做好。现在大家不是真的注重解决问题,而是关注数据、订单、补贴、刷单。
不做品牌做平台额创业者称,O2O的泡沫,是对于繁盛时期的O2O来讲的,实际上高频的服务不需要聚合,中低频的服务做平台是很大的坑,复购率不够,不需要自己建立一个平台;但高频的服务,用户找到一个服务的平台需要转几个APP,关注几个公众账号才可以完成,这是不合理的。
概念三:人工智能
对于人工智能、云和大数据,创业者说,
人工智能就是把人不断重复的工作,学习以后进化,代替人现在的工作
如果把人工智能现在这个阶段跟人的一生做比对的话,人工智能现在处于40周孕育的阶段,出生的话是运用在某个行业,叛逆期是我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的阶段。
人工智能不能改变人们的内容需求,只是改变渠道。
餐饮服务商创业者称,餐饮行业的人工智能早已经来了,但是中国没有线下的大数据,只有线上的搜索数据、BAT的数据,起不到太大作用,真正的人工智能需要在未来5-10年有了线下大数据的时候。
金融科技创业者说,金融方向在往云、大数据、人工智能方面走。
也有创业者说,主要看用户需要什么,是不是通过AI完成的不一定;现在的AI都只是数据的清洗和统计,实际上没用真正的人工智能,未来的大数据还需要很大的发展空间。
人们认为数据聚集起来后可以发挥很大的空间,BAT的数据比较全,政府对于企业的工商数据是最全的,银联的个人消费数据银行是最全的,支付宝只占1/3,蚂蚁金服的花呗和蚂蚁小贷在做金融方面的服务,未来数据量本身越大,分析应用后可以在此基础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技术型公司是为这些公司提供铁锹的,让他们去掘金。
投资人说,
人工智能又是一个吹起来的泡沫,现在的人工智能还是弱人工智能,与人打交道还很弱,不可能陪伴和服务于人;对于一些重复性的工作,比如流水线上面的工业机器人,管道机器人、巡线机器人等,只是处理复杂的重复性劳动是合理的,现在只投资这类项目。
目前的端菜的机器人、酒店的机器人都不太靠谱,全是扯淡。
创业者相对投资人说,
通常投资人对一个行业的期待都是急来急往,突然炒起来了,期待就可以捅到天上去;突然热度过了之后,发现没有想象中那么神,就去关注其他的了,这种现象在几十年前就有统计过,叫Hot pursuit 。
一个泡沫被吹起来,又爆掉;每个行业是循序渐进的,逐渐成熟再去改变一个行业,需要积累到一定的节点,这是时间周期要比资本和媒体期待的时间长得多。
人工智能在2014年被炒起来后,大家认为到2016年就可以颠覆世界了,其实还远没有到这个阶段,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推荐:更多视频请看亿欧视也官网: http://www.iyiou.com/v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视也;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