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小面宋奇:用心做好每一面
“做好自己这一面”是 遇见小面 的口号,也是创始人 宋奇 做人做事的态度。
遇见小面,以经营 重庆小面 为主的川渝风味面馆,创立于2014年6月,加上近日获得的2500万元新一轮 融资 ,就已经拿到了四轮融资。这在成长周期普遍较长的餐企属于里面较快速度的。 资本寒冬期、全国小面走低大背景下,遇见小面何以逆势融资成长? 亿欧第一时间专访了宋奇。
谈团队:专业人做专业事
遇见小面创始人有三位,宋奇、苏旭翔和罗燕灵,均是宋奇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级的校友,罗燕灵更是已经成为了宋奇的妻子。除去这三位,宋奇还特别提到其他两位,前麦当劳营运高管郑锐材和原真功夫后勤集团总经理陈琳。
从第一间店开始,郑锐材就负责建立起了遇见小面的营运系统和人才培训系统,宋奇叫它“小面大学”。“小面大学”的课程涉及营运、产品、技术、设备、值班等各个方面。培训内容除实操技能外,还有企业文化理念及职业规划课程等。“小面大学”鼓励学员从基层开始,通过培训、学习和实践,一步步晋升公司管理层人员。而陈琳则在采购、供应链、营建、人力等后勤环节帮助遇见小面扫清了很多障碍。
目前罗燕灵负责产品研发、苏旭翔负责营运、郑锐材负责办公室职能部分,而宋奇则充当着企业对外发言人的角色。四人各司其职,相互配合。 正是由于专业人做专业事,遇见小面在建立初期少走了很多弯路,也保证了2015年底,遇见小面7天之内连开3家店,一切还能井然有序。
谈产品:用科学+极致的态度做面
在遇见小面最初创立的阶段,虽获得了师傅的秘方,但是具体实施仍面临很多的障碍,因为在重庆小面制作过程中,调料的配比等都是行家凭经验来判断。但是立志将小面做成麦当劳那样世界级品牌的宋奇来说,企业要做大,仅凭经验显然行不通, 如何实现标准化生产成为了最需要攻克的难题。
有意思的是,宋奇和其他创始人都是理工科出身,就想到说能不能以做实验的方式来确定准确用量。于是大家就把实验室里的电子称、量杯、油温计、盐度计等这些设备搬进了厨房,一遍又一遍地测试,并邀请友人来试吃,根据反馈再调整,慢慢确认每一种调料的详细参数。后来,遇见小面跟第三方中央厨房合作,产品标准化得到了更强的保障,也为后期门店扩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宋奇之前曾提到过,每隔一段时间,公司就会替换掉一部分菜品。那么遇见小面产品的更新迭代周期是多长?
他很坦白地回答说:“其实并没有很明确的时间段,相比于新产品的研发,我们更注重老产品的持续改良升级。”他还拿麦当劳来来打比方 ,“麦当劳的品类也挺多,但顾客常点的就是麦辣鸡和巨无霸套餐。其实,产品不求多,只要把已有的产品做到极致就很好了。”
要做到“极致”就要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地调整改善,而改善的标准就是食客的反馈。“ 做出来的东西好不好吃,食客才是最有发言权的。”宋奇和他的团队会随机跟到店顾客聊天,从他们的反馈中提取出有效信息来配合餐品口味的调整。甚至还会定期跟专家级吃货沟通,在网上看大家的评论等。
科学的态度,极致的产品,再加上品牌化的发展战略,不仅让遇见小面与市场上的同类品牌形成了差异化竞争力的同时,也屡受资本方的青睐。遇见小面的投资方弘毅资本投资董事总经理王小龙就曾说过:“ 遇见小面在小面这个看似红海的细分领域做出了令人深刻的品牌,展现出了相当强悍的竞争能力。”
谈家庭:把小日子过好才能改变世界
宋奇朋友圈最近的一条关于生活的状态是纪念和妻子的五周年。他说“结婚五年,我们不仅生育了大儿子,还孕育二儿子“遇见小面”,我们一个来自肇庆,一个来自大庆,这种组合就叫‘重庆’。”
夫妻同为公司创始人,被问及如何处理家庭和工作的关系时,宋奇说道:“ 创业 者很多时候都是孤独的,很需要情感的理解和共鸣,正好妻子跟我一起创业,更能相互理解。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并不是分的很清楚,很多时候,从店里回到家,相互还要讨论工作。当然,感情有时候会有起伏,但是我们是成年人,总是要学着处理好那个度,而且创业者时间上更灵活自由,我们也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成长。我觉得我跟燕灵的结合在感情和工作上都产生了1+1>2的效果。”正是因为妻子和家人在生活和事业上的支持和配合,才让宋奇敢于放手拼搏。
近些年来,以遇见小面等为代表的主打单品小业态的餐饮品牌不断兴起。甚至很多的传统餐饮品牌也纷纷在进行单品尝试,比如绿茶2016年初推出主打披萨的单品西餐厅Play king、海底捞的U鼎冒菜等。当在玩家们都在尝试的时候,谁能快速占领市场,谁就能占得先机。 小而美的单品类餐饮品牌,在成本结构、盈利方面相比于全品类的品牌有着天然优势 ,未来也许真的会像宋奇说的那样,“是 小品类 的天下”。
2016年最后一场行业盛会,第二届创新奖评选再度来袭,12月23日,北京亮马桥四季酒店,见证新资本、新产业、新技术、新理念带来全新变革。科技赋能产业, 见证下一个商业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