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如何从颠覆、到合作、再走向共生?
“这是 金融科技 历史上发展非常重要的一天。”
——文思海辉
“是一个极具创新的概念。”
——时代银通
“在当今这个共享时代,这是一个创举。”
——SAS
“当下,中国金融界,正面临深刻的变革,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置身事外。”
——神州信息
“这正是其中引领变革的先锋力量。”
——IBM
“众多的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强强联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建和共享创新的成果。”
——微软
“这样的一个合作方式,改变了以往非常单一的模式。”
——Temenos
“在此之前,我们只是 银行 的供应商,在此之后,银行与我们将会真正成为合作伙伴。”
——数聚软件
“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将前沿金融科技快速融入金融业务。”
——银联数据
“加快金融科技创新,加快市场的拓展。”
——北京科蓝
“推动中国金融行业的数字转型与创新。”
——Teradata
“更是银行对科技金融服务理念的创造性拓展与践行。”
——润和软件
“这种强劲的创新能量,也将会转化为一种引力,去吸纳那些更多的创新的力量。”
——赞同科技
“把现有的技术和资源结合到各种业务场合中,创造无限可能。”
——天正软件
以上这些,是在日前的一场金融发布会上,金融科技公司们所做出的寄语和评述。究竟是什么模式、怎样的发布,会让不乏巨头在内的科技公司们齐声点赞,称之为跨时代“创举”呢?
故事还要从头说起。
1
还记得小时候看的动画片《葫芦娃》吗?大娃力大无穷、二娃耳目千里、三娃刀枪不入、四娃五娃吐火纳水、六娃还会隐身术。这种各有所长、各显神通,是否就像是传统银行业与科技金融公司?
传统银行业一贯的优势是 信用风险 管控,是流动性管理,是KYC,是合规,是稳健,是品牌;是线下网点遍布全省、全国、甚至境内外;是牌照赋予的存款吸收能力,带来互联网金融垂涎的资金成本,以及多牌照框架里的综合金融能力(不少银行集团同时具有券商、信托、基金、保险、金融租赁等多牌照)。
而互联网金融和科技金融公司的生存逻辑,则是流量入口、获客成本、线上场景、以及深得客户体验优化之道的产品模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被视为两个阵营,用着两套互相割裂的语境。就举个最常见零售端放贷的例子吧。
- 在银行,我更多听到的评价逻辑在于从申请人里“挑出‘好人’(合格贷款人),给他钱”。在金融科技公司,是从申请人里“挑出‘坏人’,不给他钱”;
- 银行的个金贷款,是几十、几百、甚至上千万,所以他们从前的惯常做法,是找抵质押担保,查对方流水,看还款来源;互金的APP贷款,可能只有几千、几万元,所以他们倾向于用“大数法则”来跑模型,其间重点在于“ 反欺诈 ”,消灭掉坏人,余下的小额分散下来,不良就会可控。
彼时采访时谈及风控,问银行为啥不做互金的那批客群。答曰, 一则,银行贷款利率上限所限,无法用高定价覆盖高风险,二则,银行哪里能接受某类贷款不良率持续高涨,超过了红线,总行、监管、股东那里怎么交代?而且这套数据会直接牵动拨备、计算风险资本占用,银行的计算题,都算在这里。
一样的问题拿去问互金,得到的语境则完全不同。数据跑起来看到不良率上升,他们第一想到的不是叫停,而是调整风控参数模型,再跑一遍数据看看。而如果你问他们拨备计提、资本充足,只怕他们中大多数人会和你面面相觑,像地球人遇到了木星人。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两大阵营骄傲着各自的骄傲,之间的关系是竞合。彼时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都有自身的金融战线布局,这使得他们在某些时候,与银行“竞”大于“合”。
某互联网巨头曾扬言出一句名句: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2
渐渐地,事情起了微妙的变化。
在传统银行业,“三期叠加”阵痛的压力之下,传统的那些业务驱动力,作用逐渐开始减弱,反应到财报上,则是 利润增速集体下滑、利差收窄、资产质量压力上升。
挑战之下也有机遇在涌动。数字化时代,技术运用的不断成熟,让银行发现了新的发展驱动力:依托生态、依托技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技术逻辑决定了业务展现模式 。技术好比是细胞基因,当细胞基因从根子上变动了,那就决定了每个业务流程、业务模式、业务组织架构的裂变,也决定了商业银行的未来面貌。
这种变革,一旦成功,就是蒸汽机对于手工作业的降维打击。
另一端,在金融科技业,这几年的鱼龙混杂、大浪淘沙之后,一个最现实的问题是, 监管已然趋严、牌照化管理收紧。 有什么牌照就只能做什么业务、就应该受到相应监管。原本一些意欲大规模扩张的、或是贴着边线前行的套利空间被封堵。
此外,不少互金公司曾经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仰仗的除了监管的宽松周期外,其实还有 传统银行的“未觉醒”、“体制内较长管理半径导致无法及时响应”、以及“服务不到长尾客户” 。但有一天,当银行们这些“巨头玩家”在对公业务的利润越来越薄,“觉醒”了零售业务之根基作用并开始反扑,且利用新技术解决了服务长尾的成本和效率问题的话,恐怕,对绝大多数互金玩家而言,都意味着市场蛋糕不保。(除了那几家已经依托电商、社交等平台控盘或闭环了场景的互联网巨头。)
在这个大背景下,“愉见财经”观察到两个阵营都不一样了。
- 银行们也开始打通APP,重视场景,开始了线上攻城之旅;
- 金融科技公司则开始意识到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科技”、而非“金融”,由此逐渐回归其技术本源业务。
而恰是在这个过程,傲慢与偏见谢了幕,两个阵营开始了进一步融合:互取长板、谋求合作。于是在过去的这一两年,“联姻”的喜讯频传——某某银行又和某某科技金融巨头签立了战略合作。
故事能够延展到这里,与金融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IMF前副总裁、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在谈到相关话题时,有这样一段表述:
金融机构以前产品的设计、生产、分管、配置、销售完全是在一个机构内部产生和进行的,不管这个机构大和小,生产的流程是内生的。金融技术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内生的环节,把这个内生的环节外生化、社会化、商品化、产业链化。
3
如果“愉见财经”的故事只讲到这里,那就相当于《葫芦娃》里的四娃和五娃握了握手:四娃请五娃帮忙吸水、五娃请四娃帮忙喷火。这个过程中,大家难免还得藏着掖着些核心能力不开放。
总之,这是一套1+1约等于2的合作框架:已经很不赖,但还可以共赢得更多。
回到本文开头的那些寄语。究竟发生了什么,会让数聚软件说“之前只是银行的供应商”而“之后将真正成为合作伙伴”?会让Temenos评价“改变了以往非常单一的模式”?会让SAS热情洋溢地称为“创举”?
如果说,“愉见财经”上文综述里的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 走过了第一阶段的“颠覆”之辩,第二阶段的“合作”之交, 那么今天,在浦发银行的创新模式下,已经开启了 第三阶段的“共生”之路。
两个月前,浦发银行发布了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的全新模式,把业务接口打开,把银行开到大家的APP、业务链条里头。(详情请点击跳转“愉见财经”往期专栏《当银行不再开在银行里》。)
——那是银行底层业务能力大家一起享,是一场开放式的“赋能”。
五天前,浦发银行再度发布“科技合作共同体”的全新模式,这是更彻底的一次平台打开,从能力、到成果、再到收益,全部共享,同时也形成API Bank的平台基石。
——那是金融生态大家一起建,是一场开放式的“聚能”。
在发布仪式上,微软、IBM、SAS、TD、Temenos、银联数据、安硕、润和、长亮、文思、神码、科蓝、赞同、天正、时代银通、数聚这16家机构,签约成为首批浦发银行“科技合作共同体”伙伴。
4
从颠覆、到合作、再到共生。改变的是思维,而真正决定成败的,是机制。
浦发银行副行长潘卫东介绍称,此前,科技公司与浦发银行的关系,是“服务供应商”,银行对企业进行采购行为,彼此之间是一种简单的交易关系。而今,在“科技合作共同体”里,大家是真正的合作伙伴关系。
浦发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蒋瞳进而解析了“共同体”运作机制。
第一,“共同体”作出了“三个改变”:合作目标改变、合作环境改变、合作方式改变。
- 合作目标改变:共同体内的合作不再是局限于完成项目,不再是锁定短期的交付目标,而是着眼于共同成长的长远利益,同时为用户带来极致的体验和服务。
- 合作环境改变:不再是点对点之间的合作,而是依托于数字生态环境,将客户、科技公司、研究机构、上下游供应商和消费者聚合起来,充分发挥共同体形成的价值网络能量,碰撞出新的创意火花,探索跨界合作的全新应用,实现共同体的合作成长。
- 合作方式改变:不再是一个接一个项目,重复着立项、需求、研发的流水线流程,而是通过合作共同体的论坛、大赛、课题等组建敏捷作战团队,以业务目标为导向,通过迭代开发创造新的业务,还可在业务领域的资本、股权、投资孵化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助力科技公司成长。
第二,“共同体”形成“三个共享”:共享能力、共享成果、共享收益。
- 金融场景+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实现智力优势互补,共享科技能力成长;
- 延伸开放之路,实现专业领域强强联合,提升平台价值,共享研发成果红利;
- 联合对外输出产品及服务,满足客户所需,增强品牌价值,共享业务发展收益。
第三,对于科技公司而言,他们也将在“共同体”中获得三个方面的支持:业务支持、技术支持、投资支持。
-业务层面:浦发银行可提供金融业务场景及扩展应用场景;
-技术层面:可提供金融云服务和数据验证支持,引入海外金融科技公司对接合作,以及将国内科技拓展到海外市场的支持;
-财务层面:还可以提供银行融资支持,如财务管理、风险投资、创业辅导等。
发布会上,潘卫东副行长还展望了该行“科技合作共同体”的愿景:希望这是一个聚能、赋能的平台;希望这个平台上培养出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中国科技公司;希望让客户有极致的体验,这也是浦发打造数字生态银行的核心目的。
5
《葫芦娃》的叙事逻辑,是得七娃者得天下。因为七娃有一个“宝葫芦”,能吸收所有的魔法、超能力、兄弟们的长板;七娃还扮演了团结凝聚七兄弟连心作战的角色。
“宝葫芦”就像是个聚能的平台,七娃的角色就像是个“共同体”。他的能效,是1+1+1+1……等于无限可能性。
从金融时代性的视野再观察,上文中,朱民在讲到金融技术使金融机构内生的生产流程外生化时,作出了这样的预测:
金融技术把产业流程拉长、拉细,使得金融科技企业能够通过专业化和细分市场并入供给链。
而这个链条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具体包括:
- 成本的商品化;
- 利润的共享化;
- 风险的共担化;
- 合作的伙伴化。
浦发银行迈出的这引领变革的、战略升维的一步,从时代的浪潮来看,也是数字化进程下的必然。
那一句“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放到宏观格局下,或许是银行业的一句主动拥抱变化,弄潮时代之端——
“山不向我走来,我便向山而去。”
在产业不断创新发展、智能融合、技术推动的新形势下,数据、场景、流量是金融科技未来发展的基石,在这一基础上延伸出的智能解决方案、智能风控、反欺诈、智能营销、智能催收、智能投顾等业务百花齐放。虽然过程坎坷起伏,但终点明确又清晰。未来,金融科技将成为金融产业下一阶段竞争的核心生产力。
2018年11月30日,北京国贸大酒店,2018亿欧创新者年会【金融科技创新者论坛】火热报名中: 抢票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