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衍生品市场,谁来挖一挖这座大金矿
2015年,全球电影总票房380亿美元,而中国创造的票房为67.8亿美元,占据了全球电影总票房份额的17.8%,稳居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但从北美已经非常成熟的影视衍生品消费来看的话,中国的情况似乎并不那么乐观了。
世界授权业协会(LIMA)首次实施的全球调查显示,2014年世界品牌授权市场规模为2415亿美元,这个数字远大于电影票房,北美是全球最大的品牌授权市场,其市场规模为1440亿美元,占比约为60%;亚洲凭借快速增长的消费人口数量,品牌授权市场规模才接近全球市场的10%。
北美直接占去总体的一半以上,人口基数这么大的亚洲才占据总体的十分之一。因此,如何拓宽票房之外的收入,应该成为我们所研究并重点关注的一个环节。如何让中国电影的影视衍生产品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光彩,仍值得我们更加努力。
首先,先剖析一下影视衍生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阻力因素。
第一,从居民在电影消费支出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看。 纵观2005年至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增长,2005年的16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101.72亿元,再到2015年的440亿元,由此可见,电影行业逐渐被大家认可,从不接受到成为居民日常娱乐消费一类。但是,电影这种娱乐方式是被绝大多数人认可了,可新时代的影视衍生品却还在国民的考察当中。
如今,大部分有足够消费能力的60、70、80后偏前的几代人也许会很乐意接受电影这类娱乐文化,但是对于影视影视衍生品可不好说,毕竟他们是新思想与旧思想相交融的一代人,大多数人都抱着“在这领域没必要花钱,这些都是小孩子干的事,与其这样,还不如那样”的想法,消费思想理念的灌输可不是一件易事,打动这批人还是得需要时间。
然而,大部分90后多处在自己人生事业的拼搏期,初踏社会,肩上便开始负担着一些压力,对于精神文化层面的娱乐文化享受,他们会融入的很快,但是对于其他附加的东西大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成功就和爱情一样,得在对的时间里遇见对的人。所以,在社会发展到以00后为主要核心的时候,也就是2020年以后,任何行业的衍生产品市场都可能迎来一个主导社会潮流的新高度。
第二,从“MADE IN CHINA”这个标签来看。 这个标签似乎已经给消费者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世界在进步,中国也在进步,中国的山寨似乎又是魔高一丈。中国近14亿的人口,人人都想脱贫致富,因此商机对任何一个人来讲,都是一把开启成功的金钥匙。
任何产业的衍生品,他们的周边市场的产品价格都是不便宜的,这也就给“物美价廉”的商业探索者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从而,周边市场声誉被不属于自身的劣质产品给破坏,消费群众这批资源也被其他人所分割。所以,即使市场管理这块有些难度去调控,但是知识产权的保护自己难道不加以重视,加大监管力度?
我们要让消费者养成一个良性的消费习性,产业公司得培养属于自己的那群消费粉丝,维护好自己那群粉丝群体的最基本利益,未来的路,才会更好走。除非你是那种认为“衍生品市场”只是像网络流行歌一样昙花一现,那么你的确可以选择对忠于自己产品的粉丝走马观花。
第三,从影视制片方对影视衍生品的开发不够重视看。 美国电影工业收入构成是1/4票房+3/4相关影视衍生产品,而国内电影来自票房和广告植入的收入达到电影总收入的90%以上,来自影视衍生产品的收入少之又少。笔者认为,导致影视制片方不重视开发影视衍生产品也是另有其因的。除了横行中国大江南北的“盗版“瓜分“正版”腰包的因素之外,还有就是得明确了解到消费者现如今的需求点在哪里,而最好的需求点就是你的创意点。
迪斯尼在这方面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迪斯尼的衍生品几乎包括了所有的品种,2015年10月19日在上海公布的2016年授权计划,其中除了有普通的公仔、服饰、首饰等之外,还有美国队长款式的扫地机器人、反浩克装甲的手机充电器、大白教你背单词等等。迪士尼还在上海陆家嘴开了全世界最大的迪斯尼零售店。可见,外国人都那么重视中国这片市场,国人能眼巴巴的看着这块香饽饽给别人拿走?
综合以上三点因素,中国影视衍生品市场前景非常好,但是需要时间,就像当年的阿里巴巴需要时间一样。在这样背景下的影视衍生品市场,能力大、资源广、资产足的企业一出动,也许会惊动四方。
其次,再谈谈面对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该如何把握方向。
时代背景很难去改变,商业需要的不仅是头脑和资金,更要的是信任,而信任却不是天底下的一件容易事。马云曾讲过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一是把自己的思想灌输到别人脑子里去,二是把别人的钱放进自己的口袋。
马云让人们相信阿里巴巴花了10几年的时间,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这个时间缩短,这里面的市场经济价值才会越大。而实际上我们并不会等的太久,今年5月27日,腾讯财经报道称,一些学者预期,到2020年中国中产人群规模将会达到6亿。
山寨的出现的确是让很多正版企业头疼,虽然有政府政策的打压,但依然逃不过流传下来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应变。
针对这一问题,从两方面来探讨一下。
第一,从需求方层面来讲。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 恩格尔系数 (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 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从2013年的31.2%降到2014年的31%,2015年进一步下降到30.6%。所以,即使居民消费水平有限也是盗版猖獗的原因之一,但是随着人们的逐步富裕,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这问题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消费者还得加强正版意识,要认识到盗版既是损害了自己的利益,也是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人,不能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为人生的方向标,人人都得懂得换位思考。其实山寨的关键和拐卖儿童一个道理,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第二,从供给方来讲。 影视制片方可以铺好影视衍生品市场,而电商除了要求自己产品过硬之外,更要靠的是粉丝经济,还是一批有购买力的粉丝。在做好线上与线下的基础上,更注重两者与消费者的互动反馈服务,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链关系。
相比于国外,国内现状的影视衍生品更像是一种增值服务,或者说是另一种形式的彩蛋。
对待一件事的态度不一样,所得来的结果固然也不一样。美国电影工业把影视衍生品看的更像是一项产业,所以只要是漫威出品的电影,除了电影本身叫好又叫座,连其他的衍生品周边都火遍全球。
另外,影视制片方对于IP既要有极其的严格性,也要有独特的创新性。严格性是指要求对影视IP概念的严格,一个好的剧本、好的制作,才会有源源不断的IP理念产生。较之美国或其他国家,中国电影或电视剧很多难以成系列,然而笔者认为系列并不是代表他这部片子一定成功,因为在系列中也有烂片不如第一部或者其他几部,系列片的另一个好处,有点像安利,不断给影迷灌输,让影迷更加深深的记住这个片子,虽然有不好的,但也还是有好的,这也是国内编剧值得学习的一点。
然而,对于独特的创新性。要对自己国内优秀的影片进行深度的IP挖掘,不一定非得花高价买国外大片的授权啊,创新是灵魂,这里面的关键点是要知道消费者需要,然后改善供给,而不是将不必须的产品推给消费者。
总而言之,一个时代便会有属于一个时代的巅峰,中国不缺少企业,缺少的正是敢想敢做的创新型企业。影视衍生品只是衍生品市场的一点,可想而知,衍生品市场的确是一座大金矿,不过得看谁能挖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