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6万亿的餐饮市场,会成为消金的下一个风口吗?
民以食为天,作为最贴近生活的国民级行业,中国 餐饮 市场的规模已达到了近4万亿元。
餐饮又是极需要现金流的行业。
“任何餐饮企业,都希望可以缩短自己的账期。”梦哆啦CEO武云斌表示,“金融机构的进入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那么,金融和餐饮结合,应该是顺理成章的。
金融开始渗透到餐饮行业,这里会成为 金融科技 突围的下一个风口吗?
01蓝海
衣食住行,被誉为消费品中的“刚需”。
随着国民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餐饮行业的体量也在不断变大。
智研咨询报告显示,中国餐饮行业总规模由2013年的2.64万亿,增长至2017年的3.96万亿,年复合增长率达10.7%。
“如果将小商户及其背后的供应链纳入统计,整个餐饮行业的规模或许可以达到10万亿。”武云斌认为。
而餐饮行业,对于现金流的需求极为旺盛。
在餐饮供应链中,都有一定的账期。
比如,批发商给供应商赊购,供应商又给餐厅供货,一般都是一到三个月才结账——在餐饮行业,每个环节都会滞后。
在传统的餐饮行业,金融需求都是如何满足的?
顶级的餐饮集团,一般能获得银行贷款,但小餐馆甚至早点摊,就很难进入传统金融机构的视野。
它们通常都会去找民间借贷机构,就是所谓的民间“高利贷”。
目前,我国餐饮行业的金融服务覆盖率还不足1%,而在欧美等地,覆盖率则高达50%。
以美国市场为例,目前美国已形成完善的餐饮供应链体系。Sysco、US foods、PFG这三家供应商,几乎占据了餐饮供应市场的半壁江山,它们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也覆盖到了绝大部分餐饮企业。
其中,仅仅巨头Sysco,年营收就超过500亿美元,占据了18%的市场份额。
这意味着,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多位行业从业者都认为,中国的餐饮行业在呼唤正规的金融服务机构进场,以缓解整个链条上的资金压力。
面对万亿的规模和激增的餐饮需求,确实也有巨头在中国崛起,如百度外卖、饿了吗、美团外卖等。
但,相应的金融服务,才刚刚萌芽……
3.96万亿的市场,正嗷嗷待哺,等待金融的渗透。
02发展
中国的餐饮金融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左右,当时银行尝试给餐饮机构提供金融服务,只是服务较为单一。
“说起来是餐饮金融,实际上就是‘POS贷’。”餐饮金融资深从业者周贺对一本财经表示。
POS机曾经是每个店铺的标配。
透过POS机,金融机构就可以了解每个餐厅的经营流水。
而这个数据,就成为了银行最重要的风控手段,因此,就出现了“POS贷”。
“当时的支付手段只有现金和刷卡两种,额度正好是平分。”周贺称,“利用POS机的流水,基本可以判定一家餐厅的经营情况。”
但是,这种模式的风控维度太少,当时餐厅的存活时间也不长,这款产品便很快沉没下去。
第一个阶段的餐饮金融尝试不算成功,到了2010年,借着互联网的东风,第二个阶段开始到来。
团购,这个“新鲜滚烫”的模式开始崛起。
业内人士,都将团购视为“变相融资”的方式:
把未来才提供的餐饮服务,先变成“团购券”,卖出去。
但这种方式风险太高,甚至出现了部分餐厅直接通过团购券卷钱的情况。
“百团大战”之后,市面上只残存了几个玩家,但在这个过程中,美团、大众点评等巨头崛起。
第二个阶段也算是惨淡收场,直到第三个阶段的到来。
2015年,餐饮的发展,也进入了互联网化的阶段。
沉淀5年之后,餐饮行业开始渐渐收集了更多的数据维度。
美团、大众点评等聚合平台发展成熟,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等平台崛起,这些巨头,都开始尝试给商户提供贷款。
在商户端,美团主要为商家提供最高100万,信贷期6、12或18个月的贷款,月利率1.5%。
在第三个阶段,除了互联网巨头之外,还新加入了一支大军:互联网金融系。
它们切入的第一种方式,是用技术撬动金融。
“先做好基础建设,再去做金融。”餐饮供应链平台菜小金联合创始人李蹊认为,不能单纯地从金融或是餐饮角度开展业务,而是需要提供综合性的服务。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互金系入场,都会选择技术为切口。
比如,一家机构先免费给餐饮机构安装SaaS系统、点餐系统。
然后,再通过这些系统,监控每个餐厅的经营状况、客流量、现金流等,以此作为风控依据。
而聚合支付的崛起,也是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