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之王鸿海发家史丨亿欧解案例
加工制造业位于“微笑曲线”产业链附加值曲线的最底端,利润薄弱,代工也一度也被认为是廉价劳动力的代名词。然而,以代工起家的 鸿海集团 在2017年营收就高达47067亿新台币(按2017年平均汇率4.57)折合人民币10299亿元,这几乎是同年阿里与腾讯营收总和的2倍(腾讯2017年营收2377.6亿元,阿里巴巴2018财年,即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收入2502.66亿元)。鸿海集团,并非一家简单的代工企业。
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鸿海集团)目前是全球3C代工领域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国际集团,前身台湾鸿海塑胶公司自1974年成立至1988年在深圳建立生产基地“ 富士康 ”,到如今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准系统制造和系统组装生产基地、国内最大3C领域精密模具综合生产基地。
作为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集团如何一步步成长为制造业大型企业?在发展历程中,鸿海集团抓住了哪些历史契机?而目前,鸿海集团与工业富联在技术创新上又有哪些布局?
艰难创业到抓住机遇,模具大王早期成长史
鸿海的故事要从创始人 郭台铭 的曲折创业路说起。
上世纪六十年代,家境贫寒的郭台铭在年少时期已承担起家庭重担。他半工半读完成学业后,成为了复兴航运公司一名业务员,不甘庸碌的他并不满足于此。
1973年,他与朋友在台北创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一年以后因经营不善其他股东陆续退出,仅剩郭台铭坚守阵地,此时的鸿海还只是一家籍籍无名的作坊式小工厂。
随后黑白电视兴起,郭台铭抓住机遇,押注生产黑白电视机选台按钮,不久鸿海便扭亏为盈。在开始盈利后,他开始着手建立鸿海自己的模具厂、电镀部门和冲压厂。
彼时进口模具比自建模具厂成本低,郭台铭仍选择了一条艰难却明智的道路 。1980年鸿海模具厂业绩开始转好,后来凭借电镀部门与冲压厂提早布局,鸿海迅速拉开与同业的距离。
进入80年代,PC电脑开始兴起,郭台铭没有错过这一时机。PC工业起飞,黑白电视衰退,拥有模具技术的鸿海驾轻就熟切入个人电脑连接器领域,从此建立起连接器霸主地位。鸿海今日的成功,与业务之下当机立断不无关系。
伴随多次明智抉择,鸿海逐渐发展壮大。尽管鸿海没有自己的品牌,然而每一个品牌都有鸿海的影子 。鸿海收割了全球3C领域大部分企业,郭台铭认为紧跟一流高手才能迅猛发展,因而鸿海只与世界一流大厂做生意。
至今鸿海集团服务了IBM、康柏、英特尔、索尼、惠普、戴尔、思科、诺基亚、摩托罗拉、台达电子等全球著名的IT企业的生产、组装任务,这几乎覆盖了世界上所有电信设备和消费电子设备的品牌。
实际上,鸿海早已具备电脑等整机生产能力,但郭台铭却没有自己的"品牌梦"。
坚持为大 企业服务 ,而非取代大企业,这一策略也让各大IT企业放心与鸿海合作。换句话说,只要大企业有肉吃,鸿海就有汤喝。任何一个大企业都可能因失误而重挫倒下,而鸿海遭遇类似命运却只能有一个前提,大多数品牌都已重挫倒下,而这种极端情况发生可能却微乎其微。
至此,鸿海集团由一家无名作坊成长为台湾地区首屈一指的代工企业。
从富士康到工业富联,代工大王拥抱新科技
成为一方“霸主”显然不能满足郭台铭的雄心,探索更广阔的天地才更符合其一贯作风。
1988年,在改革开放十周年之际,大陆营商环境持续向好,郭台铭决定到广阔的大陆投资。这一年,郭台铭在深圳成立了广东深圳富士康精密组件厂,生产电脑周边接插件,这一年鸿海员工达到1000人,营业额达到10亿台币。
事实上, 投资大陆被认为是鸿海集团得以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 。鸿海在深圳投资建厂的同时制定了第一个5年计划,为现如今富士康在大陆布局打下了基础。随后,富士康陆续在广深、昆山、杭州、淮安、南京等地设立了36家全资子公司,生产电脑接插件、精密零组件、机内线缆、精密模具及电脑整机。
在大陆投资,让郭台铭“扎根中国,放眼全球”的策略得以实施。
八九十年代,正是中国迈入信息化时代的早期建设时期,富士康成为少数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通路”等的高新科技公司,市场广阔,发展前景良好。在大陆的投资让富士康逐渐发展为中国乃至世界 代工之王 ,同时也带动了中国3C产业发展。
1991年,鸿海成功运作上市,借助资本的力量,鸿海的发展跨上了新台阶。到2002年,郭台铭的鸿海集团已经成为中国台湾民营制造业第一名的企业,年收入3450亿元(台币)。2005年,富士康作为独立的品牌在港上市,郭台铭身价达到32亿美元,成为中国台湾地区首富;同年富士康首次挤入《财富》全球500强,位居371位。
除把握中国转型背景大历史机遇,富士康成为代工之王的另一重要因素是代工技术水平 ,因为代工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最终的产品质量,而产品质量是各大手机品牌选择富士康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富士康的代工并非是做别人不愿做的事情,而是做别人不能做的事情。就iPhone来说,根据苹果提供的想法、风格、功能等要求,富士康能很快做成终端产品,并能够大规模批量生产。此外,广受欢迎的华为手机,也是由富士康部分代工的。
高水准的代工技术水平是赢得客户关键,其来自于富士康对工艺的高要求。2013年3月,苹果公司以“外观不符合标准或者是出现功能不良”为由退回500万部手机,为了提升良率,郭台铭亲自到深圳观澜鸿观科技园视察,他提出"提升良率、专业培训、凝聚士气"主张,在观澜设立了办公室,立下“良率达不到要求就不走”的军令状,促使富士康多次改进后最终提升了产品良率。
长期以来,得益于其代工产品的高精细度与出厂检测合格率,富士康备受苹果青睐,全球70%的iPhone是富士康代工的,而富士康也几乎成了手机代工领域的代名词,除苹果外,广受欢迎的华为、小米、三星等品牌也由富士康代工。
此外,强大的供应链体系,也是富士康向万亿级的超大型集团挺进的重要因素 。富士康的“工业+地产+商贸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体系,对于抢占市场极具优势。因为消费性电子产品生命周期较短,能否攻占市场供货稳定的商品,取决于代工厂的交货速度。除亚洲外,鸿海的生产基地已遍布欧洲、南北美洲和大洋洲,并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代工厂。
富士康体现出来的谋略相比苹果其实毫不逊色,富士康多年来默默低调布局,不知不觉之间,其供应链体系已经不在苹果之下。在强大供应链支持下,富士康客户遍及全球,并成为中国出口额最高的企业。
随着富士康在内地不断发展壮大,其拆分旗下业务“工业富联”于2018年3月上交所成功上市。在科技成为企业发展决定因素后,昔日的鸿海与今天的工业富联更加重视科技与互联网的结合。
从小工厂到代工大王,再到如今向科技工业转变,鸿海集团的发展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并坚守企业发展发理念,尽管其发展过程中不乏争议,但其对大公司发展仍具借鉴意义。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