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距抓拍系统上岗,是否能行之有效
本文转载自智能交通世界网,原作者ITS114。原标题《控距抓拍系统,真的能控距吗?》亿欧智慧城市对文章进行二次编辑,供读者参考。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辆尤其是汽车数量的不断高速增长,截至2019年6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4亿辆,其中汽车2.5亿辆,相比2008年底的6467万辆汽车,增长超过1.8亿辆。与此同时,因超速、酒驾等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也数量巨大,虽然不同部门的统计结果不同,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近两年应在4万人左右,而交通运输部、国家安监总局在2017年联合发布了《道路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报告(2017)》,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死于道路交通事故的人数约为6.3万人。
对于提升交通安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以及各地政府,在资金、政策、执法手段、管理方式等各方面,高度关注,持续投入,不断创新。
在道路交通安全执法方面,非现场执法得到了广泛应用,电警、卡口、测速抓拍、违停抓拍、不礼让行人抓拍、不按顺序交替通行抓拍等设备大面积使用,尤其是智能视频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让电警、卡口等具备了更多的违法识别功能,非现场执法变得越来越强大。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 ,是非现场执法的一种,也是“小众”的执法设备——控距抓拍。
为什么会有控距抓拍
根据2018年天津当地媒体报道,天津市交管局通过对2017年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进行分析发现,追尾事故起数和造成的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数的63.48%、60.58%。而追尾事故中因未保持安全车距造成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占追尾事故总数的68.48%、69.88%。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八十条规定,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超过每小时100公里时,应当与同车道前车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车速低于每小时100公里时,与同车道前车距离可以适当缩短,但最小距离不得少于50米。
针对未保持安全车距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各地高速交警部门也做了相关探索,运用车间距违法抓拍系统,在卡口和车牌识别基础上,与卡口系统共用车头抓拍相机和智能终端管理设备,同时增加一台车尾抓拍相机、一台测速雷达和一个补光灯。车辆在高速公路行驶中,出现未按规定保持安全车距的行为,该系统可以实现摄录抓拍。当前车经过电子警察时,摄像头会抓拍前车车尾的照片,当后车经过时 ,电子警察会抓拍车尾和车头两张照片取证,并同时测速,通过计算来确定后车是否保持安全车距。
公开信息中,最早出现该类设备应用的城市是山东东营,此后,陆续也有部分省市出现高速交警投用这套系统设备:
2018年2月,东营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队宣布,对东营高速黄河大桥实施车距抓拍,建成了长度10公里、每500米安装一个高清球机、实现安全控距的高速畅通大道。
2018年5月1日,天津交警高速支队在津蓟、荣乌高速公路启用“车间距违法抓拍”系统,对未保持安全车距的司机处200元罚款。
2019年3月,当地高速交警在廊沧高速沧州方向105km+450处设置“车间距”抓拍摄像头,对车间距小于50米的违法车辆进行抓拍。
2019年8月,湘潭市高速交警将在沪昆高速湘潭段启用全省首套“控距设备”,目前在公示阶段,包括控距抓拍、高速低速抓拍、车型区分抓拍系统。公示期过后,就将正式投入使用。
质疑与吐槽
然而,在系统投入使用后,却受到了车主不同程度的吐槽和质疑。因此,高速交警单位也对热点问题作出了回应。
问题1:假如车辆在正常行驶,突然有堵车、超车并道等情况致使与前车距离小于五十米,怎么办呢?
回应:首先,保持安全车距,系统只针对同一车道行驶的车辆,即对同一车道内行驶且未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违法的后车进行摄录。
抓拍设备拍摄建立在所有车辆均在正常通行状态的基础上,车辆缓行或拥堵、后车行至前方后并道导致车距发生变化、在检测区域内前车减速或变道造成车距不足等非正常通行状态下的情况,均不在该设备采集的交通违法行为范围内。 此外,拍摄到的违法行为,会由人工再次确认后上传至交通违法系统。
问题2:如何判定安全距离?
回应:高速公路上每隔一段路程,就会设置一组车距确认标志、标线,并标有相应的数字,驾驶人可通过观察这些设施确定和保持安全车距。
控距抓拍系统实施的难点
即使高速公路上会设置车距确认标志、标线,且有相应的数字供驾驶员参考,在车辆高速移动的状态下,也只能大概估算与前面车辆的距离,但控距抓拍系统运用先进的算法,是有精确的数值来判断是否进行抓拍取证。一旦驾驶员估算预留值偏小,即使与前车保持48、49米的距离行驶,也可能被抓拍。另外,据交警部门回应会进一步进行人工核对,但高速路上行驶的车辆川流不息,需要人工校对的图像数量庞大,人工校验员队伍可能也要随之扩大,过多的投入人力进行图像核对是否值得,这是一个问题。
不同车辆实行分道行驶,是实施有效控距的基础。但目前国内高速公路(三车道)通常是按车辆行车速度进行车道划分,基本分为60km/h、90km/h、110km/h车速道。但要有效地对车辆进行控距,就要将小型车、客车、大型车等不同类型的车辆进行车道划分,不同车辆要按规定车道行驶。但这一基础条件就是系统有效实施的一大难题,高速交警部门要对大范围的高速公路重新进行车道划分,或采取其他措施有效管控车辆分道行驶,这需要进行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就算车道划分明确、人工核对问题也有效解决了,如何让驾驶员接受,也需要在宣传上发力。
技术上,要求设备对前后两车的速度几乎进行精准测量,同时能够识别变道超车的行为,如果是单靠视频算法来测速,其准确度有待商榷,所以很可能用雷达测速。如果是一个设备管多个车道,那么三个车道同时有不同类型的车辆陆续通过,对车型进行识别、对速度进行计算,那么对设备的算力要求会很高。
高速公路上的非现场执法设备,除测速以外,多是“小众”细分设备,控距抓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测速设备的升级,但很显然,受限于道路条件和执法难度,这样的设备,也就像鸣笛抓拍一样,只能是细分的、小众设备。
控距效果
根据高速交警部门回应,控距抓拍系统在拥堵、并道导致的车距不足等非正常行驶状态下将不在采集范围。但从交通事故原因分析来看,最需要保持车辆安全距离的正是这些非正常行驶。以此来看,控距抓拍系统怕只是“锦上添花”,很难“雪中送炭”。
此外,从实施了控距抓拍系统的路段来看,如东营高速黄河大桥,很多车辆在上桥之前都会减速甚至小停一会,这样看来好像驾驶员们都遵循车辆之间保持安全距离,系统的控距效果好像初步显现了。 但在车流量大和交通拥堵的情况下,控距抓拍基本无用武之地,再实施控距抓拍,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拥堵。
ITS114认为:
控距抓拍在事故多发路段(公安部交管局于每年都会公布全国十大危险路段),长距离下坡路段,很有必要设置,督促驾驶员们保持安全距离,给突发情况预留车辆紧急制动的空间,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即便控距抓拍在违法行为识别分析判定上可能存在问题,但执法设备的存在,往往就是一种无言的威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让驾驶员养成保持安全距离的意识。
另外,在一些路况不太好的道路、桥梁上实施控距抓拍,有效减少了道路的承重,有利于道路的养护和使用寿命的延长。
由亿欧公司主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广外)联合主办的“2019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BATi)”结合湾区科创和青年特色优势,将第二届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的主题定位于“科技赋能、青年引领”,将围绕5G生态、硬件创新、工业数字化、AI企服、科技出海等热点展开探讨,欢迎科技创新的观察者参与!
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75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