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大败局丨从全球最高估值到烫手山芋,ofo如何被理想主义坑死
或许,一段时间之后,在中国市场将再难见到 ofo 的身影——近年共享出行领域明星创业企业ofo资金链断裂退出市场的传闻持续发酵。
蛋壳财经近期多方采访调研后独家获悉,ofo退押金周期确定再延长,由原来1-10个工作日延长至1-15个工作日,有行业人士透露,目前,已有一家大型券商中介机构入场做ofo破产重组的方案。报道援引一份 约半年前的ofo负债表表示,彼时,ofo整体负债为64.96亿元,其中,用户押金为36.50亿元,供应链为10.20亿元。
尽管很快有ofo相关负责人跳出,称之为“无稽之言”,但其被低价收购、大规模裁员、海外事业部大撤退、拖欠供应商款项的负面新闻仍不时见诸报端。
蛋壳财经新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方泽接受媒体采访时,笑称,“OfO很可能熬不过这个冬天了。”
寡头争战
ofo并非第一家败走中国市场的共享出行企业,仅仅2017年已经有7家 共享单车 企业拔地而起,继而轰然倒下。这些曾经站在风口、风光无限的新经济力量遭遇资金和监管的双重压力后,沉重的资金压力和运营成本让他们举步维艰,最终主动提请了破产流程。他们的倒下既有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竞争加剧、监管加剧等缘由,也有其自身的身世悲哀。
据《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累计投放2300万辆单车,覆盖了超过200个城市。与此同时, 据《国际金融报》不完全统计,共享单车项目所募集的资金池总额达到了300亿元人民币的超高规模,其中超过8成的市场热钱都流向了ofo和摩拜这两大行业巨头。
不过,因竞争激烈的价格战,让原本依靠“骑行收费”的模式难以支撑起正向财务的模型,导致这两个曾经的头部玩家过得都不大好,均有负债。今年4月初,摩拜卖身美团,而今,ofo也不断在和滴滴拉锯,面临卖身难的尴尬处境。
而随着2017年9月7日,北京市交通委宣布北京暂停投放共享单车,随后上海、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联动,禁止单车投放。至此,不少尾部共享单车企业抢占无地,失去了市场空间,无奈倒下。
共享单车领域,剩下两个入局最早、融资最多的玩家摩拜和ofo,在一线城市孤独争战。
批评有理
寡头争战也并不是舆论常态。
其间,关于摩拜、ofo合并的问题,一度占据媒体头条,两家合并的传言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从未间断。
作为ofo的核心投资人, 朱啸虎 称以后不会再投烧钱的创业项目,并直言共享单车项目只有合并才有盈利的可能。
10月,彭博社发文,摩拜和ofo的投资者正在尝试结束高昂的资本消耗战,谈判的先决条件包括如何进行股权分割,合并后的企业估值可能超过40亿美元。报道还指出,摩拜和ofo最快或将于今年年底前合并,这次合并主要由腾讯主导,金沙江创投也参与推动,两者分别为摩拜和ofo的主要投资方。
虽然腾讯一直卖力撮合,但电商教父马云在互联网大会闭幕之后的媒体采访中泼了冷水,他称:并不太愿意看到摩拜和ofo合并。
自此,两家合并的传闻愈发少了实质信息。直至2017年11月29日,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在TheYearAhead展望峰会上发表公开演讲,他表示,“没有任何合并的可能”。
至此,寡头合并的泡沫破裂,共享单车的混战格局继续。然而,就在风云未定的战场之外,新的风暴又将来临。
近日, 有媒体爆料称:相关部门正在酝酿共享单车行业的管理办法,或于2019年初出台正式文件。这一管理规定一旦出来,目前单车企业跑马圈地的疯狂举动将受到重击。 同时,这一年以来资本对于单车的狂热,或许也将告一段落。
据悉,共享单车管理办法不同于网约车,或将出台一个全国性的管理办法,再由地方具体制定细则执行。
芳泽也表示:“ 我估计今年是共享经济的倒数第二年,明年是最后一年 ,预计到2020年,大家也不会有太多的资金投到共享经济里面去了。最后成功的可能就那么几个,死掉的会特别特别多,都是陪练者。”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蛋壳财经;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