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发年报,靠“输血为生”的平安好医生真能掀起风暴?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疫情期发年报,靠“输血为生”的平安好医生真能掀起风暴?

【编者按】抢在大家都在关注疫情的当口, 平安好医生 (HK01833)披露了2019年的业绩。看起来平安好医生在2019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月11日,平安好医生董事长兼CEO王涛在业绩发布会上再次重申:“公司将努力在2021年实现盈亏平衡。”

本文发于拇指医药,作者为稿王;经亿欧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理论上说,亚马逊热带雨林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引发的气流扰动最终有可能引发美国德州的一场龙卷风。平安好医生现在就在等风来,好把自己送上青云。

抢在大家都在关注疫情的当口,平安好医生(HK01833)披露了2019年的业绩。看起来平安好医生在2019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营收50.65亿元同比增长51.8%;注册用户数也达到3.152亿人,一年增加了5000万;同时亏损收窄,为7.46亿元。

疫情期发年报,靠“输血为生”的平安好医生真能掀起风暴?

2月11日,平安好医生董事长兼CEO王涛在业绩发布会上再次重申:“公司将努力在2021年实现盈亏平衡。”

自2014年成立以来,平安好医生一直处于亏损之中,2017年上市之前亏损额最高达到10.03亿元,2018年亏损小幅收窄为9.13亿元。虽然尚未扭亏,但亏损在减少,未来总还是有希望。王涛在2019年半 年报 发布会上曾说:平安好医生想要盈利很简单,但希望先成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所以在策略上,管理层更关注流量的获取,以期待“未来两三年互联网医疗的爆发式增长”。

现在,平安好医生似乎等到了这样的机会。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平安好医生累计访问人次达11.1亿次,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App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9倍,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超9800万。只是,蝙蝠的翅膀真的有蝴蝶那样神奇的效果吗? 

天花板初现

爆发式增长,这几乎是所有互联网医疗人梦想的一幕。中国的优质医疗资源本来就不多,且集中于一二线城市。此次爆发疫情的武汉,医疗服务能力排全国第九,暴露出的问题有目共睹,更多的地区的医疗环境就可见一斑了。用互联网配置不平衡的资源,将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但这样的空间到底有多大?

平安好医生这两年财报展示出的图景,或许与很多人想的不一样。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疫情期发年报,靠“输血为生”的平安好医生真能掀起风暴?

可以看出,拥有3亿以上用户的平安好医生,在注册数、咨询数、MAU、MPU等核心指标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增幅放缓。

付费转化率的上升是2019年平安好医生的亮点之一。4%的年均转化率比2018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增幅超过11%。相对而言,营销费用还降低了2.6%。花在提升用户活跃度上的费用减少,钱用得更精准了,这是很大的进步。

转化率的提升需要用户更信赖平安好医生。医疗服务本来就是低频的需求,要让中国老百姓像美国人一样,有事没事就问医生,其实并不容易。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平安好医生开展了“免费领口罩、免费问医生”的活动,算是蹭了一把热点,正如前面所说,拉了不少人气。

不过,送的口罩引发群众投诉,我们也关注过平安好医生送口罩的“生意经”。(链接在此)疫情给平安好医生绝好的扩张机会,但如果信任度不够,单纯量上的增长没法变成有效的现金流。在天花板到来之前,提升用户的“质量”才能有助于早日实现盈亏平衡,留给平安好医生的时间并不多。王涛一直强调,平安好医生的四个阶段分别是完善用户场景、数据积累、爆发式收入增长、大规模盈利。目前公司还处于数据积累的阶段。这个坎何时迈过去,谁也没把握。 

业绩成色打折

细看这份财报,还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外界一直有个关心的问题:平安集团到底给平安好医生贡献了多少营收?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了2015-2017年平安集团在“家庭医生服务”这一项中的贡献比例,分别为100%、100%和97.2%。2018年则未披露这一数字。

家庭医生服务.jpg

2019年年报中,“家庭医生服务”这一项变成了“在线医疗”,这部分最能体现平安好医生业务能力的收入从2018年的4.1亿元增长到8.58亿元,殊为不易。

但来自平安集团的贡献可能增长也很快,我们可以从年报中关联交易大致推断这种增幅。2018年,包括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健康险等在内的关联方,购买平安好医生的产品和服务总计金额是12.84亿元。而到了2019年,这一购买额达到22.48亿元。

交易.jpg

2018年,这些关联交易占平安好医生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2019年更是超过40%。平安系向平安好医生的输血其实并未减少。

还有个现象值得注意,平安好医生四大业务板块里面,贡献营收最多的“消费型医疗”和“健康商城”两块,毛利率在不断下滑。消费型医疗包括体检、医美、口腔、基因检测等服务,主要还是体检业务。

2019年年报中显示,随着“用户购买服务后激活率的提升”,这一业务的毛利率显著下降,从过去两年的46%以上,下降到2019年的36%。这么说来,前两年体检业务毛利高,靠的就是用户打包购买了体检服务,却没去体检?这财报写得也太实诚了!健康商城,也就是网络售药,一直是平安好医生的营收重头,2019年占年度营收的接近60%。

但增量不增利的现象很明显,网络售药毛利率从2018年的10.8%下滑到2019年的8.1%,降幅超过20%。另外,公司亏损幅度的收窄,其实也有特殊的原因。

2019年,平安好医生财务收入为2.52亿元,2018年的财务收入是2.02亿元。这里面主要是利息收入。哪里来的利息呢?2018年,平安好医生把83.37亿元人民币存进了银行,定期!要知道,2018年5月4日,平安好医生上市的时候,募集资金总额也才85.64亿港元!拿到募资后,其中的大部分就存了定期,小部分购买了基金和理财产品。一直到现在,这些钱还几乎都存在银行里。上市融了资,又不拿去用,放在银行里吃利息,这是什么思路?

如果拿掉这80多亿定期存款的利息收入,平安好医生近两年的亏损幅度,其实和2017年的10.03亿元差不多。

通过这几个点,大致可以勾勒出平安好医生的现状:平安输血力度在加大;“金牛”业务消费型医疗和商城毛利率持续下滑;亏损短期内难言有起色。 

AI医生 崛起

平安好医生2019年8月开始全力打造的私家医生,或许是扭转这些不利局面的利器。

花999元购买私家医生产品,就可以在线上享受平均年资15年以上的专属医生服务,线下可以享受知名医院的主号协助,以及3次线下陪诊专员服务。不过,还是有一个核心问题绕不过去:一名医生到底能提供多少服务?

2019年年报中,平安好医生披露自有医疗团队1409人,同比增长17.8%。医生配合AI辅助诊疗,在线医疗业务从2018年的4.11亿元增长到8.58亿元。算下来,2019年平均每名全职医生的创收已经达到60万元,比2018年约35万元增长很多。

这背后,靠的是“AI+Doctor”的模式,即 人工智能 看小病,全职医生再审核,能达到普通医生效率的100倍以上。平安好医生将“私家医生”视作公司未来的主要方向,目标是未来两三年内让中国1000万个中产家庭拥有自己的私家医生。

这一业务上线首日,就与全球29家领军企业合作,签约金额为3亿元。平安好医生似乎在做服务迁移:普通问诊交给AI,全职医生则多参与私家医生的工作。毕竟私家医生的用户粘性更高,支付也更有保障。

但AI能否挑起提升流量的重担?有人说,AI医生能严格按照循证医学准确诊断,基本可以替代95%的医生。想起那个笑话:“去看医生,发现医生在查百度。”医生反感病人看病前查百度,病人其实也反感医生查百度。

但今后如果真的要靠”百度“来给人看病了,您是接受啊?还是接受啊?

王涛的理想能否最终实现,靠的恐怕不仅是技术突破,还要看这个故事能让人信多久。截止到2020年2月12日13:30,资本市场给出的选择是:平安好医生港股报收71.85港币,较今日开盘价跌6.02%。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