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容易被忽略的餐厅营销技巧
食物送入客人嘴里之前,不少方法可以帮助你(食客)我(餐厅)建立更亲密的联系,只要你想,所有不起眼的地方都可以为你所用。在此为各位准备了7个容易被你忽略掉的营销地带,供参考:
隐藏的小纸条
多半讨顾客欢心的技法门槛太低、无新意且无法与消费者真正产生互动。相比之下,成本不高但却能实实在在让人感觉用心的物件反倒更让人记住,一笼小确幸的“签语饼”便是如此。
90年代初风靡美国中 餐厅 的餐后甜点(元宝状小点心)借鉴到大陆,这种有趣而不重复的文案不仅为顾客的用餐体验带去更多惊喜,同时也赋予了产品更多的社交功能,一张张藏在签语饼里的签语条超越了小确幸的菜品,成为了这家店在朋友圈和微博霸屏次数最多的物件,
签语饼里面的文案均出自粉丝之手,对这样一个网红餐厅来说,自己的文字被采纳无疑相当于获得了参与品牌建设的机会(何等光荣)!参与感十足。同时,对餐厅来说,藏粉丝权利于一枚饼干之中,可是比让他们来决策选址位置和菜品口味风险降了一万倍。
收银小票
购物小票上除了更明确核算自己的 购物清单 之外还能干点什么?放二维码求关注?
算了吧,这只会让客人更快把它丢掉。小确幸的收银小票利用这狭小空间印了些温暖的话,“值得做的事都值得一做再做”、“吃饱了就不空虚了”、“你吃不动了?我才不信呢!”这都会给前来用餐的妹子不想减肥的心瞬间塞了粒定心丸,接地气又有趣。
英国一名设计师Hayden Peek在收银小票上展示出了自己更超前的构想,他在小票下方设计了5个营养指标,它们会以不同颜色来提示消费者手里买到的食物是否足够健康。
虽然这些购物小票的意义还不足以值得各位收藏,但这至少能成为品牌输出自身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何乐而不为。
桌卡
“特色龙虾饭15元一碗,只限今日”“新上15元龙虾饭,欢迎品尝”...除了展示食物信息,餐厅桌卡更多扮演的是叫号牌的角色,枯燥无味效果又一般。
不久前的光棍节,桃园眷村把自家桌上的叫号牌变成了“脱单台卡”,到店的单身客人只要在收银台领取任一脱单台卡,就能免费获得“豆浆+油条”这样一份[脱单套餐],10种脱单开场白任你挑选。从功能型应用转向内容型消费,桃园眷村更想扮演的是媒介这一角色。
周边物件
衍生品设计已成为品牌价值感体现愈发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将其分成“对内”与“对外”两部分。
“对内”指的是通过某些店内陈设和体验向顾客传递某种价值观,像Berrybeans店主韦寒夜为自家手冲壶、摇杯、滤纸袋等物件专门定制的皮套,它们跟店里的课程、活动或市集相互配合,使顾客在欣赏冲煮咖啡的过程中能够亲自体验背后的复古咖啡文化和职人精神。
当这种感觉传达到顾客内心,这便成了一种最容易、也最有效刺激顾客购买的办法。
Berrybeans的滤纸袋别有用心
有了对内的铺垫,“对外”的一系列事情就相当于顺水推舟,我们既可以选择与自身调性相同或反差感极强的品牌联名合作,为彼此注入更多活力,像FlyJuice与香港服装品牌CREAMSODA联名推出的手机壳,Migas与意大利服装品牌Replay联名推出的服装(在餐厅里卖衣服也是很赚眼球的)这样;
migas工服有品且不失质感
再或者努力营造出某种氛围,它往往能引导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并让他们产生追逐心,像Berrybeans过年推出的拜年挂耳咖啡包,一笼小确幸店内的早餐碗和收纳篮...平民价格再加上独特的标签总让你忍不住浪费钱再多一些。
包装袋
餐厅吃完饭后的 打包袋 ,外卖包装盒,快餐纸袋......往这些平面上放Logo几乎是90%商家的玩法。但实际上,除了作为品牌信息的输出地之外,这里还是一个庞大的流量入口,它可以借助不同品牌的IP属性聚集不同类型客群,扩大粉丝圈层。也可以刺激更多消费者拍照分享的欲望,增加品牌的曝光和二次传播。
西少爷 在这方面的做法尤其典型,每隔一段时间去吃肉夹馍时,我们总会发现他家外包装纸袋的文案与上次又有了新变化。
事实上,在西少爷看来,每个月消耗60多万份的纸袋如果背面只放一些店面官方信息无疑相当于巨大的浪费,这60万份纸袋如果可以当做60万份优质PV页面来用,也许会发挥更好的效果。所以他们的文案月月都换,并且每次配合的文案也会同时推3-5款;
其次,相比于线上网络曝光的一闪而过,线下用包装袋裹着肉夹馍吃至少也需要5分钟的时间,它能够更有效地集中顾客注意力并且有效传达想表述的信息;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把外包装当成“对外合作平台”可以为双方带来好处,不论是上面的星座文案、鸡汤文案还是跟电影合作的信息,目的都是让用户能够更方便的拍照分享。
这种通过“ 内容营销 ”层面来寻找用户情感诉求的办法跟“1元吃霸王餐”的活动不能相提并论,它不足以立刻让店里高朋满座,但却能为合作双方带来更好更远的品牌曝光和二次传播。不过这一营销点更适用于主品类强势的餐厅或者出餐速度麻利的快餐,像黄太吉、麦当劳等等都是。
桌面
在桌面上做“文章”其实比菜单和墙面都有着更多优越性,它离顾客最近且能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时间最长,不管是作为托盘上的一次性餐垫纸、高档餐厅桌上的餐布、贴在桌上的图片或是桌子与隔板间的夹层,它都能为餐厅带去更多的价值。
看看我们常去的麦当劳,它的餐垫纸上除了印有我们最常见到的新品推荐,食物来源的表述、食物的吃法或者是品牌一路来的发展历程也统统被记录到了上面。
黄太吉的餐垫纸上给独自用餐的食客准备了数独游戏和时效性资讯,这样吃饭时不至于那么无聊。当然,是贴是画是铺张纸就看你自己意愿了。
食物模型
我们在经过一些拉面店、猪排饭或是居酒屋时,总会发现门口摆放着一些诱人的食物模型,它们摆在橱窗里或以动态形式向门前流动的消费者展示着自己的美味。相比展示给进店客人的菜单而言,食物模型对应的人群更广泛,更能有效解决商家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等的关系。
这种直接呈现在眼前的形式加快了顾客的点餐速度,提升翻台率的同时也刺激了点单欲望(无论如何都想点一份看上去漂亮的饭,其他不重要)。
神户六甲道和胜博殿的门口都是如此,他们把食物模型搬到了门口整面墙上,让那些对日料本不熟悉的人更有信心择其所好。
这种逼真的食物模型在日本除了被用作餐厅产品展示,还被应用到了更多地方。比如说很多食物模型制作工坊会开设此类的体验课程,这种下厨做饭的快感不从烹饪过程中来,而是从食物模型由“成型-上色-摆盘”的制作体验感中获取,适用性更强。
牛皮癣一样的信息罗列真的很可怕,希望各位注意审美的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