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丨蓝驰创投2019年资金募集规模35亿,继续加码早期投资
11月29日, 蓝驰创投 宣布今年美元和人民币基金募集情况。本次资金募集总额35亿元,是2019年截至目前中国境内最大募集规模的早期基金之一。
据介绍,蓝驰所管理基金专注于Pre-A到A轮的早期投资,平均存续期为10年,这意味着蓝驰可以持续从早期阶段开始为创业者提供长周期支持。
据蓝驰创投的两位管理合伙人陈维广、朱天宇表示,新募集资金将聚焦AIoT、创新医疗服务、消费生活服务、 企业服务 、Autonomous Vehicle、智能制造等领域。
过去14年,蓝驰创投在中国的平均IRR超过30%。2016年,蓝驰曾完成存续期10年、总额超过5亿美金的双币基金募集。本次募资也继续获得了包括国际保险公司、主权财富基金、养老金、国家级引导基金、实体企业、家族办公室等在内的机构投资者支持。
公开资料显示,蓝驰创投于1998年在美国硅谷成立,2005年进入中国,截至目前,蓝驰创投在中国的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0亿人民币。
在项目层面,蓝驰创投累计投资超过100个早期创业项目,覆盖包括 人工智能 、创新医疗服务、AR/VR/MR、创新教育、大数据/云计算、Autonomous Vehicle、消费生活服务、IoT、 金融科技 等领域。
截至目前,蓝驰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已经拉动了近10倍的后续再融资。其中,近80%的被投项目顺利融到下一轮,近20家公司已通过IPO、并购等方式退出,包括58/赶集网、趣店、蘑菇街、Coupa Software、PayPal、Waze、PPTV等。
以下为亿欧采访蓝驰创投实录:
Q:蓝驰创投如何考虑未来5—10年的投资机会?
A:聚焦于效率提升和自主创新的企业服务和硬科技机会;支付方式创新和医疗服务创新的机会;以及新人群、新场景、新品类的消费机会。
Q:新基金的投资方向基于哪些趋势判断?
A: 首先,中国经济正面临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的演进。一方面,人口红利不再,人力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持续增长,研发人口红利释放,工程师数量迅速增加。人口供给的升级,将有效推进中国的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
其次,过去40年我国中小城镇发展迅猛,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商业环境持续优化。 伴随3-5线城市 消费升级 ,将产生全新的连接方式,重构人与人、人与商品、人与服务的供应链。
第三,中国人口结构正在面临老龄化压力,亚健康问题和慢性发病率持续上升。 伴随人均GDP的增长和医疗支出的增加,医疗服务、药品流通、医疗支付体系也将出现全新变革。
Q:未来,蓝驰创投认为什么样的创业者值得投?
A:新周期下,验证创业结果的时间正在被拉长,创业者要放弃短期博弈,投入更长的时间和耐心。面对更激烈的竞争环境,对创业团队的要求会比以往更高。拥有敏锐清晰、不偏不倚的自我认知,主导过产品或商业模式从0到1的试错迭代,建立过商业模式闭环(有效率的卖过东西赚过钱)的创业者是蓝驰关注的重点。
伴随从模式创新向技术创新的转变,技术导向型创业者的投资占比将更高。距离场景更近,专业积累更深的创业者,蓝驰会重点关注。
中美在技术和产业链的解耦效应逐渐显现。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具备战略纵深价值的市场,将吸引更多积累了丰富海外经验的技术人才和创业人才。这些有意参与中国市场创新机会的海外人才,也会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Q: 蓝驰投资的项目面临商业化落地的难题吗?
A:我们在做投资判断的时候就会关注一个项目是否能够解决场景与需求的问题。因为只有解决了需求才有人愿意买单,而不是拿着锤子去找钉子。如果创业者不知道需求是什么,仅仅有一个工具是不够的。
Q:蓝驰专注早期投资,这个阶段企业的业务模式往往还处在从0到1的最开始,尚未成熟。但蓝驰又很关注商业化和实际落地的能力,这是否矛盾?
A:正因如此,早期投资才更要求投资人具备极强的认知体系,以及比较好的判断力。要判断创业者是不是一个以需求为导向去寻找解决方案的创业者,这一点很重要。
所以,在看项目的时候,会看创始人对市场的认知,他的起点是从需求侧还是从供给侧出发。从供给侧出发是把基础工具做出来再去想需求。从需求侧出发则是首先理解场景存在什么问题,可以组装哪些工具过来,比如AI,是否需要一个特别棒的牛刀,还是仅用一个剪刀、一个小锉子,也可以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我们关注的是创业者到底有没有这样的思考,哪怕是在很早的阶段。
Q:蓝驰在未来也会关注产业链上游吗?比如GPU、芯片、工业软件等。
A:我们今年投资了一家RISC-V处理器内核IP与解决方案公司,叫芯来科技。处理器是比较重要的领域,随着全球市场环境的变化,这里面一定有大量来自中国的自主创新机会。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