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极客任彬:体制内出走者如何让企业团险成为“水电煤”
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体制内出走者,他们看到原有自身行业存在的痛点选择科技创新;另一类是跨界者,此类创业者是看到了相关领域的机会,但自身并未在此领域工作过。显然,任彬属于前者。
任彬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期间主修精算以及计算机科学,学成归国之后曾经在合众人寿、阳光保险、安邦人寿工作,其中在安邦人寿期间负责产品开发,对保险产品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且任彬还拥有北美精算师证书,北美精算师协会是世界上最具权威的保险精算师协会,因此证书含金量极高。
可以说,只要拿到了这张证书,就能保证生活无虞,虽然是技术活儿,但工作相对轻松,也难怪有人称北美精算师是“金领中的金领”,为何任彬放弃安逸的生活而选择创业?
任彬在保险公司从事产品开发,但是保险公司为了追求销量,设计了大量理财型产品,其实这已经和“保险的本质是保障”的要求背离,任彬也在思考,真正的保险应该是一款产品背后对应着一整套服务,当把保险产品给到用户的时候,能够真正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纯粹为了理财或者是简单的赔付。
任彬认为保险是大公益,所谓大公益,就是虽然保险是一种商业行为,但是它本质上是在帮每一个个体利用巨大的杠杆效应,帮用户解决自己无法承担的风险和责任。这是任彬创业的个人诉求。
而放到全国创业浪潮的大环境里去,保险极客成立于2014年,回过头看那个时期,整个中国正在掀起“双创”热潮,涌现了大量创业公司。“互联网+”席卷全国,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展开,不断挑战着传统金融的模式,同一时期我国保费规模连年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而互联网领域创业项目寥寥。
在保险公司浸淫10余年的任彬对传统保险有着深刻的认知,行业普遍存在着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渠道成本过高、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弊病。而通过互联网手段无疑可以从服务、效率和数据三方面进行提升。意识到保险和互联网的结合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之后,如何选择切入点?
其实在“双创”背景之下,中小企业大量涌现,而“互联网+”正在给传统产业带来变革,两因素叠加之下,保险极客从中小企业团体险切入。所谓团体险(简称“团险”),是指以团体为保险对象,以集体名义投保并由保险人签发一份总的保险合同,保险人按合同规定向其团体中的成员提供保障的保险。
创业一方面要从市场空白或者痛点入手,另一方面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中小企业一直是市场上的弱势群体,不论是在企业融资需求还是其他金融服务方面,大的金融机构对其往往是避之而唯恐不及。企业团险也是如此,中小企业花钱少,传统保险公司从效率和成本考虑,更愿意服务大公司。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因为没有议价能力,买到的产品往往价格很贵,还会被保险公司设计一些不必要的保障。而且后期理赔审核流程繁琐,时间周期过长,服务体验差。从时代发展趋势看,国内人口老龄化已然来临、社保减负压力大,商业保险补充基础社保是大势所趋。
成立于2014年底的保险极客,主要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提供员工相关的福利保障,任彬用三个极致做了具体阐述,即:“极致产品、极速服务、极简系统”。首先从产品层面看,保险极客致力于为中小企业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性价比更高的,个性化更强的产品方案;从服务层面看,保险极客理赔可以通过微信直接拍照上传,最长5个工作日就能完成相应案件的处理和打款;从系统层面看,保险极客自己开发了一整套的团体SaaS系统,HR可以一键式操作,实现用极简的系统最大化地提高工作效率。
保险极客承载着连接保险公司和用户之间的纽带的作用。从保险公司角度出发,他们希望设计纯标准化的产品,便于售卖;而从用户角度考虑,他们希望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量身定制。保险极客如何在这种标准化和非标之间找到平衡点?任彬解释称,“设计好保险产品让用户从中选择对于企业的体验是不合理的,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当用户有需求的时候,我们可以很方便或者很快速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不过,这种个性化对保险极客来说却是‘标准化’的,因为我形成了一套机制,可以很方便地生产个性化的产品。”
成立至今,保险极客已经有2500多家企业客户,为五万名左右企业员工提供保险服务。先后获得3轮融资, 其中 在2016年3月和12月先后获得A轮和A+轮融资 ,投资方分别为复星昆仲、联想之星、博思投资以及清控银杏创投、联想之星、启迪之星。
事实上,市场已经出现了众多“追随者”,比如豆包网、保准牛也是切的toB市场,豆包网同样在团险方面推出了相关产品。面对竞争,任彬首先认为是一个好事情,更多的参与方可以为市场或者企业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另外,保险极客起步早,而且自己是北美精算师,有着10余年的保险从业经历无论是保险产品研发、风险管理以及人脉资源都较为丰富。“风险是一个特别复杂的事情,有风险就有保险的解决方案。但是任何一个领域想做得好,其实都需要足够深的研究,要花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包括我们整个自己SaaS系统研发、我们产品的匹配,和我们服务的品牌,其实是花了很多的时间、精力和积淀的,我觉得这一块,其实它本身就是一个壁垒”任彬表示。
“保险的本质是保障,它的作用就是把众多风险收集起来,当某一个个体的风险发生后,保险公司提供一笔很大的补偿,这是保险跟所有金融产品区别的地方。”
中国已经进入中产阶级,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过,现实的窘境是,中国的家庭或者企业,“因病返贫”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保障性的产品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帮助到这个社会群体或者企业解决这种实实在在问题。具体到企业团险的保费,任彬把它形容为“水电煤”,以保险极客为例,公司的所有员工基本上都有医疗保险、公共交通意外险等,一年的支出算下来跟一年喝的桶装水费差不了多少。
对比美国,任彬称,美国商业保险的普及率非常高,类似于国内的基础医疗保险,而且工薪阶层的基础医疗是通过企业去购买商业保险来实现的,所以企业团险市场在美国非常大,大概有七八千亿美金的市场,而且市场成熟度高,属于买方市场。国内更多的是卖方市场,保险公司提供一套标准方案,然后把员工往里“放”,员工自选的匹配度很低。
中国社会现在面临着老龄化和年轻劳动力不断下降的问题,在这种大趋势下, 任彬认为, 整个中国社会的社保里面的养老和医疗费用的承压会非常重,社保的资金势必要寻求更高效的运转方式才能持续下去。在资产荒还未摆脱的窘境下,社保资金出路堪忧。那么,与社保对应的商业保险无疑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任彬表示,“从这个大趋势来看,其实将来整个中国中小企业会通过企业给员工提供更多的保险保障,我个人认为这是 未来 更大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