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企业家齐聚BATi,献言献策,助力大湾区发展
2018年10月18-19日,由亿欧公司主办,思贝克联合主办的“ 2018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 ”(Bay Areas Tech Innovation Summit, 简称BATi)将在深圳举办,集合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智慧城市、智慧安防、智慧交通、生物医药等一众热点问题展开探讨,分析科技创新未来趋势,盘点技术革命下的发展契机,以下是湾区领袖青年创新圆桌现场精彩观点实录,enjoy。
说心中所想,年轻企业家的真实诉求
亿欧 合伙人 梁杰民
主持人-亿欧合伙人梁杰民: 我们常说市场分两只手,一只看得见,一只看不见,看不见是市场起作用,湾区创业者希望看得见的手给予更多的支持,无论是机构、政府、政策,湾区中已从每个市之间的区域竞争变成湾区的各个市的协同性发展,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在湾区的发展中作为一个创业者你们希望政府、其他机构给予你们怎样的帮助呢?在这里提供一个发声的机会。
极视角创始人 陈振杰
极视角创始人陈振杰: 过去一年来,从澳门角度来看,也看到了澳门政府和内地政府有更多的合作,像澳门前两周挂牌了一个国家级的孵化器,国内运作企业的经验和孵化的流程已经在往港澳输出,这是非常好的开始。从更深层次的角度,至少目前为止,我们看到港澳和国内其他城市之间实质业务交流或者深层次的业务合作和对接没有启动,澳门大企业以服务本地市场为主,如果有好的机会对接到国内更多城市的机会和业务,我相信企业更好。在整个产业对接落地前期的阶段可以做一个处理。澳门还是有很多像我们这样的IT企业,除了博彩之外,IT企业可以将资源、业务延伸到内地市场。
视见科技创始人 陈浩
视见科技创始人陈浩: 国家已经把 人工智能 提到非常高的高度上,过去一年中至少五次发文提到对人工智能的支持。医疗行业,国家发证的速度,医疗人很关注这个事情,美国已经审计通过几款在人工智能在医疗上应用,我们国家还没有一款。现在已经第一批CFDA肺结节的标准建设单位之一,第一批12家,现在库建好,标准制定好了,各个家去建,如果可以加快更好。我们也是第一家病理人工智能送检的企业,希望国家对人工智能支持。刚才陈总也提到港澳地区与内地的互动,尤其是产学研方面国家已经做出了举措,香港的特首到自然科学基金做了沟通,香港的大学和机构都可以直接申请,希望在这方面多一些沟通加快速度。
贝壳派创始人 蒋磊
贝壳派创始人蒋磊: 在深圳创新创业四年了,深圳政府对创新创业支持力度挺大的,包括我们公司引进孔雀计划人才,包括科创委资助力度蛮大的。行业来说,对于创新业务的审批和申报一直是苦恼的一件事,公司还有产品是可以走医疗器械的,创新医疗器械的申报,药监局告诉我接近五到六年从来没有一个申报成功过,因为专家界定不知道如何界定。对于深圳市湾区政府来说可以特殊审批申报上帮助创业者做的更好、更充分。对于一家做研发的企业来说,比较重视研发和项目申报,特别是基础项目的研发来源都是来源于国家自然资金,对于企业的申报,处的角色是尴尬的状态,这些我们都认为是有利有弊的。
松禾资本合伙人 汪洋 : 主要从资本的层面谈一下这个问题,我们不是创业者,正好是创业者的另一面,投资人的角色。其实,从整个市场来看,整个市场的资金大概有三类:第一类是政府资本,以政府引导基金为代表,这类资本通常投资的动机起产业引导的作用,政府对社会做产业配置的作用。第二、以大公司为代表的产业资本,产业资本投资的东西往往基于自身业务的考虑,不是纯粹追求短期的财务回报,不是为了投资而投资,更多考虑到自身业务的互补、防御的情况。第三、包括松禾在内的非常商业化的风险投资基金,对于我们基金来说最主要的目的是给出资人带来商业回报,这是投资最主要的动机。这三类资本整个大湾区中是非常典型的代表。政府资本,深圳市引导基金,深圳市各个区都有区级的引导基金,政府资本不仅直接投,很多政府资本还投向非常商业化的VC基金,在整个市场上资金供给上来说占据非常大的一块。
第二个产业资本,在整个湾区地域内最有名的是腾讯的产业共赢基金,尤其是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商业化基金投资越来越谨慎,投资速度放缓,但是对于产业资本来说不存在这个情况,他投资更多的动机是围绕自己的产业布局,是根据自己的业务而看的,而且往往财务回报考虑上不重要的。这种环境下,我相信产业资本对于在座的很多创业者来说是更应该追求的方向。
深圳是人民币基金的大本营,有很多优秀的同行,深创投、达晨、同创伟业、东方富海,在大湾区看好的基金在这里都是典型的代表,都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大湾区做投资也好、创业也好,都有好的资本环境。
钱方好近联合创始人 梁生光 : 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和广东省9个城市,从我们产业来分享一下,2015年开始在香港做跨境支付,当时做支付是没有牌照监管,不知道能不能做,到今年香港的金管局已经推出了不同的方案,政府推了一个像银联一样的系统,这个系统推出之后香港本地教育方便很多,很多之前不能出现的场景立刻变得很容易了,教育容易了之后,就是跨境融合出来。
金管局出了一个虚拟银行申请,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开银行账户的经验。香港开一个银行账户需要大概需要六个月、九个月,有了银行账号才能做生意。现在风险监管严格很多,香港跟美国金融有一定的关系,银行现在很保守,对于新创的企业、创业的公司要求很严格,如果说你做金融服务的肯定不开给你。一般的公司也要六个月到九个月办了下来,香港发现这个问题,出了一个虚拟银行牌照,今年底新出的虚拟银行牌照,让香港这一部分变成服务大湾区或者海外新经济的金融服务,灵活很多。
大湾区有两个比较好的机会,香港出海需要金融的服务才能做更多。
国内的人口红利现在过了,二三线城市或者出海机遇比较大,所以香港还是有很多机会,国内大湾区融合之后更多新的机会会出现。
主持人-梁杰民: 各位青年企业家讲述了自己心中对于美好湾区的想象,关于自己创业初心的想象,关于自己真正的创业层面的诉求。一个湾区的融合可能是助力于创业者更好地做一些互动交流,真实的诉求得以上报、得以反馈落实,可能会通过政府层面给予实际的帮助,这是每位创业者心中所希望的。
我们圆桌到此结束,会后几位青年企业家可以多去融合、交流,关于自己的诉求、互通融合,关于如何走出香港,让香港和澳门创业者融入到湾区中,让内地获得更多的资源,都是不错的想法。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