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创新百人会丨石冀琳:视频云+软件定义,华为要做业内第一
2018年8月24日,华为在广州举办“轻云直上,视界大开--2018华为安防新品交流会广州站”系列活动。在新品发布环节,华为重磅发布了星系列软件定义智能摄像机及CloudIVS视频轻量云解决方案。早在今年3月份,华为便在业界提出了 视频云 + 软件定义摄像机 的安防解决方案架构,这次的新品发布实际是对该理念的实践落实。
过去一年,华为与广东省政府以及东莞、佛山、惠州、韶关、江门等9个地市在数字政府、平安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并协助广东省公安厅率先建立了覆盖全省的视频云立体化防控体系。此外,华为视频监控解决方案已经大规模部署于深圳平安城市,广佛地铁,佛山平安城市,深圳机场以及其他众多园区安全监控项目。这似乎让人觉察, 看似已经牢固的中国安防市场的蛋糕桌,华为伸手敲了敲,桌子就开始松动了。
为进一步了解华为这几年在安防领域的战略布局和市场动向,亿欧采访了华为视频产品线副总裁石冀琳,一起探讨华为在软件定义智能摄像机,视频云平台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成功案例。
产业政策+市场需求,安防行业走向云化和智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界对公共安全的投入日益增大,安防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产业生态日益丰富活跃,各类新技术也在不断改变和重塑安防行业。
从产业政策的角度来说,国家持续推进农村的雪亮工程,平安中国的建设进一步提速。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联网应用。
从市场需求来说,越来越多的视频数据接入安防体系,对千万级摄像机的接入管理,海量视频数据的分发,存储,调度,同时具备人像抓拍,比对,视频结构化,以图搜图的智能分析能力,都对安防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其走向云化和智能。
从模拟的摄像机时代到IP摄影机时代,这一过程只是完成了网络级的应用,起到了数据存储的作用,但没有真正的解决智能化的问题。比如查询难题,数据布局不唯一的难题,一台摄像机上了网之后,不知道它在哪里的问题。石冀琳告诉亿欧: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华为想要参考手机发展的历史,把 人工智能 云化能力传递到摄像机领域,尝试把一台摄像机做成一台电脑,完成其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转化,让其拥有软件连续迭代的能力,甚至有支持多软件的生态环境。这即是华为当年做软件定义摄像机的核心理念。
软件定义摄像机,何为软件定义?
“闪耀星芒,用智慧赋予生命,无限星海,用璀璨诠释永恒。”这是华为软件定义摄像机“星系列”一句非常唯美的描述。石冀琳介绍: 软件定义摄像机的核心是软硬件解耦 ,即可以根据不同场景为摄像机加载不同软件和算法,通过多特征的提取与识别,多摄像机的协同,端云之间的协同,提升智能分析效率。内置实时图像,质量检测与评估特性,并具备自我感知和场景适应性的学习能力,让算法和应用不断迭代和演进,能够广泛适用于专业人象、车辆和电子警察等应用场景。
软件定义最核心的理念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第一,算法可进行持续增强,同一个算法像有生命力的软件一样可以不断更新和增强,从而改变现有的摄像机算法比较固定的局面;第二,多个算法可以灵活组合,比如人脸+人体,非机动车和行人,在相同的硬件条件下支持多个算法的并行计算;第三,应用场景可以按需定义。
基于软件定义摄像机创新理念,华为本次总共发布了“星像”人员结构化摄像机、“星驰”车辆微卡口摄像机、“星盾”电警卡口摄像机和“星辰”态势感知摄像机。
华为的星象是业界首款人脸+人体关联的结构化摄像机,它具备三个解决方案特征: 第一,能够支持100张每帧超高密人脸抓拍 ,业界主流标准是大概平均30到40张每帧; 第二,抓拍重复率低于8% ,即抓拍了100张,出现了8张人脑的重复,而业界目前的整体数据是20%以上。 第三,非约束场景的人脸识别 ,在不同场景下,华为的软件通过调整参数,运用最佳视角抓拍人脸。它可以跟踪并准确识别到戴着帽子,眼镜及口罩的人员。此外, 摄像机前端本身带有10万的本地人脸库,不需后台的智能计算,就可在人脸库中进行快速的对比和定位。
华为的星驰具备两大特征: 第一,非约束场景下可以抓拍到清晰车牌 ,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进行低照度下、抖动模糊的车牌抓拍,达到大于85%的识别率。 第二,在软件层面上,通过并行及关联处理的多个算法 , 实现多个车辆信息可以灵活跟车牌进行组合 ,比如车型,驾驶员性别,车身颜色,包括挂件,包括车的基本特征等。
华为的星盾是业界首个做了内置自动变焦摄像头的电警摄像机,可以针对交通的特殊场景要求灵活进行变焦。此外,它使用了工业级内存, 在断电情况下保证数据能保存7天,并能做到在200公里的高速路上清晰抓拍人脸。
华为的星辰是态势感知摄像机,可以做到针对光线,天气运动等多场景动态进行软件的自适应找到最佳的拍摄效果,最佳的拍摄场景,这即是华为推出的软件定义能力。
端云协同 , 全网智能
作为传统的ICT企业,华为进入安防市场,刚开始也并非是要涉及视频监控的所有产品,华为的安防定位是为其通信业务服务,增加附加值。所以早期的切入都是公安、交通、能源等行业市场,发力管网通路的建设,这一点,在今天的华为安防监控市场策略中,依旧是处于核心的战略地位。
今天,华为已经明白,不管平安城市还是其他行业的智慧化应用, 监控系统平台的搭建,首先要解决基础的网络架构,稳定、流畅的网络传输才是整个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石,也是其他上层功能业务智慧化应用的基础。
目前,华为凭借多年在云领域的技术积累,利用云计算,云存储,大数据等核心技术构建全云化架构的CloudIVS视频云解决方案,可以分层部署在中心节点、边缘节点, 与软件定义智能摄像机配合, 形成端、边、云的立体式视频存储和智能分析能力。
这次发布的华为CloudIVS Lite视频轻量云解决方案,就是专为边缘节点打造的轻量视频云,具备 轻快灵巧 一下四大特点:
第一,轻。做到一台起步,轻装上 阵 。通过存算检和多算法融合,支撑视图接入、转发、存储及减速,结合人脸识别、人体识别等,让整个机房的空间节省50%,能耗减少30%。
第二,快。做到系统一键式部署,算法快速集成 。轻量云可以把整个系统上线的时间从两周浓缩到两天,可以把算法快速集成的时间,两个月提升到两周。
第三,灵。按需灵活进行软件能力的组合,动态生成需要的业务运用。
第 四,巧。多算法可以巧妙编排,支持各种创新计算法的应用。
石冀琳表示,视频监控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是华为在安防领域业务未来的核心增长点, 未来的视频监控系统将是一个云化架构、开放解耦、全网智能、前后端联动的数字化、智能化体系。
合作与竞争并存,华为要争业界第一
过去华为一直在安防领域进行试水,不愠不火的表现也引起了业界的一片质疑。石冀琳告诉亿欧,实际上,华为在此前一直在判断自身与该领域的技术匹配度,是否适合华为来进入这个领域。直到近年来,视频尤其行业视频的客户需求变得强劲, 去年底华为才把进军安防作为主要战略,把视频定位为战略方向,把安平作为最重要的行业 。此外,华为认为从2018年开始我们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重新定义的智能时代,而这个时代给视频监控解决方案带来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改变在过去十几年间我们没有办法实现的需求和场景,可以用好的技术重新定义安防产业,而这种方向正是以技术为导向的华为所一直追求的。
当问及与海康、大华两大安防巨头的关系时,石冀琳表示: 在一个产业里面,只有几家有梦想的产业巨头才能真正引领产业快速向前走,但是在具体项目当中,各个企业自然会进行角逐,而这只是任何一个良性产业必然会呈现的状态。 华为在这个领域虽然还是一个新手,但如果华为的云化战略是正确的,海康大华这两大安防巨头在以后也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诠释这个理念。
依托在芯片、IT设备及算法的积累,华为想把优势变为解决方案,将散落在各个地方的珍珠串成项链,分得了产业的一杯羹。据了解,在未来安防+物联网大技术融合上,华为也会走在前面,促进这一产业的升级。这次华为提出的云化战略,或许真的能帮助华为在这一领域越走越远,打一个漂亮的翻身战。
“ 我的最首要任务是做行业里面最好的解决方案。我确实认为中国人要有工匠精神,我们要做世界第一的解决方案,才能真正营业一个世界第一的产业。” 石冀琳说。
推荐:安防创新百人会栏目
近年来,人工智能正快速渗透到安防行业的各个环节,安防也是目前AI公司争战的主战场。紧跟“新科技、新理念、新政策”,亿欧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在安防行业的应用落地,并推出《安防创新百人会》栏目。
我们将采访100家安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如果您有合适的企业推荐,或者想加入“亿欧安防AI创新学习群”(余凯、孙剑、徐立、浦世亮、陈宁等行业大咖都在群里),均可联系亿欧记者李论(微信:lilun18846810390)。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在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科技创新带动资源集聚等方面着力颇多,创新机制、产业升级、人才引流、协同发展等带来了多方面的机遇。相应的,人工智能、人才赋能正深刻地影响着商业步伐。
2018年10月18-19日,亿欧将在深圳举办 “引擎·引领” 2018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BATi) ,集合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智慧城市、智慧安防、智慧交通等一众热点问题展开探讨,分析科技创新未来趋势,盘点技术革命下的发展契机。
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664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