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疯狂扩张下二三线城市迷茫(上篇)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在有互联网信息共享之前,无论哪个行业,产品能下沉到三线城市的一个小卖部那是了不起的事情,而对于APP而言,能下沉到二三线城市,那肯定是一个伟大的企业 。大部分O2O公司产品推广范围仅限北京,少部分O2O公司产品推广范围扩大到上广深,能在二三线城市碰上面的可以用脚趾头去数了。

纷繁的O2O背后,有多少家能下沉到二三线城市?

二三线居民手机里的APP有哪些?亿欧网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出现频率最高的是衣食住行玩,其中吃和玩是大头。美团APP比例最大,毕竟上面的优惠券涉及到衣食住行,面广,基本的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接着是饿了么美团外卖,然后是滴滴出行。

饿了么和美团外卖在三线城市的需求多源于白领写字楼公司不包餐,而离家路途远,解决午饭的一个途径,常规的做法是大家备有两个APP,哪里优惠点哪里,像现在优惠停了,大家就按自己需求来,有的下楼解决,有的还是选择窝在办公室点点戳戳等外卖。而滴滴出行的每个城市扩张速度不一样,这一点我感受最深,由于工作和家庭在两个城市,能感受到由于城市的等级不同而产品的深化程度不一致,三线城市需求少,司机缺乏下载的动力,专车也就更少选择了,因为服务质量的评价司机并不在乎,而顾客更加关心有车就行,服务先放放。

第二梯队的低频APP,她们的生存状况又是怎样?

接着是一些需求频率比较少的APP,途牛携程艺龙、顺手付等,这类APP基本就是需要就装上,用完就卸掉。亿欧网记者也体验过,这些APP推广力度和推荐也是够给力的,其中艺龙就有半价酒店,而顺手付活动是下载APP并且绑定银行卡就能首单减免部分金额。这样的优惠的确吸引了用户去下载,但是由于使用频率比较低,使用过后我还是把它upload。

本地小店奋不顾身触网

除此之外,本地的一些小个体也在做一些线上线下的推广,不过由于考虑到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大部分商家选择了微信 。大部分开的是微信小号,通过建立好友关系,朋友圈顺路把产品推广给做出去了;也有的商家有精力搞复杂一点的,像大型商超沃尔玛,就能够做一个微信的订阅号,持续做内容更新;还有一些高档的餐馆,参考黄记煌,也用微信公众号自助点餐系统、绑定会员,充值等。当然,我也见到过一些头脑发热的大企,有快消品的,有物流的,通过优惠把人都拉进微信公众号,然后更新也就稀稀拉拉的,毕竟没什么内容是跟消费者有密切联系和持续频繁的需求嘛。

本地新型自媒体承载O2O营销重任

小城有小城的玩法,一些本地的自媒体大号如保姆一般包裹了一切需要推广的商家服务。这些大号几乎吸纳了本地80%以上的用户,在本地生活服务上,自媒体的表现是可圈可点,有些以本地新闻热点起家,吸纳粉丝,然后以美食广告做主要收入维持;一些则以娱乐起家,涉及视频、旅游、美食推荐、八卦娱乐、车展活动,两者的收入都靠广告。美团在各个商家都打优惠的环境下,群众已经有一些的优惠麻木,页面有限也导致内容介绍难阐明亮点;而且餐饮美团扣点不低,所以有商家有外逃美团,另觅新渠道的想法,这些新起的大号也的确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准确的说,本地新型自媒体承载了O2O营销重任。

通信三巨头独耕校园线上社区

以一个三线城市市中心所在区为例,常住人口40万,流动人口在15万左右,而流动人口中,高校和技校占了一半,人口密集的多在社区。因此,围绕校内校外为方向的社区APP也拔地而起,在校内,由于学生需求品类少,并且可掌控资金有限,大部分的需求都在宿舍楼附近的商城和食肆满足了。剩下的查成绩、充饭卡、缴网费、购车票等日常便利除了通信三巨头,也的确没多少人愿意碰这块小蛋糕了。当然,它们的APP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服务是额外的,增加客户对品牌的黏性和认可度才是目标,不得不说的是,校园是一个行政色彩浓厚、市场化淡薄的场所,如果没有校园批准,你的APP再好也是侈谈,这也是为什么只有这三巨头能碰的原因。

预告

上篇围绕二三线O2O生存现状去谈,而下篇则围绕二三线O2O创业者的逆风前进而谈

问题一:二三线O2O创业者为什么那么难融到人才和资金?

问题二:二三线O2O项目有机会逆袭一线吗?

【后记:亿欧网已于8月24日正式入驻深圳,欢迎深圳的创业者联系亿欧网(联系人:梁杰民,微信号:jiemin13760011243,添加时请务必备注好“真实姓名-公司-title”)】

本文作者梁杰民,亿欧网专家作者,微博 @亿欧网-梁杰民 ;微信号: jiemin13760011243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网”;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