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坚强:德尔福将长期保持内燃机和新能源“两条腿走路”
作者丨丁唯一
编辑丨张宇喆
2017年底,原 德尔福 汽车公司正式拆分为Aptiv和德尔福科技两家公司:Aptiv公司由原电子与安全和电子/电气架构业务板块组成,主要聚焦于自动驾驶技术;德尔福科技则是原来的动力总成业务部,专注于通过内燃技术、软件控制、以及电气化来为汽车提供动力系统元件。
9月21日,在武汉举行的智能汽车前沿峰会上,德尔福科技集团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樊坚强在接受包括亿欧汽车在内的媒体群访中表示:“ 无人驾驶 也好,新能源也好,都需要电控系统。从传统 内燃机 到电池,到氢能源,再到混动的转变中,电控系统的需求无法改变。”
在电气化进程中,即使内燃机被不断唱衰,德尔福科技也没有停止在内燃机板块的投入。据樊坚强透露, 德尔福当下90%甚至95%的业务还是传统内燃机方向。 他认为,传统内燃机作为未来动力系统发展的基础是不能被忽略的:“我们并没有停止对内燃机的投入,动力系统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将不是完全的电气化。”
即便是在全行业都认为电动化是未来发展趋势的当下,樊坚强仍表示,德尔福科技的路线将一直定位于内燃机和新能源“两条腿走路”。
在新能源方面,德尔福仍将专注于电控市场,用樊坚强的话来说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未来的电动化不管是以氢燃料电池还是以纯电动作为主导,作为基本件的电控系统都不可或缺。
在智能网联的浪潮中,樊坚强表示,德尔福也将在电控技术中引入智能网联技术。未来的电控系统将通过智能网联在通过云端场景的预知来降低能耗,从而减少排放。但他也坦言,由于中国的道路数据无法做到完全公开,拿到地形的3D精准地图比较困难。为了解决相关问题,樊坚强表示,某些地域性场景可以自行勘测,只需要拐弯、坡度和信号灯等数据,并不需要完整的中国地图。
在峰会过程期间,德尔福科技集团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樊坚强接受了媒体群访,以下为采访实录(有删减):
媒体:今天的会是智能汽车前沿峰会,想问一下樊总,德尔福在智能汽车方面有什么样的布局,或者已经开始做了哪些工作?
樊坚强:德尔福拆分之后,我们专注于动力板块,也就是推进系统。现在这个推进系统在演化,我做报告的时候也讲了,无人驾驶也好,新能源也好,都需要推进系统,只不过是从传统内燃机到电池到氢能源再到混动的转变,但能源本质是必须的。德尔福在整个浪潮中有两个方面,一是从传统内燃机到新能源动力板块,我们成立了电子与电气化这个部门,专门做电动车新能源,我们专攻电控,混动、纯电、氢能源都可以覆盖。德尔福在这写领域应该是处在全球领先地位,在欧洲拿了非常大的项目,27亿美元的大项目。目前来讲,我们是行业处于领先地位,这是智能网联或者新能源方面的概念。
德尔福未来将通过智能网联在云端实现场景的预知,以降低能耗,从而降低排放。现在,传统内燃机很难提高效率,提高1%或者2%就很难了。另外,我们发现,优秀的驾驶员和一般的驾驶员,油耗差可以高达20%。我们在传统内燃机或者电动系统的效率上深耕的话,为什么不把它放到未来大的概念去做?智能互联,包括精准定位、3D地图等技术,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使得德尔福在动力节能减排的概念可以得到成立。
媒体:德尔福目前在中国市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27亿美元项目是在欧洲的,中国市场有没有新的进展?
樊坚强:我们在苏州建了全新的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产品工厂,专门生产所有的电控产品,包括逆变器、DCDC、OBC,BMS。所有产品在亚太区和中国的客户,全部在那边生产。
媒体:德尔福科技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内燃机,一方面是新能源。就新能源布局上可以更细化介绍吗?
樊坚强:刚才我也讲了,新能源包括三部分,电机、电控和电池,电机跟电池,德尔福很早就做了,后来慢慢就剥离出去。德尔福的战略就是专注在电控。电控的广度非常开,刚才讲了逆变器、CIDD,包括BMS,不管是48伏、强混、纯电或者氢能源都要用这些。我们以不变应万变,未来的技术是混动也好,氢能源也好,都不能确定。但不管怎么样,都需要电控产品,所以我认为,这样的选择是比较对的,也是符合德尔福长期经营理念的。
媒体:之前提到电子和电气业务,德尔福宣布中国会是德尔福全球电子电气化业务的研发中心。我想问一下,这个中心现在建设的进展情况怎么样了?
樊坚强:德尔福分好几个事业部,新能源电子电气事业部总部就在上海,说明我们对中国的关注度是非常大的。另外,我们在苏州有一个完全是为了电气化建造的工厂,也说明了德尔福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中国在电气化方面还是主流。
媒体:您演讲的时演示了通过对车辆转弯的预判实现节能的曲线图。通过采访我们了解了一个现实,在中国坡路、弯道的很多数据是没有办法公开的,咱们这边如何获得这些路的实况,来降低油耗或者电耗?
樊坚强:这个问题很好,这也是我们遇到的瓶颈。这个事情要分好几步走,一是把地形3D精准地图拿到,这是安全问题,国家并不允许。另外是地域性的场景,A到B,货车经常拉,有些地形我们可以自己测,我们就需要这条路的拐弯、坡度和信号灯,并不是需要非常完整的中国地图。
媒体:在中国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驱动下,德尔福未来发展的路径是怎样的,配合目前这两种趋势?
樊坚强:刚才说了,很多资本全部是一步到位搞无人驾驶,这确实带来的效益很大。我看过一个数据,预估这是7万亿美元的大市场。这个事情前两年很热,现在热度下来了,因为太难了。真正搞L2、L3的话,效益没有那么高。像我现在开的车子也有自动停刹车,会非常不舒服,稍微遇到障碍物就会马上停掉,我就把这个功能关掉。装了也没有用,因为没有以用户为本。我的意思是,到真正的无人驾驶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在很长的时间中,能不能找能够落地的产品,使消费者能够感受到,这是德尔福要思考的问题。
通过前瞻性的预设场景,节能、减排、省油是卡车司机非常欢迎的。卡车用户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驾驶安全可以用技术来解决,不能说把手放开了就安全,这是不对的。我认为,目前的卡车是1.0版的,真正无人驾驶是2.0版本,中间还有用于过渡的1.5版本,这个概念是人和现在技术混合的概念。90%的事故是人造成的,是因为疲劳或分心。如果有种方法知道他疲劳或者分心,就阻止他或者提醒他,这样的话事故就降下来了。
卡车用户关心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油耗。卡车油耗基本上跟总价差不多了,不要说10%,降5%都已经不得了了。我们跟主机厂说降1%-2%,他们就非常高兴了。降油耗是长时间的大主题,这个主题对卡车、货车尤为急迫。上次碰到一个朋友,说飞机也需要这个东西,飞机从美国飞到中国来肯定也有油耗,这个油耗也是基于飞行员的,飞得好可以节省很多油,飞得不好会很费油。以后还有电耗的概念,很多电动车都在搞电机热泵,都是供电不足,如果电非常流畅的话也没有那么多的问题。所以节能这个事情是永远的主题,德尔福在今后智能互联、无人驾驶中,我们要把能耗做到接近理论值。
媒体:丰田、宝马一些车企对氢燃料电池非常关注,德尔福有什么样的布局?
樊坚强:我们关注氢,但保持着中立的态度,每家技术都有好坏。我们目前的看法可能是,这还是一个较长期的技术。氢能源,不管是氢还是纯电,电控的基本件都要用德尔福。我们裂变器是新型碳化硅材料,导致我们的裂变气小、省电、省空间,充电速度会非常快。不管是氢还是纯电,不需要我们布局,有人会找上门。我们以不变应万变,国内主机厂死亡挣扎,国家会不会扶持一把,我们都不知道。如果做业务的话,公司要挣钱的,我们就好好做电控,我做好东西你就会来。所以也是工匠精神,把东西做好就不怕了,酒香不怕巷子深。
媒体:现在主要有混动、氢混和插混,在您看来哪种是主流?
樊坚强:以前叫PHEV插电式混动。插电混理论来讲是非常好的技术,把电插好了,如果短程的话全部用电,一点都不用油。但现实没有那么美好,现实充电充不上,或者需要的时候没有。国家对这个事情也关注到了,后来对PHEV打击很大,降低了系数,包括补贴也有开刀。后来提出增程式,也是插电混合动力,但一定是通过内燃机发电来驱动电池,电池再充电。充电的话一定开内燃机,咱们国家的排放法规避不过去,国家在推这个。
我个人觉得,最好的过渡还是用混动,能够结合市场的技术。日本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不指望政府的补助,就老老实实做,油电平衡做到极致,不要因为政府的方向迎合政府的需求,真正市场是各方把技术做好。现在双积分改革基本上是符合这个目标的,今后过渡的话,可能还是要有混动的投放。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媒体:内燃机是德尔福的核心业务,在内燃机下行的状况下,德尔福未来内燃车业务会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除了刚才提到的降低能耗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向或者发展趋势?
樊坚强:中国内燃机相当薄弱,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战略要转到新能源,因为内燃机跟不上,这样的话可以弯道超车。我们最近发布了500+Bar GDI,现在市场上都是用350Bar,这也是德尔福最先推出的,几个竞争对手不想推,因为未来是电气化的概念。德尔福第一个推出去响应非常好,我们从本来弱的位置一下子变得非常强,全球拿了很多业务。毕竟,我们目前90%甚至95%的业务还是来自传统动力,不能忽略这方面,各个方面发展的基础都在传统这边。现在,我们认为,这个事情还没有完,350Bar已经打了胜仗,紧接着要推500Bar,我们并没有停止对内燃机的投入,未来不是完全的电气化。我们看到主机厂对我们是有实实在在的需求的。我们致力于把每个科技做到最极致,这样的话不管未来方向怎么样,各个方向我们都有产品,在江湖地位上基本上可以立于不败。非要说德尔福的策略,电气化还是占上风,因为未来的势头是不可逆的。
媒体:除了内燃机,电驱动也有核心业务,这部分的江湖地位有哪些产品,或者今年有哪些重点产品发布。
樊坚强:电驱动就两个东西,一个是电机,一个是电机控制器。电机,德尔福已经有了,后来不需要了,因为我们看到是非常传统的概念。我们关注在电子控制器,也就是电机控制器,这个技术德尔福有非常大的投入。德尔福在这个领域已经有25年的历史,德尔福还是通用一部分的时候就开始做这方面的技术。
我们也做智能驾驶。需求还是很现实的,我讲完以后马上有人跑过来找合作,厦门有一千多辆车。即使到了无人驾驶时代,行业对节能减排还是有需求,而且关键是能落地。无人驾驶都是在封闭地区,但是这个落地快。很多城市也好,园区也好,都在开试验区。他们希望有落地的车在试验区尽快试验。现在,我们在北美、在中国也会有自己的试验车。这个系统带到中国应该是操作性非常强的。
编辑:张宇喆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