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盒子变形记,互联网金融四年沉浮(中)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积木盒子变形记,互联网金融四年沉浮(中)

【编者按】企业发展与市场变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走过风浪的企业的发展史往往与行业风云变化相互渗透、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对积木盒子的发展报道,映射了互联网金融四年沉浮。

本文发于“极客公园”,作者“张雨忻”,亿欧编辑转载。文章字数过万,分三篇发布,本文为中篇。


行业更替:风暴下的绝处逢生

2013年到2015年是一个全民参与互联网金融的时代,创业公司扎堆、大公司布局、国家队进场,大众的理财热情也被高额补贴迅速点燃。央行数据显示,2015年年末相比2013年末,全国活跃的P2P平台数量涨了7倍多,交易额涨了16倍多,年成交量则达到惊人的9823亿元。

可到了2015年底,仅仅萌芽了3年不到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便急速从云端跌落。据不完全统计,P2P平台数量最高达到过4300家,而目前还在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仅1800家左右,回到了2014年的水平。

大量平台跑路,或主动清盘退出,其中还有90%的平台被业界一致认为已经进入死亡倒计时。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还想继续留在战场上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几乎都加紧转型成为消费金融公司、财富管理公司、金融科技公司。

这一切要从2015年末的一场风波说起。彼时,红极一时的e租宝因涉嫌非法集资被查封,涉案金额高达700亿人民币,牵扯84万投资人难以追回的利益。随后,泛亚、大大、快鹿等平台相继爆发问题,并牵扯出了更多抱着诈骗目的进场的创业公司。这一系列恶性事件严重伤害了用户的信任,市场迅速转冷。很多P2P行业从业者都表示自己平台的新增用户量、交易量有了明显的下滑。

同时,监管也开始全面介入,行业洗牌真正到来。

2015年底,多个部委联合发起了一场针对互金行业的“专项整治”,形势急转直下。

12月28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出台,整个行业一时陷入惊慌。而这个意见征求稿也终于在2016年8月24日正式落成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这也是目前针对网贷行业效力最高的行政法规。

不得设有资金池、不得自融、不得自我担保、不得线下拉客等已是预料之中,《暂行办法》还对客户贷款上限提出要求,并且,选择银行作为第三方资金存管机构也成为必须。

仅以上这几点,就可以把当时90%以上的P2P平台挡在监管大门之外。

不仅如此,《暂行办法》还严格把P2P平台定位为信息中介平台,既不能代销其他机构的理财产品,也不能推介其他机构的理财产品。很快,据零壹研究院统计,60%以上的平台在今年8月出现交易额下滑。

实际上,贷款平台通常有理财等业务。为了挖掘每一个投资用户的价值,平台纷纷扩充产品种类,开始售卖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摇身变成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混业经营让P2P与综合金融平台的边界变得非常模糊,但法规一出,没有相应业务牌照的公司必须做出调整。

时间紧迫,伴随这些禁令的是留给P2P平台不到12个月的整改期。但此时,申请这些资质和牌照的难度和时间成本都已大大增加。

除了市场转冷、政策风暴之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不少创业者开始逐渐意识到像P2P这样仅从渠道层面提升交易效率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已经没有什么空间,即使是有些已经转型综合理财平台,仍感到压力巨大。因为在监管之外,行业的获客成本也在急剧攀升,流量端的繁荣开始坍塌。

2016年7月,美利金融宣布彻底退出理财端,根本原因就是流量太贵。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知名投资人江南愤青将过往的大多数P2P平台、消费金融平台的模式称为“电商模式”,也就是,遵循电商的基础逻辑,通过牺牲当前的短期性收益来获得未来的长期性收益,将用户规模视作非常重要的指标。而现在来看,越来越高的流量成本使得这种电商模式已经行不通了。这本身就说明,互联网金融的风口已经过去。

在流量和监管四面围困的时候,一批有技术积累、技术人才,或在某些细分方向上已经有资源或数据优势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始主动寻找新的机会点,试图摆脱严苛监管和高昂流量成本带来的束缚。

Fintech的时代快速到来。就好像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窗口正在缓缓关闭,新一轮基于技术的创新轮回重新开启一样,互联网金融也走到了这个阶段。

于是,“互联网化的金融”这个理念迅速式微,取而代之的是对“金融本质”的重新关注,而金融行业本身就与数据高度关联,这让互联网金融行业也逐渐进入到“技术信仰”的时代。跟过往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概念相比,“Fintech”叫法的出现意味着技术开始占据金融创新的主导位置,开始渗入金融的核心环节,比如数据化风控、征信、个性化产品定制等。

同时,互联网金融行业除了催生出P2P之外,本身也进入到了支付、保险、证券、消费金融、财富管理等诸多细分领域 ,技术在这些细分业务领域中一定能找到创新空间,更何况这其中一些领域是亟待被技术改造的。于是,相比简单的搭建一个线上渠道,做一个网站或者app,突破性的新业务形态开始出现,比如定制化保险、大数据信贷、智能投顾等等。

在魏伟看来,这是一个行业在成熟递进的过程。“大家从早期整个行业只关注P2P、只看重交易模式本身,变成开始关注交易模式背后的各种核心能力打造。现在互联网金融行业正从一个狭义的P2P市场开始向真正的Fintech过渡。”

从“互联网金融”到“Fintech”,这个行业的价值取向正在修正和回归。经历过一轮大洗牌之后,整个行业将逐渐从恐慌和惨淡中恢复过来,沿着调整后的路径重新生长起来。

两次拆分:监管、战略、资本与管理

整个行业的创业者都在寻找更好的生存方式。行业雪崩发生之后,泛网贷领域内的公司纷纷转型:在理财端有流量优势的公司向财富管理方向转型;有资产优势的公司则向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资产领域深耕;技术能力突出的企业则找到与之能力互补的公司,对其输出技术能力。

在董骏看来,这就是大家各自“寻找并建立壁垒”的过程,而“建立壁垒”正是行业这一年发生转型背后的逻辑所在,依托于流量的平台级机会几近瓦解。

转型的表现之一便是互金公司陆续开始了集团化改造,积木盒子也不例外。

2016年6月2日,积木盒子发布了自己的智能信贷服务“读秒”,但令所有人都毫无防备的是,董骏在这个产品发布会上直接宣布了积木盒子的集团化计划——积木盒子转型为定位于智能金融服务的PINTEC集团,而积木盒子、读秒、璇玑等原本分属不同垂直领域的业务均成为PINTEC集团之下的子公司,独立运营。

而到了9月26日,刚完成集团化仅仅4个月不足的PINTEC集团又再次宣布重组。围绕着借贷服务的几个重交易型业务重新独立出来,包括 积木盒子、积木小贷、积木时代、厘米库、方寸屋子、企乐汇,组成积木拼图集团 ,由董骏出任CEO;而剩下的业务继续留在PINTEC集团,聚焦于技术驱动的Fintech类服务,包括读秒、璇玑、虹点基金、卖芬保险,由魏伟出任CEO。

无独有偶,10月17日,分期乐也宣布升级为乐信集团。自此,不同业务拆分为不同独立品牌,其中包括校园分期品牌分期乐,针对学生之外人群的消费金融品牌提钱乐,针对理财人群的子品牌桔子理财,以及资产管理开放平台鼎盛资产。而在这之前,与分期乐一直同属校园分期第一梯队的趣分期也在7月完成了集团化改造,趣分期成为新集团“趣店”之下7个子品牌之一。

集团化改造的趋势之下是各互金公司在寻求业务多元化的时候对监管的一种应对之策。这个将业务分拆、实现彼此独立经营的过程,能规避混业经营的潜在风险。

每个细分领域的监管逻辑和监管部门都不一样,分拆的核心逻辑是让模式变得简单,否定一切有可能变复杂的过程,过程越复杂带来的监管成本和欺诈比例都会上升。

当然,也是为了牌照。在互金公司摆脱单一的业务体系成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的时候,新的监管框架却不允许单纯作为信息中介的P2P公司申请基金代销、保险等其它牌照,甚至连小贷牌照也不能直接嫁接进来。为了获取牌照,便需要另外独立的公司实体。

最终,考虑的还是公司价值最大化。原有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想象空间有限,在市场环境恶化后,P2P、校园分期等业务甚至成了投资人眼里“烫手的山芋”。而业务分拆能够让投资人清楚的看到集团内部多元化的业务结构,这代表着多元化的价值构成,如果独立融资,也更有机会接入偏好不同的、关注领域更垂直的资本。

关联阅读:

积木盒子变形记,互联网金融四年沉浮(上)

积木盒子变形记,互联网金融四年沉浮(下)

随意打赏

积木盒子互联网金融积木盒子读秒积木盒子董骏积木盒子金融积木盒子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