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过去把握未来:想要进入企业服务市场,先弄懂这三个问题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回看过去把握未来:想要进入企业服务市场,先弄懂这三个问题

2016年,随便找一个懂行的投资人,问他看好哪些行业的创业, 企业服务 是除了VR之外一定会被提及的答案。但将近一年的热度,企业服务这门To B的生意还是内行人才了解的东西。 SaaS 、PaaS、IaaS让人傻傻分不清楚,更别提企业服务的市场有多大?赛道在哪里?投资人喜欢投哪种类型的创业公司这些问题了。

2016年7月5日,在2016ESIC企业服务创新大会上,昆仲资本创始合伙人 梁隽樟 、华创资本合伙人 熊伟铭 、达晨创投投资总监 陈刚 ,针对企业服务投资的三大基本问题——市场、模式、投资——进行了对谈。

谈市场:为什么企业服务成了风口?

企业服务成为了下一个风口,看看频频举办的各种会议就知道了。在多个场合投资人都会被问到,“你们接下来最看好哪个领域?”,企业服务一定是这个答案的标配。

那回过头来再和投资人们聊聊,为什么企业服务在这两年火了?背后的动因是什么?

熊伟铭: 我们觉得这一波的机会很多是2009年、2010年造成的,由数据采集和系统连接的便捷所推动的,使得我们炒了20年的IT真正开始有了动向。就像1996年大家第一次上雅虎一样,现在是大家第一次开始把数据搁到网上,或者搁到一个可以分享的空间里面进行操作,这是我的感受。

我们看到一些公司新三板挂牌,实际上这些公司都撑了好久,挺痛苦的。10年或者是8年,它不是像饿了么、或者滴滴,第二年就能见分晓的。现在可能处在一个非常非常初期的阶段。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最终的消费群体已经完全转到线上。90后或者95后完全长在移动互联网上,如果人群变了,相应的互联网的商业或者是服务,这些商家的服务平台也就变的更加需要了,这些是根本原因。

梁隽樟: 大家都说去年感受到市场起来了,但是实际上看过往的,在2007、2008的时候,其实也都有企业服务的存在。有几个原因导致了大家感觉起的比较快,一个是企业需求起来了。企业对内需要有一个很好的系统提升自己的运营效率,更好的挣钱和更好的省钱。从产业优化角度来说,也需要有很好的平台或者系统来帮助他去提升对外交流,这个需求是明显上来了。

第二个,就是基础设施的提升,包括智能移动终端的发展,很多原来不好服务的场景现在是可以做到的。

第三个,移动互联网发展这么多年,个人平时生活里面是个社会的人,但是到了企业环境是个企业的人,很多的应用方式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陈刚: 其实这个市场我们一直都在关注。我认为这个企业的服务,无非是开源节流这四个字,代表着内部和外部的需求。一个企业想发展,肯定要开源,做更多生意。第二个是节流,提升运营效率。企业开始重视怎么样服务好,怎么样更好的做生意,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市场非常难测算,它有各种细分行业。你是把它做成一门生意,还是做成一个服务。如果做成一个生意,就是一个大市场。如果做成服务,它是一个非常慢热性的市场。对我们投资人就要有耐心了。

谈模式:收费or付费?大客户or小客户?

如上所说,企业服务市场在近两年成为大风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新增了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同时这些企业对服务的需求也被挖掘出来。但摆在企业服务公司面前的两个基本问题是,把自己的客户定位为中小企业,还是去服务抱上一个就能吃半年的巨无霸公司?产品或者服务是从一开始就收费,还是像消费市场一样,用免费获取用户?

从三个投资人的回答来看,后一个问题的答案简单明了,付费。对于第一个问题,则各有见解。

梁隽樟: 我觉得服务什么类型的企业客户,还是跟团队的基因有关系。有些团队原来就是从做服务大企业出来的,他觉得服务大企业更习惯一些。大家觉得做大企业的好处是,单个企业的体量比较大,拿下来以后跑的可能性小。坏处就是前期的周期会长,个性化的要求会特别多。

我们比较喜欢的模式,开始的时候通过服务中小企业客户,把整个产品模块化做好,从里面再提炼出针对不同行业大客户的几个方案,慢慢往大的方面去迁移。这从整个企业发展来说更健康一些。

熊伟铭: 我觉得企业服务一定要收费。在2016年整个IT行业,服务都是完全可以支付的起的。

如果你的系统本身是可以规模化的,可以结构化、数据化的,你的注意力自然会向高附加值的客户转移,同时维护大客户的成本和维护小客户的成本接近。如果成本差别很大,对企业来说,就是你的取舍问题了。

比如我们最近在研究物流仓储,做仓的同事告诉我们说不愿意服务大客户,为什么?第一有潜规则,听着流水很大,好像能挣很多钱,但是有各种支付条款,到最后赚的钱非常少,还不如服务中小型的企业。所以我觉得每个行业有它的特点,完全取决于系统规模化的可行性,和维护客户成本的差异。

陈刚: 小企业生命周期太短了。我觉得还是从中型往上一直到大型。你现在服务的市场,投资人能不能接入,这是个问题。我在服务大型企业的时候,我的能力更强一些,而且服务成本相对更低一些。我觉得所有的做企业级服务群,你努力的方向应该是投后资源。

谈投资:喜欢什么样的创业公司?

那这些投资人喜欢什么样的创业者?更愿意投资哪些赛道?具备什么因素的创业公司更有可能成为独角兽公司?听投资人怎么说。

陈刚: 我们比较喜欢一些相对比较宽敞,但是竞争对手不是特别多的一些赛道。主要是因为我们不喜欢去挤人,很多赛道上面太拥挤会造成市场劣币驱逐良币。

熊伟铭: 我们是做垂直行业的。首先是做流量型的业务,我们关注的是希望它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商业逻辑,没有什么特别花哨的东西。这个需求是不是刚性的,是真的需求还是假的需求。

最近有很多做 大数据 挖掘的公司,因为数据的敏感性,都不是云化,但是核心的处理能力是能在内部自动化,或者规模化的。这是我们衡量IT很重要的一点,它是不是可以被迅速规模化。

另外在业务层面上你是不是承担了客户的风险。尤其发展到越后期的企业,越觉得他会遇到这样的挑战。如果你承担了他一部分的风控的功能,这样兑现成本比较高。你的风险折扣就会比较大。在团队组建上,倾向于业务和IT的人混合。

梁隽樟: 企业服务本身,不像2C的业务很短时间内能起来,从投资的阶段和节奏把握上比较重要。所以我们会先看企业哪些环节的需求是更刚性、更大,先从这里面去做。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会选择跟销售管理相关的,然后再看跟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

另外就是行业的解决方案。之前我们也是挑了一些大的行业在做,像跟车相关的这些,你要搞清楚这个产业里面,到底这些企业缺的是什么东西。

刚才讲到做企业服务的创业本身不会是瞬间成为独角兽的企业,需要创始人能够比较踏踏实实的静下心来做。人的出发点,包括他希望能达到的高度,这个对整个创业心态会有很大的影响。

第二个就是企业的服务。这个企业最后能走出来,要求它是相对比较全面的,包括它的产品研发、销售、运营服务、营销资本等。很难有一个创业企业一开始就具备方方面面的能力,所以创始人学习能力要非常重要。需要在不同阶段把握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够把自己的长板发挥出来,同时补自己的短板。这个非常重要。


研究报告分享

10月12日,亿欧智库,联合阿里研究院、微链共同出品 《AI商业化“二次革命”的产业落地——2017中国AI投资市场研究报告》 。报告从三大产业链层次和18个重点行业,到投资机构市场布局和巨头企业投资战略,报告深入探索AI各投资领域的变化趋势,总结AI投资市场主要“玩家”投资规律。

阅读报告请点击: 《AI商业化“二次革命”的产业落地——2017中国AI投资市场研究报告》

随意打赏

三个 把握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