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死,互联网咖啡死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数据死,互联网咖啡死

毫无疑问,中国的 咖啡 市场正在发生剧烈的变革。

第三次咖啡浪潮与咖啡 新零售 并行驶来,在这个市场形成了撕裂而有趣的景观,一面是注重品质和体验试图逃离“ 星巴克 范式标准”的咖啡深度爱好者,一面是因折扣和营销初次尝试现磨咖啡并产生浓厚兴趣的咖啡小白。

瑞幸的高速扩张为咖啡行业引来了无数目光,但你很难说的清到底是瑞幸搅动了市场,还是市场早已在酝酿波澜。2018年,除了 互联网 咖啡这颗最亮的星,其它咖啡品牌也没闲着,日本国民品牌Doutor和加拿大咖啡巨头Tim Hortons相继进入中国市场,他们都在本国市场碾压了星巴克,本地的GREYBOX COFFEE等精品咖啡悄然布局扩张版图,全家湃客咖啡等便利店咖啡也闷声发大财实现了业绩增长。

据伦敦国际咖啡组织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的咖啡消费增速高达15%,而全球增速仅为2%,谁都看得到中国市场的潜力,这块肥沃的土壤,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开拓者。伴随着 消费升级 和分级、资本催熟、互联网营销、消费者代际更迭、数据革命等一系列综合因素,本已暗流涌动的咖啡市场开始呈现出明显的趋势走向:领域细分化、业态零售化、数据驱动化。

一次升级,两种方向

乘着消费升级这股东风,咖啡品牌分别下注在了两个市场,一个是存量市场的纵向培育,一个是增量市场的横向开拓。这得益于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明显消费分级,让同一个概念有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商业化诠释。

前者承接了国际市场的第三次咖啡浪潮,即“精品咖啡”的推广,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Knutsen Coffee的创始人Erna Knutsen在1974年出版的《茶语咖啡贸易期刊(Tea&Coffee Trade Journal)》,用以指代“于特定气候下种植,有着独特风味的咖啡豆”。随着国外Blue bottle、知识分子等品牌近几年的流行,精品咖啡的商业化浪潮才算真正席卷全球。根据美国咖啡协会的统计,精品咖啡市场的份额在美国已经达到20%。

说白了,精品咖啡就是在咖啡品质上进行升级,在产品和体验上明显优于星巴克这样的传统规模化连锁咖啡馆,迎合了重度咖啡爱好者的需求。

在第三次咖啡浪潮的席卷下,中国也呈现出明显的升级需求,根据市场调研机构QYR分析统计,2014-2020年,中国精品咖啡豆进口额平均增长率将达到9.6%,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向Seesaw Coffee和GREYBOX COFFEE等精品咖啡店,今年1月,完成了数千万A轮融资的FISHEYE鱼眼咖啡走的也是精品咖啡的路子。

另外一种,就是瑞幸所倡导的咖啡市场教育,“高品质、高便利性、高性价比”主打的方向,和网易“好的生活,没那么贵”如出一辙,通过补贴市场高调营销吸纳大量咖啡素人。毕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受星巴克影响国内的咖啡馆定价普遍较高,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这给了后来者教育市场新的机会,别忘了,还有占据中国咖啡市场70%的速溶咖啡用户等待转化。

在星巴克和雀巢共同塑造的中国咖啡市场,随着多元化需求的兴起,二元结构终究会被打破,人们不会仅仅满足于这两种选择,欧瑞国际分析师观察发现,许多小品牌和独立咖啡正在崛起,注册数量呈爆炸性增长。即便是速溶咖啡也跟上了升级的潮流,今年1月份,咖啡品牌三顿半完成了千万级的pre-A轮融资,他们要做的就是精致的挂耳咖啡。

中国的咖啡市场正在呈现多赛道并行的局面,差异化的市场格局正在形成,而这正是一个市场迈入成熟的标志之一。

文化“祛魅”,零售崛起

成熟的市场不应该只存在一种话语空间,将星巴克的“第三空间”拉下神坛,是咖啡消费语境多元化的开始。

2019年伊始,曾经的“民族咖啡第一品牌”雕刻时光传来了门店相继倒闭的消息,这家1997年开始运营,发展历史超过中国星巴克的文艺咖啡馆始祖,引发了一众老客户的集体感怀。如果历史存在某种符号,那么雕刻时光的衰落和瑞幸的崛起在同一时间的交替,就意味着民族咖啡品牌运营出现了颠覆式的商业逻辑转换,从文艺+文化+空间的传统服务思路转向资本+互联网+数据的新零售思路,而这正是时代变迁所带来的差别。

在瑞幸横空出世前,人们去咖啡馆消费什么?为什么一杯原材料成本不到5元钱的咖啡普遍卖到三四十大家都觉得很正常?是社交场景,是身份认同,是休闲空间……是包裹在“第三空间”概念里的一切文化符号的综合,它给咖啡馆涂抹上了一层迷人的文化色彩。国内绝大部分咖啡馆几乎都活在星巴克主导的“第三空间”消费语境下,只是在空间置景上突出不同风格,要营造的都是品质、文化、休闲的社交氛围,这本质就是对咖啡消费的一种文化赋魅。

笔者在螳螂财经发表的《互联网咖啡,2019定生死》一文中就提到过, “互联网咖啡的诞生,是现磨咖啡在国内从社交终端产品走向大众消费品的必然。瑞幸们和星巴克们的战争,本质也是咖啡“祛魅”和“赋魅”的消费语境之争。”

互联网咖啡的意义之一,就在于将咖啡消费从文化服务的神坛上拉下来,还原其作为大众消费品的实质。 随着日本Doutor和加拿大Tim Horton等好喝不贵的国外咖啡品牌的进入,人们会越来越意识到喝杯咖啡其实真的不必多贵,在消费认知的变化中,麦咖啡和全家湃客咖啡等零售咖啡品牌也将会去除“廉价咖啡品质不好”等固化标签,迎来新的机遇。

咖啡零售化已成必然趋势,但对于主打新零售的互联网咖啡,多数人依然以为其逃不过传统零售的本质,只不过在成本结构上做出了一些创新,通过降低门店成本、获客成本,反哺产品品质,降低到手价格,并结合互联网营销和资本补贴迅速完成跑马圈地,一旦停止烧钱,就会陷入传统零售竞争的僵局,缺乏竞争力。这其实并不准确。

被抬高的产品力和被忽视的数据化

“瑞幸会不会成为下一个ofo”之所以会成为热点话题,是资本盲目烧钱扩张规模与流量泡沫这两大创业陷 阱带来的警醒, 不幸的是,瑞幸看起来似乎都满足条件。瑞幸的生死局,被很多人预言在产品力上的成败,但说白了,咖啡真不是什么复杂的产品,尤其是对星巴克这种标准化快销连锁咖啡店,一个新手学习三天做出来的东西,你未必尝得出差别。

很多人觉得星巴克比其它咖啡好喝,有多少是出于口味惯性,多少出于品牌光环,多少出于虚荣心理?在种种条件限制下谈产品力,对新入场的选手并不公平。相较之下,运营能力的破局才是关键,而新零售的核心优势就在于数据驱动运营。

“数据咖啡”听起来既不性感也不可口,给人更多的是代码的冰冷和理性,没有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那样温暖和富有人情味,并没有在营销中被重点提及,但这恰恰是互联网咖啡最重要的底色。相比流量优势带来的“显性价值”——增长黑客、流量池等社会化营销结合补贴玩法带来几何级的获客增长,数据分析带来的“隐形价值”并不易察觉,就像人人都知道瑞幸只要分享一个新客户就能拿一张免费券,但并不一定知道瑞幸在平时给每个人发放的优惠券都是不同的。

喝星巴克的人未必是星巴克的会员,但喝瑞幸的人却会自动成为瑞幸的用户。

原理并不难理解,瑞幸不接受线下点单,为的就是通过app或者小程序,收集用户的地理位置、消费品类、消费频次、消费金额等多维度数据,并建立相关的数据模型和设计算法,描绘用户画像,进行精细化运营,包括且不限于产品迭代、供应链调整、门店选址、营销策略等。这才是新零售的本质,不是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而是线上线下同步数据,并通过数据驱动运营,这会带来更快的市场反应速度、更精准的营销、更低的试错率,以及更高效率的综合运营。

在最根本的商业逻辑上,传统连锁咖啡店还停留在B2C的模式上,即依靠品牌效应掌握消费语境的话语权,完成自上而下的营销引导;而新零售咖啡则是C2M的模式,不断收集消费者数据,从而修正自我逼近定制化服务。但不同于追逐潮流千变万化的服装业在数字化浪潮中的巨变,更讲究传统和保守的咖啡业或许反应要迟钝得多。

也正是因为数据能力的缺失,让星巴克在面对瑞幸的崛起时,紧急选择了和阿里合作,这是基因层面的差异,很难在短时间内自我修补。而在此之间,无论是疯狂扩张的Caffe Bene,还是别具一格的ZOO coffee,或是高端大气的Maan coffee,都未曾让星巴克有一丝动摇,韩式咖啡玩再多花样,本质还是传统零售那一套,这可是星巴克的看家本领,最后除了maan coffee活得还可以,前两者都只是成了一时网红,随后迅速走向落寞。

无论瑞幸和 连咖啡 等互联网咖啡最终是否取得市场成功,但咖啡运营的数据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这不同于消费者口味的变化无常,也不同于经营思路的循环往复,这背后是技术进步推动的时代趋势,新零售亦是如此,正如吴晓波在《水大鱼大》中总结中国四十年经济发展所言,制度创新可以反复,但技术破壁不可逆转。

在中国引领了20年风潮的星巴克,这一次真正陷入了四面埋伏,根据今年1月的最新财报显示,星巴克中国同店销售上升1%,相比去年Q3下降2%的数据已经好了不少,起码连续两个季度止跌,但和2018年Q1或以前6-7%的增速比,其在中国发展已大为放缓。在中国咖啡市场领域细分化、业态零售化和数据驱动化的趋势面前,未来还存在不少变数。


茶饮品牌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头部腰部餐企纷纷入局茶饮赛道,使得本身就很热闹的茶饮赛道显得更为火爆。再者,2018年的整个咖啡市场波澜掀起,越来越多人看到中国咖啡市场蕴含的巨大潜力,国外更多咖啡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咖啡品牌的强势崛起,使得咖啡行业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随着消费升级愈演愈烈,新生代消费者不仅对茶饮、咖啡的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一杯饮品所带来的体验也越来越看重。由此,茶饮咖啡品牌们,在好喝之外,从消费者体验出发,也在追求更多的可能。

3月底,由亿欧餐饮频道举办的《C&T时代,茶咖新麓战》活动将在北京举行,我们将邀请茶饮咖啡行业的企业作为演讲嘉宾,与大家共同分享对于行业的观点与见解。详情点击链接进行查看: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87

数据死,互联网咖啡死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数据报告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是什么行业互联网咖啡品牌互联网金融数据互联网数据中心互联网是什么互联网大数据什么叫互联网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