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欧智库研究院院长由天宇:产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尚在早期阶段
12月13日,由亿欧主办的“ 2017亿欧创新者年会暨第3届创新奖颁奖盛典 ”在中国大饭店隆重开幕。
本次大会围绕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以消费升级为代表的新理念,以实体经济、一带一路为代表的新政策”为核心议题 ,采用1+6的形式,通过主会场“领袖峰会”的前沿思想碰撞和“AI产业应用、企业服务、新零售·消费升级、科技一带一路、新分享·社会责任、汽车后市场”六大垂直行业观点交锋,为与会的4000多名观众精心奉上一场关于产业创新的饕餮盛宴。
峰会现场,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北大汇丰商学院教授、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宜信创始人、CEO唐宁,麦当劳副总裁张帆,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亿欧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王彬等100多位嘉宾出席此次大会。此外,大会现场吸引了近300多家媒体参与报道。
亿欧智库研究院院长由天宇对《 亿欧智库:2017年度产业创新指数成果发布 》做出分析。由天宇演讲的核心观点有:
1、强调创新与变化的原因是:①大的背景,经济新常态的状态;②大的变化,人口的经济结构、劳动力的下降和劳动成本的上升,需要我们寻找新的出口;③新矛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当今社会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满足美好必须有创新能力和思维。
2、面对中国人口的变化,我们有三个解决方案:生二胎;寻找高附加值,低人力产业;用人工智能来替代人。
3、综合:①总体来看,产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尚在一个早期阶段,创新仍然局限在部分高科技行业和部分比较创新的行业;②企业和行业间的研发投入区隔很大,很多行业真正创新投入是非常少的;③在投融资的数字上,行业区隔非常大,基本上是新兴的领域。
以下是由天宇演讲全文:
谢谢各位光临亿欧活动的现场,我是来自亿欧公司和亿欧智库的由天宇。很高兴今天下午在这里,第一个开场为大家做分享。大家看到这个分享的名字可能会有一点不具体,下午可能会讲一个比较理论化的研究成果,在正式开始讲之前先讲一个故事。
今天是2017年12月,那么大家知道40年前的12月发生了什么吗?我相信可能会有个别朋友内心会有一个答案。40年前的12月,是中国恢复高考40周年。1977年的12月10日-12日,全国大部分地区重启了停罢十年的高考制度。为什么讲这些?今天一起聊产业创新,聊发展,人才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
今天我们在这里谈产业创新,首先要回答几个大的背景,为什么会在今天这么强调创新与变化?
我认为第一个大的背景是:经济新常态的状态。 无论是从中国的GDP趋势、还是从全球、亚洲与欧洲以及世界的对比来看,我们已经从高速增长来到了中高速的增长。我们从谋求总量的绝对增长进入到谋求量与质同步追求的阶段。追求经济质量的变化,一定要寻找新的增长动力,这个新的增长动力就要求我们有创新的能力。
第二个大的变化时:人口的经济结构、劳动力的下降和劳动成本的上升,需要我们寻找新的出口。 当下人口高峰已经过去了,00后的平均绝对数量小于70后、80后、90后,未来20年之我们的老龄化压力很大,核心劳动力比例会明显下降。下图右侧显示,工资成本不断上升,工业企业利润率的增长却不断下降。
面对人口的变化,我们有三个解决方案寻找新的出路,分别是:生二胎;寻找高附加值,低人力产业;用人工智能来替代人。 以上三点,第一点要靠大家努力,第二、三点需要我们创新,需要新的手段以及新的发展模式,新的人口结构也对我们的创新提出了要求。
新矛盾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美好生活怎么实现?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怎么解决?我相信也要靠创新。
举一个直观的例子,什么叫做美好生活?我们的出行、交通领域的变化就是美好生活的体现。我相信过去的几年里,大家已经感受到一些新的模式对出行以及交通的影响。在高铁建设方面,国务院已经提出了八纵八衡的网路规划,大部分地区已经享受到了高铁的便利。在城市中,专车、快车的出现以及共享单车的普及,这其中都包括新技术、新思想、新政策之下形成了新的服务能力。我们对美好生活深入的追求,需要我们有新的模式才能够满足,且一定要有新的服务能力和产品来满足。以上三点,是我们认为创新形势下,谈产业创新的大背景。
当下,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像刚刚提到的, 前四张图在今年以来被誉为“新四大发明”:网络购物、移动支付、中国高铁、共享单车。 这个话题也上了全国的高考作文,每一项都包含了从技术、理念、政策、产业发展的活力和体现。
最后,中国在过去几年人工智能层面,无论是学术、论文、人才培养、新的企业投入和成果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GII发布的全球国家创新指数上已经看到了,中国首次跻身前25位,而且是前25位唯一一个中等收入国家,在整个亚洲排到第六。此外,我们在很多方面已经有好的基础,包括教育,包括基础设施,包括论文,包括研发人员等等。
我们做一家研究机构就在思考,当下如何更好的帮助和引领行业在创新的路上作出一些贡献和支持?过去4、5个月的时间花了很多的精力、人力试图研究推出一份中国产业创新的基础研究报告,综合我们对于行业的理解, 从四个方面对于国内的企业和不同行业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和打分,这四个方面分别是:新技术、新理念、新政策和产业活力。
每一个里面又包含了它的二级选项,我们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对每一项都给予了权重,当然这一块会涉及到比较复杂的一些加权分析和理论推导,在今天的分享中我就不展开讲了,重点讲一些我们的结论。
我们认为这四个方面分别代表着技术驱动创新、理念引领创新、政策为创新提供好的环境、产业活力催化一个产业的创新和生长。
下面看一些我们研究发现的结论。
在新技术层面,我们考察了中国15000家企业的营业收入、研发投入、专利数量、研发人员,简单列举了一些数字,包括像专利人员的层面上,在软件传输、信息传输、信息技术行业、技术人员占比超过5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达到48%。
在企业的研发投入层面上,企业在信息传输、软件行业以及科研与技术服务业的研发强度很大,也就是说它的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例非常高,因为这一块企业大多数是软件类的、技术类的、科技类的非常重视研发,在纵轴研发投入绝对额层面上反而是向采矿业和建筑行业,绝对额度比较高。这个里面典型代表企业包括中石油、中海油和中建集团。
我们分析了不同行业与一些新的领域之间的相关程度,制造业和当前提到很多领域在相应层面都有高度关联度,对于经营理念分析亿欧抓取了几十万条不同行业的新闻内容,通过对这些类似的分词以及语义处理得出每一个新的理论和概念与行业之间的相关度,作出了不同行业、不同理念以及不同热门概念之间相关性的分析,会发现制造业、软件信息服务行业以及科研行业,这三个行业与我们2016年和2017年以来流行新概念之间强度非常高。
在新政策层面,我们抓取了从国务院到科技部、到双创平台,很多部委官方网站政策文件对这些内容进行了语义以及分词处理,抓到里面最核心、最热门的词汇。以上这些工作都是我们想寻找哪些要素,哪些元素在支持着一个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这是我们最终做出来各种产业之间创新指数打分。
有一个大的排名,刚才已经看到了两个行业,科学研究、软件传输在综合分数上是最高的,我们发现其他行业在不同指数上会有一些区别,包括像制造业其实在新理念和新政策的相关政策上都非常的高,而金融业在新政策的关联度上也非常高。
这是我们根据几项权重从新技术的投入,到新领域,到新政策的关联度以及产业活力作出中国创新企业和指数前50家公司,我们会在这个月内在我们网站上线全部至少1000家公司在线查询系统,向大家展示中国所有的可以被查询到公开数据的公司,从技术创新到理念政策相关度的评分。今天在这里只公布了前50名,可以看到华为、阿里、腾讯、百度、中兴、中石化、中建这些公司是在总得分是比较高的,这些都是大公司,因为我们评的其实是它的总数,所以它的研发投入会影响它总体的创新排名。
接下来我们再做一些有意思的分析,我们对于15000家公司做了一个计算,我们会发现15000家公司里面总的研发投入7448亿,15000家总的营收是39万亿,包括沪深上市所有公司,在新三板上市所有公司,以及在港股和美股上市所有的以中国大陆为经营主体的所有公司,这两个比值是1.89%,也就是说我们全行业的主要企业的研发投入占到营业收入的大概是1.89%,这些研发投入其实代表了在创新上的投入,代表了未来可能产生的变化和机会。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研发投入集中度非常高,前30%的企业占到40%的研发投入,前100个企业占到53%,前200个占到62%,前500个企业占到80%,也就是说现在研发费用投入基本上还是以大企业为主,很多企业从它公布的数字来看研发投入比值是非常低的。
对比了研发投入的行业的比例。 很有意思的情况是,最大的行业是制造业,其包括子集非常广,报告里面有非常详细的论述,包括电子制造业,包括传统各类的制造业,纳入制造业越来越多,制造业的比例在上升。 整体研发投入传统的化工、传统的工业制造企业数量还比较弱,而新兴的一些资讯领域比值反而是在下降的。
我们中国创新企业100和普华永道思略特全球100有一个不同,中国非常多的化工以及能源传统制造企业,而缺少医疗和消费的板块,可以说是几乎没有。平均研发投入额上,中国企业的前100平均投入6亿美金,而全球前100企业平均投入42亿美金,在全球前100里面中国只有七家公司在内,华为在全球排到第八位,阿里在全球排到56位左右。
所以:
1、总体来看,产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尚在一个早期阶段,创新仍然局限在部分高科技行业和部分比较创新的行业。2、企业和行业间的研发投入区隔很大,很多行业真正创新投入是非常少的。3、在投融资的数字上,行业区隔非常大,基本上是新兴的领域。
结合三点主要发现,跟我们今天的议题,作为亿欧公司的代表,我想做一个总结:
作为一个产业服务平台我们给大家提供什么?为什么今天讲这样一个专业性的报告, 我们希望通过这三个能力:分别是产业创新的研究、产业创新的研究平台以及产业创新峰会,为这个平台提供服务以及连接能力。 如果用一个理论化的模型来解释,希望我们能够成为创新扩散曲线中早期进入者中的早期,我们可能并不是核心创新者,但是我们希望能够做创新者与更多企业、更多人群的连接器,能够为大家做好更多的服务,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2017亿欧创新者年会专题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