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即将来临!集中精力发展仿制药或是传统药企“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亿欧大健康12月3日消息,今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8中国医药资本论坛在广州召开。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投歌斐资产医疗直投基金合伙人王培俊、森瑞投资董事长林存等人分别就医药改革、医药投资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医改 “走不动”,问题出在医疗服务上
自2009新医改启动以来,到今年已经是第10个年头,医改也开始进入“攻坚期”。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看来,中国医改成果不明显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医药行业,而在于医疗服务。 “客观地讲,我们医药行业的改革发展非常好,我们的进步其实很大的。”朱恒鹏说。
而医疗服务之所以导致医疗改革不明显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主要以增量改革为改革形式,存量很难改动。 近年来,国家不断开放社会办医,鼓励资本进入医疗机构就是最好的例子。虽然随着民营医疗机构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但由于公立医院所占市场份额并未发生很大变化,存在的弊端并没有改变,因而,医改收效也不够明显。
传统药企应把主要精力放到仿制药上
在医药领域,对比起仿制药,不论是企业还是投资方往往对于创新药的寄托更大,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据会上发布的《2018中国医药产业投资白皮书》中提到,在过去两年中,新药研发一直备受关注。2017年全年境内创新药领域共发生了27笔PE/VC融资事件,涉及金额52亿元,较2016年的47.21亿元,上升11%。
但就目前的医药大环境来讲,随着“ 一致性评价 ”“带量采购”等政策的出台,同写意新药英才俱乐部理事长朱迅认为, 传统药企仍需将主要精力和资源放在仿制药及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上,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要攻克原研药的技术门槛,开发差异化的产品;有制剂技术门槛的品种,布局自己制剂平台;选择竞争较小的细分领域的药品。
之所以要将主要精力集中在仿制药的原因在于, 一方面, 与其他欧美相比,中国在创新药上的研发能力上还是相对较弱,且投入风险较高,不断深耕仿制药,反倒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另一方面, 随着一致性评价政策的出台,国家对于药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这意味着,医药行业即将迎来一次大的洗牌。“剩者为王”,不断优化仿制药,或许更能走到最后。
对于新药研发的路径,朱迅提出了:一是“让别人去铺路”,即让有钱、有资源的企业去做新靶点的首创药,并密切关注临床进展和不良副作用;二是“短平快地发展自主创新”,以现有药物的缺点作为介入点,对症下药解决缺点,以类似药和优良药起步,瞄准最佳药。
而对于新药研发的趋势,朱迅认为,第一,未来创新药开发的格局不会改变,但对中国影响将逐步加大;第二,新药获批数量不会大幅增加;第三,新途径、新靶点和突破性新药将成主流以及新药研发模式、价值点和投资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
医疗新环境下,投资人的新逻辑
2018年被很多创业者称作“至暗时刻”。投中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募资额为1342亿美金,而2018年上半年跌到了341亿美金,缩水75%。在这样的行业大背景下,医药投资人也纷纷调整了自己的投资战略。
在会上,森瑞投资董事长林存谈及了他们的四大投资战略: 第一是重医轻药,医疗服务、器械等行业对比起医药行业来讲,受政策影响较小、确定性高,更具投资价值;第二是投资创新药与国产替代进口企业;第三是被投方要有较好的应付能力,如有较大现金流,有医保覆盖或个人消费强的品种;第四是投资寡头企业,中国和全球其他国家一样,医药行业有寡头特点,且越来越呈现强者更强的局面。
对于市场大热的创新药概念,他并不推荐投资人盲目追随。“我们不是不看好创新药,而是不着急”。林存认为,创新药不确定因素较大,而不受经济形势影响的行业,如疫苗行业不容易发生巨大波动。
投歌斐资产医疗直投基金合伙人王培俊认为,投资一家企业,要看这个产业未来的趋势是什么, 而在他看来十年的产业驱动力为技术变革、需求增长和政策变革。 技术变革来源于重大科学发现,全新的技术使得成本急剧降低,而先进医疗技术普适化,则可以创造新投资机会;需求驱动的因素则是人口老龄化、居民消费水平提升、结构升级、健康意识逐步提升等;政策变革体现在“健康中国”的规划,深化医疗改革,健全药品、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鼓励创新发展模式试点及发展。
编辑:于靖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