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财报背后:教培行业的OMO抢夺大战
作为2020开局的春天,由于疫情的发展,教培行业不仅迟迟停滞在寒冬,甚至直面至暗时刻。
除了行业所面临的共同难题:营收锐减、场地租金以及人力成本,体量较大的企业疫情期间不得不解决课程开发、产品保值与用户的留存的问题,而小规模企业则面临生存还是死亡的关键抉择。
疫情所带来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反向来看,以新东方为例,在线教育行业在这场疫情中得到了催熟和快速发车的机会。
前段时间, 新东方 发布了截至2020年2月29日的 FY2020Q3 未经审计的财报, 财报显示:净收入逾9.23亿美元,同比增长15.9%;运营利润约为1.17亿美元,同比增长22.4%;归属于新东方的净利润约为1.38亿美元,同比增长41.4%,基本符合预期。
营收利润总体向好,疫情影响难以忽视
新东方Q3财季依然实现了较为理想的增长状态,截至本财季,前九个月,新东方累计实现净利润达4亿美元。
FY2020Q3数据显示,尽管营收相较于Q2得到提升,但净利润收入受疫情影响明显,相较前一财季下滑47.3%。FY2020Q1-Q3净利润均值2.03亿美元,未出现亏损。
新东方营收与利润
从1月底开始,新东方就停止了全国所有学习中心的运营,对新东方Q3的收入增长产生约8-10%的负面影响,主要原因是2月的退班率及延期上课的人数高于正常水平。
新东方主打的三大教育板块:K12对应教育辅导、U-can中学(优能中学)对应中学业务、泡泡少儿对应少儿英语,在FY2019Q2-FY2020Q3历次财报披露中同比增长均在30%左右,FY2020Q3受疫情影响,业务下滑明显,但依旧保持了20%以上的同比增长率。其中,中学业务取得同比约23%的收入增长,小学业务则同比增长约26%。
新东方各大业务板块同比增长
除此之外,相较之前的季度,新东方所持的现金流量进一步增扩,并追加了一定规模的短期投资。截至2020年2月29日,新东方所持现金和现金等价物10.57亿美元,定期存款2.7亿美元,短期投资22.41亿美元。
新东方FY2020Q3财报显示,新东方新增学生数量1606100人次,低于Q1Q2均值49.8%,相较于去年同比增加35500人次。由于新冠疫情所带来的退班率一延期课程交付,是本财季学生人数锐减的主要原因,同比增长仅为2.3%。
新东方学生人数及同比增长率
此外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2月29日,新东方学校总数为99家,学习中心总数达1,416家,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增252家( 2019年同期学习中心总数为1,164家),与上季度相比净增112家。
新东方学习中心总数与同比增加
教培行业 集中布局 OMO
根据新东方介绍,疫情期间,新东方通过自主开发的OMO系统,平稳地将线下课程转移到了线上的小班直播,从而降低公共卫生事件的持续影响。而另一方面,新东方进一步拓展自身的辐射范围和触达面积。
纳斯达克指数虽然下调了新东方的股指预期,但依旧在这一财季维持了新东方(EDU.US)买入评级。
提起OMO模式,其实是2017年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针对 新零售 提出的 , OMO(Online-Merge-Offline)模式是指线上和线下的深度融合,是继O2O之后市场效率大幅提升的商业模式。
而2019年以来,OMO 成为教育行业的热点词语。多家教育机构开始布局自己的OMO场景产品。
2019年以来,精锐教育、朴新教育、爱乐奇等多家教育公司将OMO模式列为公司主要战略,其中京翰教育也宣布推出OMO个性化教育暨优势养育产品。
从技术层面来看,随着大数据、云计算、 人工智能 等技术逐渐成熟,技术与教育充分融合并广泛地应用在教学中,精准记录教学和学习数据,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而市场方面,在线教育迅猛发展,体量和规模直线上升。在面临增量市场逐渐饱和及竞争加剧的现状下,教培行业不得不寻求更好的方式用来完成市场的下沉与产品的竞争迭代。
这一次,教培行业集中选择了OMO模式。
根据目前了解,行业目前对OMO模式有多种理解。有业内人士表示,是用线下的服务去拓展线上疆域,线下不可能完全搬到线上,线上应该做的是增量,体现出机构线上业务的特色优势。也有观点表示,是用线上的服务去拓展线下,以及通过技术手段,给老师赋能,给客户赋能。
尽管对于OMO模式的具体走向尚未可知,OMO场景的设计也存在诸多可能,但可以明显看到的是,疫情之下,OMO模式为教培行业带来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而新东方在FY2020Q3的表现也很大一部分归功于其自身OMO的系统建设。
这场关于OMO模式的争夺大战,随着教育巨头的纷纷加入,也拉响了教培行业的新一轮洗牌。
本文来源于亿欧,原创文章,作者:李明旭。转载或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