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半年亏损700万?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上周,我在深圳福田区做了一个报告“社会资本办医的机遇与挑战”,与会者大多同意了我的观点—— “大而全”的医院投资风险更大。
新形势下,国家的政策支持、人口老化、城市化带来的人口集中,还有经济发展的带动,这些都是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机遇!我国近3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不到一万亿美元的健康产业开支,距离发达国家的健康产业比例距离很大!这就是经济发展带动健康开支的重大历史机遇。
可是,民营医疗的发展同样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其中重要的原因是:
第一、公立医院体制上垄断,尤其是经济发达城市公立医院的投入和扩张。民营医院的投资空间很小。
第二、人才体制僵化。我国医疗人才基本集中在公立大医院,因为在我国社会化的继续教育体系基本没有形成,医疗人才的成长基本上靠公立大医院自身的教育“自我造血”。年轻医生过早离开大型公立医院,技术上的培养就会出现断层。因此,目前的医疗人才不但是编制固化,还有培养固化问题,此外晋升、科研等的差异也造成了人才流动的困难。
第三、医生的个人品牌缺乏。现在公立大医院都长期处于“求大于供”,医院不需要改善服务流程一样是“一号难求,一床难求”。公立医院这样的供求状态导致医生服务水平不足,医生的个人品牌建设不足,一旦“名医”离开了自己的“大庙”,和尚就不是那个和尚了。
第四,社会办医投资中,不固定的行政成本、土地和财税成本很高。
第五,医疗服务这个行业长期处于非市场状态,医生的商业契约精神,医院的经营管理者都很缺乏。
因此,社会办医同样存在很大挑战!昨天,@医学界智库头条文章《半年亏损700万,民营医院总经理要崩溃了!》,说了这么 一个案例:
这是东北地区一家大型综合性民营医院。
有开放床位1200张,设置科系40余个,建院投资达6亿元,自2009年建院以来持续亏损。2014年底开设分院,一期工程设500张床位,结果连100名住院患者都不到,医院每月亏损达100万以上,开院半年已经赔了近700万元,二期工程根本不敢开工。
医院总经理透露,从2012年到2015年期间,医院始终未得到医保补偿,而2013年以来每月从医院扣掉10%的保证金也没有返还。医保款经常一压2个月,医院还得保证一个月的库存供周转,资金紧缺得要命。
6月23日,赵淳会长(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常务副会长),在第六届学习型医院互生发展论坛与现场300多名民营医院管理者交流中国民营医院现状时,分享了上述这个案例。
当然,这样的案例不止一个!
所以很有必要说说,我为什么反对社会资本办医投资这样大而全的医院。
第一,医院发展的规律不是越大越好。纵观国外的医院发展,没有一个国家的医院跟我们国家的公立医院一样,几千上万张床位的比比皆是。这是我们国家医疗体制造成的畸形发展的现象,最近也有学者给出建议:公立医院也需要瘦身到1500张床位以下。医院运营的经验说明,从运营成本和后勤管理的角度,医院最合理的床位数应该是500张左右最理想。
第二,大医院重资本投入,经营者将面临背负重大的财务投资成本。
第三,人才储备不足导致学科没有特色,甚至导致医疗安全出现难以控制的状态。大而全的医院投入经营需要各学科之间的配合和积累,在医疗人才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学科配套肯定不足。降低条件招收医疗服务人才,这给医院发展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第四,医院品牌没有形成前,医院的客流量严重不足。
第五,大而全医院的管理成本高昂。
第六,商业化医疗保险不足,政府购买医疗服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社会办医,需要研究公立医院的不足,在现在这个阶段,需要做公立医院的补充!做公立医院做不好或者做不到的项目。专科医院,口腔、眼科医院这些覆盖专业链不长的专科,一些高素质服务的平台化医疗,特色化的“高精尖”的小而精的平台,日间手术中心和连锁性的全科医学机构将会是近期民营医疗发展的的机会。
亿欧大健康频道本周精选文章推荐:
1、盘点丨持续井喷!全国医生集团数量逼近700家,其中29家已融资
2、医疗领域“放管服”改革会议,卫健委领导们都说了什么?
3、健康医疗变革报告解读:从“规模”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